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7月,颇受关注的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虽然结束,但也引起了学者关于南海维权的深入国际法思考。审理过程中,菲律宾极力否认了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并力求推翻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南海断续线'。仲裁庭最终也依据片面和错误理解否认了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海洋权利的唯一法源。笔者认为历史性权利来源于习惯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认可的历史性海湾问题与习惯国际法中的历史性权利发生重叠,但是不冲突,历史性权利仍然可适用。历史性权利与习惯国际法中的时际法有完全相同的法理基础,历史性权利内蕴于时际法之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法否定这两大法理对其法源的补充解析。本文重点分析时际法与历史性权利、领土取得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际法在国际法上具有深刻的意义。从时际法角度来分析,南海仲裁是违反国际法理的,也是无效的,更不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 标签: 历史性权利 习惯国际法 重叠 时际法
  • 简介:南海形势峰回路转,主要得益于菲律宾政权更迭、政策调整.中国对“南海仲裁”强力且有效的反击,以及美尚未准备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摊牌。当然,南海局势的平静只是暂时的,中国与南海主要声索国在领土主权、海洋权益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难以妥善解决;美国霸权心态依旧,遏华之心不死,在南海问题上不会善罢甘休;日、澳、印等域外国家会继续煽风点火,介入南海事务,牵制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南海整体形势虽相对稳定.但实地争夺动作从未停歇,法律斗争凸显,域内外联动共同对华局面依旧,不排除会出现以南海问题为核心的“南海、东海和台海三海联动常态化”。进而形成美西方国家集体反应的机制化,其结果必然是南海问题将会呈现摩擦不断、高潮迭起的动荡局面。

  • 标签: 南海局势 后仲裁案时代 发展变化
  • 简介:岛礁属性争端构成了中菲“南海仲裁”菲方诉求的一个主要部分。该争端涉及岛礁两个方面的属性:岛礁的法律属性,即对海洋地物是岛屿、岩礁还是低潮高地的判定;岛礁的领土属性,即低潮高地能否通过先占取得陆地领土主权。由此引发两个重要的法律议题:第一,岛礁法律属性判定是否与岛礁主权归属无关;第二,低潮高地是否构成领土主权的一部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首先关涉仲裁庭对岛礁属性争端是否有管辖权以及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中国对仲裁“不接受”、“不参与”,对裁决“不承认”、“不执行”是否有法理依据;其次关涉中国南海岛礁主权的整体性及其法理依据。本文首先分析菲方提出的岛礁属性争端的根源和意图;其次分别论述岛礁的法律属性和岛礁的领土属性两个议题及该议题作为争端与岛礁主权归属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中国南海岛礁主权整体性的命题并从法理上予以阐明。

  • 标签: 法律属性 领土属性 岛礁主权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