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试论劳动要素市场的形成许经勇在社会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不外有两种方式,即计划方式与市场方式。计划方式是按照行政指令、指标的分解,统一调拨,由政府来配置。而市场方式则是按照市场供求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变动来实现的。价格涨了,有利可图,资源就往那里流;这时生...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要素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供求 劳动力资源配置 劳务商品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劳动商品”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生产关系意义上的劳动所有制问题,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否则,就会动摇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甚至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笔者认为,这种观念不克服,就会成为培育劳动市场乃至建立和发展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思想障碍。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所有制 主人翁地位 特有现象 城乡劳动力 企业招工
  • 简介:为推动劳动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三化建设试点工作,劳动保障部先后于5月22~26日、7月3~7日,在江苏省、上海市,以及湖北省组织了两次观摩交流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及经济较发达地区试点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和试点城市共200多人分别参加了观摩交流活动。活动期间交流了江苏及有关城市,湖北及有关城市,上海、广州、温州、大连、鞍山在劳动市场建设、就业管理和服务以及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方面的经验,并就做好劳动市场三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科学化 规范划 现代化
  • 简介:通过对刘易斯劳动流动模型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流动规律意义重大。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流动的具体特点与新问题。加强对刘易斯劳动流动模型的再认识。分析我国农村刺余劳动转移存在的问题,寻求实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路径等。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还对我国城市化的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 和谐发展
  • 简介:招工、求职找市场渐成时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劳动部门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主体双向选择,市场调节供给,社会提供服务"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省劳动市场的运行机制正在形成,调节功能不断增强。

  • 标签: 现代劳动力市场 职业介绍机构 服务功能 劳动者 用人单位 劳动力流动
  • 简介:<正>一、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区域差异是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中国地域辽阔,市场化程度迥异,发展起点也各不相同,区域差异更是明显。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分为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从统计指标看,九十年代以来,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中西部高3—5个百分点,有时会更大,东部的二三产业比例比中西部高,农业比例则比中西部低。尽管东部人口密度大,中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东部的一半,西部约为中部的2/3。

  • 标签: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 劳动力流动 中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点 农民外出就业
  • 简介:为全面做好创建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县基础调查工作,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今年4月,淳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县425个行政村农村劳动资源情况进行逐户调查,并在乡镇、村召开多个层面座谈会,至2010年7月底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在对相关数据汇总的基础上,并与十五末比照分析,提出我县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调查 就业情况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统筹城乡 2010年
  • 简介:论社会主义劳动商品张宗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中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把建立和开放劳动市场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用"劳务市场"、"劳动市场"这些含糊不清的名称来避讳劳动...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劳动市场 市场经济体制 含糊不清 劳动力再生产 全体劳动者
  • 简介:外来劳动灯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当它的数量与质量同城市的建设发展相适应时,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当它的数量超过了城市的合理容量,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则给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活供应造成压力,从而给城市建设与生活;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标签: 城市建设 外来劳动力 合理利用 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 社会问题
  • 简介:近年来,云和县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积极推进农民培训转移就业,先后整合了人力社保、农、林、科、教等20多个部门广泛推进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县农民培训转移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师傅 转移就业 农民培训 云和县 办公室
  • 简介:<正>一、各省、自治区劳动市场建设情况省级劳动市场信息网络监测中心。全国已建立13个省级劳动市场信息网络监测中心,吉林、江苏、湖北、广西4省区预计在2000年6月建咸,贵州、青海等省预计在2000年底建成。省级试点。在劳动保障部确定的百家试点城市外,江苏、湖北等14个省区又确定了58个省级试点城市。预计到2000年底,百家试点城市中有31家达标困难较大,需重点指导和帮助。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三化建设 试点 试点城市
  • 简介:超越社会形态认识劳动商品张利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劳动市场的问题,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一理论突破要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是商品的问题给予...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市场经济体制 张利 社会劳动力 经济活动 传统思维定势
  • 简介:白山市新建劳动市场座落于浑江大街49号。它为用人单位求职者服务,引导劳动供求双方走进市场,开拓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发展白山经济,建设富裕发达的生态经济强市在积极贡献力量。劳动市场有500平方米的劳务交流大厅,厅内设有六个企业用工洽谈室、一个接待室、六个服务部,分别是:一、信息咨询服务部二、职业介绍培训服务部三、外来用工管理服务部四、失业职工管理服务部五、社区就业服务部六、仲载、收费服务部白山市劳动市场为广大求职者和失业职工寻求职业,选择理想工作谒成服务。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市场重新 白山市劳动力
  • 简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向城镇转移是实现城镇化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镇经营中存在租高排商、农村劳动文化程度、土地问题分析研究,探讨政府干预的机制、对策与措施.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政府干预 对策与措施
  • 简介:<正>不流动·流动·有序流动中国社会有一段时间曾经是不流动的,无论城里人和乡下人均是如此。人们被一系列严格而完备的制度制约在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里。那时,乡下人要改变自己的身份似乎只有“上学”和“参军”两条路子。这一方面与我国特殊的人口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有关。制度的规劝使人们已经适应了不流动,适应了“安分守

  • 标签: 农村 劳动力流动 就业问题
  • 简介:本文采用1999年11月国际劳工局理事会推荐的18项劳动市场主要指标(KILM),对转轨时期中国的劳动市场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分析有利于我们从世界范围内的高度把握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市场的基本状态,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我们的优势和不足,这些优势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的特色.我们认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劳动市场变化的主要特征是:1、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劳动供求缺口继续扩大,下岗职工增多,公开失业率有所上升;2、伴随着劳动报酬水平的普遍提高,收入差距有所扩大;3、就业稳定感下降,劳动合同短期化,职业变动有所加快;4、就业质量略有下降,平均劳动时间延长,非正规部门就业大量增加;5、社会保障水平总体提高,绝对贫困人口迅速下降,但是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迅速发展的同时,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水平有所降低;6、就业结构不断升级,劳动参与率有所提高,其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明显;7、劳动素质逐步改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相应上涨.

  • 标签: 中国 劳动力市场 劳动报酬 就业结构 就业状况 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