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艺术和哲学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血肉关系。感性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普遍的承认和客观的确立,成为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和理解人自身的重要方式。人类通过感性认识活动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经由感性生存的种种活动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构建自身肉体感官的形态和能力,并且在活动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精神状态。随着审美意识形态的无限扩张,导致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争锋相对,迫使社会现代走向割裂文艺与社会、文艺与历史纽带“自闭”的“自足论”。我们今天论及感性话语不是为“美”继续高歌,也不是为“文艺”礼赞或落井下石,而是为当下人类生存寻求感性话语中的价值逻辑。

  • 标签: 文艺哲学 感性 审美现代性
  • 简介:政治现代现代化的结果与特质,政治现代的成长也体现了其逐步积累和丰富的动态过程.中国独特的历史、现实、文化和传统,使得中国政治现代成长经历了复杂和曲折的过程,经历了西化尝试、理念革新、盲目照搬、理性务实等阶段,并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使经济与政治形成了良性互动,从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着政治现代的内涵,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充分准备.

  • 标签: 中国政治 现代化 现代性 发展期
  • 简介:中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的发展道路。它源于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现代的根本坚持,源于中国社会主义60多年来的艰苦实践,源于对资本主义现代特征和发展主义的校正、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动实践和人本导向的价值追求中。确信中国道路,就是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的独特性。应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体”意义,加强和深化对中国道路历史和独特性的研究,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彰显中国道路的当代价值。

  • 标签: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性
  • 简介:尼采断言“基督教的爱理念”是最精巧的“怨恨之花”,指出现代人都患上了“时代病”——虚无的生活状态下隐藏着的是人对世界的怨恨。舍勒承接尼采的怨恨命题,驳斥并改写了尼采关于基督教道德是“奴隶道德的起义”的命题,提出现代仁爱才是真正的奴隶道德起义,怨恨与现代同构。

  • 标签: 怨恨 尼采 舍勒 现代性 价值
  • 简介:手机的技术功能使创作和书写即时化(instantaneity),它迎合了后现代“去中心化”、“差异”和“不连续”等要求,但是,手机隐含的技术理性却前所未有地对人控制,使权力运作脱离了物质场域,在日常生活中延展开来。

  • 标签: 手机 现代性 后现代
  • 简介:现代作为"未完成的谋划",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不可逃避的命运.而现代又有着它的合理形态与异化形态.现代的异化,根源在于主客二元思维方式导致的单向度和绝对化,集中表现为对传统的完全抛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的解构,具有打破僵化、开辟多元创新思路的积极意义,但它缺乏历史感又有着导致虚无主义的消极性.

  • 标签: 现代性 传统 异化 后现代主义
  • 简介:冯式春晚的典型意义在于从既定的意识形态中寻求到了一条释放的道路,这就是玩世主义.玩世主义深刻的表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困境和审美难题,又迎合着当代艺术的最主要的潮流.玩世主义终是未来中国文化潮流的大趋势.对当下的中国群众而言,需要树立尊重玩世主义的合法,并认识到玩世主义春晚的必然结局,冯式春晚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了中国春晚的单一意义,引领春晚迈向新的玩世空间.

  • 标签: 春晚 文化创意 玩世主义 审美
  • 简介:现代体验”是彰显民族特性的审美基点。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的“中国现代”逐渐生成发展,并走上了历史舞台。其不仅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深度,也反映出现代中国人对自身生存环境、文化心理、意义追求和价值理想等方面的独特感受。

  • 标签: 电影创作 审美观照 现代性体验
  • 简介:“解放生产力”与“解放生产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使命的双重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反思现代基础上求索现代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将成功的实践凝练为现代的理论,而且指向现实的批判与改造,并通过制度构建与文化改造推进中国人的自由与解放,进一步实践现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现代性
  • 简介:西方人类学向来关注的是非西方的"非现代"故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学科反思中,西方和非西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知识建构方式受到批评.民族志在展示某国营丝织厂三代女工如何在所谓现代的语境中栖居的同时,质疑了关于现代的人类学所包含的普遍、同质的现代的预设.该民族志充分表达了对知识建构的自觉和反思,其中女性主义的洞识及其女性主义国际主义的政治议程也为后现代民族志写作实验增加了新的维度,并挑战了西方人类学最顽固的预设:西方(男性)自我和非西方(男性)他者的二元对立.

