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黄遵宪是创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先驱,其警政思想和实践在中国近代警政史上产生过重要和积极影响。黄遵宪的警政思想一是来源于对西方警政的实地考察和思索;二是源于他在湖南的警政实践。黄遵宪强调警察制度的重要性,特别专注于将西方警察制度移植到中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警察组织──湖南保卫局;他对警察职能的认识较全面、系统;重视对警察权力的防范和制约;主张官“民”合办警察,即官府和地方绅商人民共同举办、管理警察机关,行使警察权力;注重对中西警政史的比较认识,以西方警政为参照物,考察中国历代的警察制度。

  • 标签: 黄遵宪警政思想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
  • 简介:法治警政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建立警学基础理论的概念系统,搭起警学理论与警政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生命力,对实践产生引导作用。

  • 标签: 警学基础理论 法治警政研究
  • 简介:在清末政府初步创建近代警政的基础上,北洋政府在“划一警制”思想的指导下,对全国警政进行调整,发展和健全了警察制度。纵观其十七年的警政建设,其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建设的主动性、警察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警察教育体系化等方面,其局限性则主要表现在特殊时期强化了的镇压职能以及所形成的警察、军队与特务的紧密结合,既扭曲了制度本身,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 标签: “划一警制” 《违警罚法》 警察教育
  • 简介:一地方自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在发达国家多已成为习惯,而在中国却迟迟不能落地生根。中国有几千年君主专政的历史,"大一统"是主导思想。知识分子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老百姓盼望的是"真龙天子"和清官,谁都没有想到自己管理自己,也没有想到中央与地方分权。直到1898年,谭嗣同、黄遵宪、梁启超等人才在湘南倡导地方自治,但只是昙花一现,即被摧残。以后,革命者嫌它迂阔,统治者嫌它碍手碍脚,都把地方自治撇在一边。有时统治者也想利用

  • 标签: 村民自治
  • 简介: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的理论基础在于地方自治与民族平等的政治法律理念。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是一项宪法权利,由经济机制自治权、财政税收自治权、金融管理自治权、贸易管理自治权等构成。它在行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多个环节予以保障。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经济自治权 财政税收自治权 金融管理自治权
  • 简介: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自治机关要全面有效地行使自治权,就要有充分的保障。应当肯定,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已有一定的保障。一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机关有权管理地方财政;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法 自治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 国家财政体制 地方国家机关 地方财政
  • 简介:法治警政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警察权的配置。警察权应当是行政权。正在进行的《人民警察法》修改,必须首先从本源上澄清警察权的法律属性,防止在感性主义指引下以警察权的辅助司法功能混淆行政属性从而出现不恰当的警察扩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权制度应当合理体现警察权的阶级属性、国家属性、民主属性和社会属性。警察权制度的重构应当重点解决国家警察与地方警察的合理分权、公共警察与"私人警察"的合理分权、普通警察与专业警察的合理分权、警察权适度扩张与限制收缩相结合四个方面的问题。

  • 标签: 警察权 配置 警察法 修改
  • 简介:基层群众自治是城乡居民群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独立自主地管理居住地范围内的基层社会公共事务。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的原则和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基层群众自治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又创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形式。

  • 标签: 民主政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创新
  • 简介:申恒胜、王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撰文认为,村民自治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作为一种民主路径,可能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起点和突破口;二是它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可以整合乡村社会内部的各种资源,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

  • 标签: 村民自治 价值 社会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 2010年 民主化进程
  • 简介:现行的律师管理体制实质上没有完全赋予律师协会对律师职业群体的自主管理权,而且律师协会的管理职能并不健全。要完善我国的律师自治制度,首先要进一步确定律师的自由职业者的性质,并确保律师和律师职业的独立性。在制度上做到律师协会可以自由地管理其自身的事务而不受外来干预,从而保证律师独立地决定工作条件的权限,最终使得律师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或自治的社会力量,进而促进社会的公正,保障人民的权利。

  • 标签: 律师 律师协会 律师自治 法治
  • 简介:十七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民主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基础,更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有人认为村民自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 标签: 村民自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展望 基层民主 十七大报告 民主权利
  • 简介:<正>作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最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村民自治,是农村村级管理制度的基本设计,是农村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农村基层的充分体现,更是党领导农民的三个伟大创造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村民自治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以及政治

  • 标签: 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要形式
  • 简介:<正>十余年来,《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推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它在贯彻实施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引起各界重视。特别是上位法经修订后,为适应新形势,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更充分地保障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修订实施办法已势在

  • 标签: 村民自治制度 实施办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监督委员会 村务公开 村委会组织法
  • 简介:5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今天,区党委统战部召开自治区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共庆《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的发表暨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0周年。白皮书客观、全面地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全面回顾和介绍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近40年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反映了270多万西藏人

  • 标签: 西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文化 民主政治 政治制度
  • 简介:<正>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也只有发展才能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既定的发展目标,当下,村民们要么富裕了,要么还在走向富裕的路上。那么,在经济富裕的新背景下,村民自治会出现哪些问题?又如何更好地实现?重庆巴南、璧山两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在走向富裕过程中、过程后,村民自治的困难、求变和经验,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借鉴和启迪。

  • 标签: 村民自治 发展目标 村民代表 集体资产 代表大会 发展比较
  • 简介:私法作为市场经济基本价值原则的经典表述,使经济、社会生活获得了一个完整的基础法律体系以及成熟的法治模式和法律方法.市民社会的私法自治具有积极的价值内涵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给个人提供了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自由领域,使个人获得自主决定的可能性,而且导致了多元化的社会自治权利的伸张与扩展,集中展现了国家权力回归为社会权利的过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管理.

  • 标签: 私法 自治 社团
  • 简介:无论是村民自治还是居民自治已初步形成包括国家、地方和社区等层面的法制体系,这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法制基础。但由于村民自治同居民自治的法制建设形成和发展的动因不同,两者要解决的课题及侧重点也有所差别。适应形势的需要,当下农村村民自治法制建设的重点在于社区层面的制度建设;而城市居民自治法制建设的重点则在于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着重要加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

  • 标签: 村民自治 居民自治 法制建设 比较
  • 简介:社区自治组织一般是指由社区居民会议选举产生的代表和组织社区居民实施社区自治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这类社区自治组织所具有的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地域性、广泛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在组织实施社区建设及社区警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步减少政府干预,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提高社区自治能力,是有效组织实施社区建设及社区警务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社区警务 社区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