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性是反思的现代性,反思的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由于性别分工的不同,女性在反思人的现代性方面具有超越男性的优势。女性人格的相对完整性和统一性,使她们对人的现代性的反思能够获得更为真实、细腻和完整的二次体验,从而事实上扮演着现代人性的守望者角色。

  • 标签: 现代性 女性 反思 超越
  • 简介:社会自我批判就是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一直处于遮蔽状态。批判与辩证法中的否定联系在一起,在本质上属于评价范畴。当社会的发展具备"特殊条件"时,国家权威评价活动和社会民众评价活动就转化为社会自我批判的"有机"方式和"无机"方式。社会自我批判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深刻地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更在于使"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必然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予以重新定位。

  • 标签: 社会自我批判 社会评价活动 忧患意识 社会关系构建
  • 简介:在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超越经济理性,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能够实现更大、更多的人生目标。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国家、社会主动调整和引导大学生未来预期,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不断挖掘先进典型,促其开阔视野、延长决策周期;通过资助大学生创业计划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使其基于但超越经济理性实现理想、践行信仰,为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鲜思想、持续巩固主流价值体系及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未来的信仰教育工作,应在高度重视和应对物质性基础的前提下,允许大学生理性思辨、试错选择,但需提供“身边”的服务和帮助,使信念和信仰能够妥善融合,增强个体信仰信心,使群体行为模式建立在中长期预期的基础上,避免陷入机会主义的短视漩涡,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信仰和中国梦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互动和联系,加强引导、增强自觉性,获得持续的信仰暗示、支持或者帮助,使其既能真干实干,又能坚定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 标签: 信仰危机 大学生 经济理性 中国梦
  • 简介:青年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确定是其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互动的结果。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在认知主体、认知角度、认知标准上有所不同,之间存在冲突与偏差,这种差异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对此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回到青年积极自我认同的构建上。

  • 标签: 青年 自我认同 社会定义
  • 简介:全球化的内在机制,使得超级国家和资本获得了更大的权力。这些权力微妙地支配着社会生活,却没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更没有民主的合法性基础。为了遏制全球化进程中的"民主赤字",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新的民主建构;人民只有拿起民主的武器,用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改造整个全球化机制,才能增强人民的权力、保障其自身的权益,从而引导全球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全球化 霸权体系 权力转移 民主
  •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老牌拍卖行苏富比都是在销售他人的财富。最近,拍卖行在考虑是否该变卖下自已的财产,于是,目标就锁定在了其位于曼哈顿上东区的由闪闪发光的玻璃和花岗岩铸成的全球总部身上。据悉,苏富比已聘请两家房产公司对销售进行评估。一个是EastdilSecured,该公司正在寻找购买这座位于约克街和72街的大楼的买家。另一个是JonesLangLaSalle,他们将评估苏富比在出售家产问题上该如何操作,毕竟这是拍卖行住了30之久的"家园"。苏富比全球通讯部总监安德鲁·伽利(AndrewGully)说:"我们拭目以待。"

  • 标签: 总部大楼 苏富比 苏京 艺术画廊 联邦调查局 洛克菲勒
  • 简介:中国正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对于中国发展战略的思考必须置于全球坐标系之下,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发展的成就与问题、优势与劣势。在全球坐标系下,中国的位置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即从区域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从自我发展向开放性发展转变、从现代化的追随者向引领者、从外部关系的单一化向复杂化转变。中国一方面应该更重视以国际标准来衡量和推动国内治理改革,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以自身的成功转型来获得世界更普遍的承认。

  • 标签: 中国 全球坐标 治理改革 对外战略
  • 简介:1995年社会性别主流化正式被联合国作为全球推动性别平等战略以来,妇女运动和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国际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领域有关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研究,指出不同的分析方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从公共管理和政策变化层面评估主流化成果显示了历史性的进步;然而,在社会变革层面却显示了主流化的局限与困境。在挑战和机遇面前,深化社会性别主流化需要整合各种理论框架和方法,探讨全方位的组织和能力建设,并进一步发挥妇女运动和组织的作用。

  • 标签: 社会性别主流化 公共政策 妇女运动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伦理学家围绕着“正义伦理与关怀伦理”和“自我与他者”等主题展开了短暂论辩。通过梳理这些论争的背景、缘起、焦点与发展脉络,文章探讨了3个问题:如何重新定位伦理、定位自我和定位他者?指出,女性主义伦理论争的共同目的在于对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提出了根本挑战,重新形塑了其分析范畴,转变了当代思想话语中的传统范式,造成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普遍主义学说的困境。

  • 标签: 关怀伦理 自我 他者
  • 简介:19个党支部、104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47个乡滇、66个村,自费吃住在农家不少于三天两宿,走访农户512个、企业8家,直接访谈群众1240人,这就是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自选动作”。党员干部们同农民拉家常、交朋友,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诉求,撰写了民情记录3800多页,征求到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200多条;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 标签: 机关党员干部 农委 工委 市委 北京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