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该书《中文版序》: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当然是一件乐事,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从美国近期历史的死刑运作及冲突的这一侧面描述中,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可以发现什么值得研究的东西?鉴于美国与中国之间如此众多的文化及法律制度差异,美国研究的成果如何能为中国读者带来教益?

  • 标签: 美国研究 死刑 悖论 中国读者 制度差异 中文
  • 简介:死刑犯就要被执行。行刑官对死刑犯说:“你知道我将怎样处决你吗?猜对了,我可以让你死得好受些,给你吃个枪子。要是你猜锚了,那就对不起了,让你尝尝上绞刑架的滋味。”行刑官想:”反正我说了算,说你对你就对,说你错你就锚”。没想到死刑犯聪明的回答,使得行刑官无法执行死刑,这个死刑犯绝处逢生。这个死刑犯是怎样回答的?

  • 标签: 死刑犯 刑官 回答 绞刑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这些严格控制死刑的举措都是在死刑领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宽”的要求,“宽”与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吻合的。死刑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这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严”的要求,我国的国情要求死刑的存在,死刑的成本并不高昂,自由刑的成本超过死刑

  • 标签: 宽严相济 死刑的存在 成本
  • 简介: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死刑本身的独特性,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一个部分。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绝大多数国家都反对滥用死刑,除了对少数极其残暴的犯罪分子之外,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在世界上还要存在多久,是不是越早取消越好,就成为了重要议题。

  • 标签: 死刑 刑法 存废
  • 简介:死刑存废之争在世界范围内沸沸扬扬,然而坚持适用死刑的国家无论面临来自国际还是国内的废除死刑压力和呼声,仍在适用死刑。我国适用死刑的总趋势是减少,甚至逐步被替代,替代是接受彻底废除死刑观念的过渡。事实上,我国刑法大部分适用死刑的犯罪不存在替代问题;另一方面,替代也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并对立法和司法提出新的挑战。

  • 标签: 死刑 替代 利弊
  • 简介:死刑的存与废,历来就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在今天全球广泛探讨死刑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时候,笔者的视角再次投向死刑,从死刑是否真正具有最大的刑罚威慑作用进行探讨,并为引导民意从崇尚死刑走向正确看待死刑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 标签: 死刑 死刑威慑 刑罚
  • 简介:2014年12月10日,广州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贪腐3.4亿元一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是打"老虎"拍"苍蝇"以来全国首例因贪腐而被判处死刑的贪官。如今,贪腐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数目惊人的众多案犯,最终大多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了结,最严重的也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张新华案一出,立刻引发众多社会议论,到底贪腐多少才能判处死

  • 标签: 死刑制度 判处死刑 张新华 全国首例 缓期两年执行 情节特别严重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是,后来的补充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决定,已将绝大部分死刑案件的复核权下放给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行使.这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唐朝的“五复奏”和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慎杀”的论述,分析了死刑复核权下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案:一是把死刑复核权重新收回最高人民法院集中统一行使;二是将死刑复核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派出巡回复核庭专门履行死刑复核程序;三是如果修改立法时,觉得以上两个方案暂时还难以办到,继续允许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代行死刑复核权,但必须规定复核程序,加强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 标签: 死刑复核 方案
  • 简介:现今社会谈到死刑废除大多被嗤之以鼻,历史的进程也未因死刑制度的存在而停顿或者倒退,但是,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层次的提升,对死刑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替代机制的出现,追求人权的诉求,更是让死刑制度举步维艰。死刑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推到风头浪尖,而废除死刑的呼声也随着法治社会的提出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见。

  • 标签: 死刑 废除 必然抉择 填补措施
  • 简介:索尔斯坦·塞林是美国著名犯罪学家、"犯罪学领域的先驱和权威、直言反对死刑者"。在死刑研究领域,塞林著作颇丰,其中1959年向美国法学会提交的专题论文《死刑》集中阐释了他的观点。他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作为证据,佐以案例分析,对死刑支持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他认为不论是从报复正义的角度,还是从威慑的角度,死刑的存在都是没有依据的。塞林对于死刑问题的实证研究,既具有开创性,也具有可借鉴性,值得我国研究者重视。