  • 标签: 民族志 现代性 性别
  • 简介: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早已跨越民族界限成为了一种全球话语。现代是人类向自然扩张以及在人类内部扩张的结果。现代由危机所引发,同时又会产生新的危机。解决现实的危机,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必须求教于马克思。在西方现代的危机话语面前,我们应当保持适度的清醒,提防危机意识的泛滥。

  • 标签: 现代性 危机 理性 马克思
  • 简介:方言影像是在现代语境中生长、发展的,是社会现代和文化现代的结果和表征。现代语境中,文化艺术凸显消费化和娱乐化的特征。区域受众对方言的情感和地域文化地位的自我确认上的诉求给方言影像提供了消费市场。方言文艺的娱乐和轻松的平民叙事反映出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娱乐化转向。无论从文化价值、传播理论还是国家语言政策层面观照,方言影像都会长期存在,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大量存在。

  • 标签: 方言影像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小众化”
  • 简介:现代伦理学的维度旨在消解道德本体论和构建现代伦理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现代伦理学的转型,在揭示道德转型的背景中,指陈功利论的不足和困境,提出道德转型的本质是传统德性论向现代伦理学的转型,它表现为从本体论向主体论的转换.其二,现代伦理学的建构,则从分析当代西方现代伦理学的方案入手,提出现代伦理学建构的若干设想.

  • 标签: 现代性伦理 理学 道德本体论 德性论 功利论 维度
  • 简介:本文尝试以汶川地震为主要案例,结合国内外多个其他灾害案例,阐明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两大视角,分别为灾害和现代视角,以及灾害和社会变迁的视角。论文指出,人类行为的在先(humanprioractivity),已经成为灾害生成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机制,因此,人类认知和行为改变,以及人类普遍的灾害预防努力,便成了我们理解灾害现代的两大核心内容;其次,民族国家内部救灾努力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以及危机后紧急规范的引入,也是例证灾害与高度现代之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第三,整个救灾社会过程的逐次展开,同时也是低度现代和高度现代相互遭遇的一个重要场合,因此构成了社会科学家实地观察社会互动的一个良好案例。在把灾害导致的社会变迁(及其后果)区分为三个层面——灾害相关的宏观社会动力机制、灾区中观社区形态变迁和灾民微观适应行为——之后,论文也对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多个类型的社会变迁做了细致分析。

  • 标签: 灾害 现代性 人类行为的在先性 紧急规范 社会变迁
  • 简介:研究文学的现代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研究文学的现代必须和探讨社会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性和文情出发,来探讨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学现代问题。

  • 标签: 社会现代化 文学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 简介:这些年来,学界对现代内涵的探讨仍不甚了了,尤其对中国现代的研究更是如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国家。现代化不仅仅限于政治、经济层面,文化与思维方式是一种更为隐性的制约因素。在现代化的视角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能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现代化实现方式。

  • 标签: 现代性内涵 中国现代化 民族文化 现代化实现方式
  • 简介:方方、张炜、赵德发、鄢然、鲁敏等当代作家从生态主义角度对现代予以深刻反思。他们直面都市化对人类生态的影响,揭示逼仄的生存空间对人类原始攻击欲望的诱发作用,暴露都市生活对人类野性的遮蔽;他们认为信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导致信仰衰落,而知识、道德不具有充分遏制人类欲望的力量,因此生态破坏在所难免;他们还持有类似女性生态主义的观念,认为男权以对待女性的方式征服与破坏自然。

  • 标签: 生态意识 都市空间 精神生态 浮士德精神
  • 简介: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出发理解现代的矛盾问题,需要紧紧把握住资本的逻辑。现代内涵于资本的逻辑,行进于资本的矛盾裂变之中。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居于现代矛盾的核心,从内部规定着现代矛盾的本质。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资本逻辑 现代性的矛盾
  • 简介:政治现代是围绕现代的两大根基——主体性和理性的展开而获得的政治旨趣,是理性在政治领域的逐步扩张得以实现的结果。政治现代的内涵极其丰富,其发展向度主要表现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和政党政治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的内容是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围绕权利与权力的逻辑演变而获得了连续的延伸,同时又具有“共时”的存在和“跳跃”的内容。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内容在这种层级架构中,呈现出的是递进、延伸和跳跃。随着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深入发展,政治现代获得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具体存在。

  • 标签: 政治现代性 主体 理性 民主
  • 简介:传统与现代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延绵不断的连续体,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过程中,必须尊重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文化教育中的反映和价值.

  • 标签: 教育 传统性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