  • 标签: 索尔斯坦·塞林 废除死刑 报复正义
  • 简介:当前我国仍应保留毒品犯罪的死刑,并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毒品犯罪的“罪行极其严重”具体有两类情形:一类是“毒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武装掩护毒品犯罪、暴力抗拒检查、拘留或者逮捕、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严重情节;另一类是在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的前提下,主观恶性极深的情形。在此基础上,如若具有法定、酌定从宽情节的,方能认定“不是必须立即执行”。以此准确把握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条件,合理评价毒品犯罪的罪行,实现毒品犯罪死刑的司法控制。

  • 标签: 毒品犯 死刑 罪行极其严重
  • 简介:死刑犯器官捐赠问题进行探讨,主要从器官移植的民法概述、死刑犯人权的国际法保护与其人格尊严的国内法保护三方面入手。在目前情况下,国家立法机关应该进一步完善器官捐赠的相关立法。将死刑犯器官捐赠相关的问题明文规定并形成相配套的法律体系,既能够保障死刑犯自身的基本人权,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道德和伦理。

  • 标签: 死刑犯 器官捐赠 人格尊严 人权保护
  • 简介:奴隶制时期的死刑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古罗马皇帝以杀人取乐,腓尼基人发明了十字架刑,那个时期有五花八门的死刑执行方式。到了欧洲中世纪,英国有了有关死刑的立法,有花样百出的死刑执行方法,引进和改造了断头台,杀人示众使刑场成了“死亡剧场”。近现代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发生了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与北欧各国陆陆续续地全部废除了死刑

  • 标签: 死刑 死刑执行 限制死刑 废除死刑 变革启示
  • 简介:死刑适用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死刑适用标准不明确。从实体法上明确死刑适用标准是限制死刑的上策。两部刑法典对死刑适用对象都进行了限制,但仅规定了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将75周岁以上老年人一般纳入不适用死刑之列,但婴幼儿母亲、精神病人、生理上或心理上有重大缺陷的人并未被排除。应进一步扩大不适用死刑的对象范围,完善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的标准。

  • 标签: 死刑 死刑适用对象 死刑适用标准 《刑法修正案(八)》
  • 简介:当前刑事立法对毒品犯罪死刑的规定比较原则,刑事司法实践在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对立法意图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分析。为体现死刑基本刑事政策,实现刑法罪责刑相一致的基本原则,在一些“严重的毒品犯罪”中保留死刑的前提下,在刑事立法中,运输毒品罪不应保留死刑。在有必要对缴获毒品进行定性定量鉴定分析的同时,为在司法实践中规定统一具体的量刑尺度,实现毒品犯罪死刑案件裁量刑罚标准的统一和平衡,应制定我国的《毒品案件量刑指南》。

  • 标签: 毒品犯罪 死刑 运输毒品罪 毒品纯度
  • 简介:2005年3月28日中午,京山县雁门口镇11年前被丈夫“杀害”的一名女子突然回到了娘家,这名女子的“死而复活”,不仅让其娘家人和镇上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同时还牵出了11年前的一桩冤案。

  • 标签: 故意杀人案 冤案
  • 简介:作为一种行政化的裁判程序,中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有违现代司法规律,遭到了部分学者的批评,但是目前相关批评并没有对其合法性构成威胁。因为其拥有仁政、慎刑和优良文化传统等光环,立法者对其钟爱有加,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对其展开反思和批判的勇气。要对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进行有效的批判,就必须首先揭去其面具,还原历史真相。帝制时代的中国皇帝们之所以创建死刑复核制度,是出于集权保位、保有天命和粉饰"作民父母"的需要,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带有鲜明的专制集权色彩。故就本质来说,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是与现代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今天,我们应当将其废除。但鉴于长期以来该制度具有一定的纠错和救济功能,故也不能一废了事,而应在废除它的同时建立死刑案件的第三审程序,以弥补中国现行两审终审制在救济和纠错上的不足。

  • 标签: 死刑复核 慎刑 皇帝 天人感应 三审终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