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当今世界,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核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核电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需要中美等大国协调应对,解决核安全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把核安全列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在2014年海牙核峰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明确了未来国际核安全合作的方向。值此2016年核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层思考。

  • 标签: 核恐怖主义 核安全 全球治理 核峰会
  • 简介: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存在着三大挑战,即中美战略互信严重缺乏,双方互动多限于功能性层面;美国霸权心态犹存,两国国际战略存在矛盾与冲突;美国冷战思维根深蒂固,"改造"中国的冲动难以消解。这三大挑战将会给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结构性障碍,但在战略意愿、沟通机制以及外部条件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提供了基础。鉴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特点以及中美两国政策重心内转,2016年的中美关系将基本保持现状。

  • 标签: 中美关系 奥巴马政府 挑战与前景
  • 简介:欧洲是美国的盟友,近期却表现出较强的“去美元化”倾向:不仅支持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调整,而且力推中欧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欧洲“去美元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欧美历史上货币竞争关系的延续,也受金融危机后美国对欧洲经济冲击的推动,更是国际经济和货币格局变化趋势的反映。随着欧元区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一体化程度的提升,未来欧洲的“去美元化”倾向可能更为明显,欧美在中东石油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上存在冲突风险。但是,鉴于欧洲尚缺乏挑战美元全球地位的实力和意志、在周边安全问题上仍无法摆脱对美依赖、美也无意压垮欧元区等因素,未来美欧在货币问题上仍有望谨慎管理分歧、避免发生“货币战争”。

  • 标签: 去美元化 币权 欧元区 国际货币体系
  • 简介:在领土争端解决中,国际法庭不仅考虑当事国对争端领土提出的主权主张,还会考虑一国对另一国主张的态度。面对他国的竞争主张,拥有或主张主权的一国不抗议或不反应,这种情形将可能构成默认。在判断一国是否默认他国主张时,需要考虑三个条件:第一,该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国的主张;第二,该国应当并且能够反应以维护其权利;第三,该国保持沉默或者没有及时抗议。默认并不是判断主权归属的独立权利来源,但可以支持和强化根据其他法律依据得出的结论。在例外情况下,默认他国以主权者名义对领土实施的行为,可能导致主权的变更,关键在于判断当事国是否通过行为达成了新的合意。

  • 标签: 默认 知情 抗议 合意
  • 简介:海权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对海权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所形成的共识。国家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决定了海权观念。中国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权观念亟需更新。更新的中国海权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共识。第一,五个战略性目标——威慑;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确保海洋自由;力量投送与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四条战略原则——建设体系化的主战海上力量;发展多元化的海上力量;灵活的力量运用与软实力的配合。

  • 标签: 海权 海权观念 战略目标 战略原则
  • 简介:稳定的国家特性是一国繁荣与发展的基石,国家特性的迷失会让一国社会面临内部分解和衰落的威胁。新加坡是一个具有鲜明国家特性的国家。在当前阶段,价值观因素和族群结构是维持新加坡国家特性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采取各项举措维持国家特性的稳定,其中包括加强华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推广华文,平衡并保护少数族群的利益和文化,以保持文化的稳定;也包括倾向性地吸收华人移民以维持国家族群结构等。

  • 标签: 新加坡 国家特性 共同价值观 移民结构 维持政策
  • 简介:与海洋国家结盟成为近代以来日本对外战略的重要构成和支撑。日本不仅有日英同盟这一历史的外交轨迹。而且有日美同盟这一现实的外交基轴。经历一个世纪多的发展演变.日本“海洋国家结盟”战略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从结盟的对象来看.日本以世界霸主、强国为主,并逐渐向地区大国、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扩展。从结盟针对的对象来看,中国成为日本“海洋国家结盟”战略遏制的主要对象。从结盟的战略目标来看,扩张海权成为日本“海洋国家结盟”战略追求的终极目标。从推动结盟的战略手段来看,其更加多元化。从推动结盟的战略姿态来看,日本更加积极主动。从结盟战略发展的模式来看,日本欲构建以“日美同盟”为核心的“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体系”。当前,日本正积极构筑以“日美同盟”为核心的“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体系”。扩张海权.遏制中国崛起。

  • 标签: 日本 海洋国家结盟 日英同盟 日美同盟 海权
  • 简介: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在韩国这个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体原则是韩国语十分重要的语用原则。得体原则有价值准则和语效准则两个评价标准,有变异性、非唯一性、层次性三个突出特征。在具体体现得体原则的语用策略方面,有礼貌策略、委婉策略、刻意曲解策略、幽默策略、权威策略、文字游戏策略等。

  • 标签: 韩国语 得体原则 语用策略
  • 简介:近年来,欧盟危机叠加,问题丛生,行动力下降,衰落趋势渐显。种种衰落迹象中,三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倒退风险增大。欧盟近年来遭受重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其几十年来持续深化、扩大后反作用力的集中爆发,而欧盟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联合体,难以应对危机,倒退、解体风险将长期存在。二是经济活力匮乏。欧盟目前的问题和危机,包括社会的激进化、穆斯林融合难、极右势力兴起、恐怖主义威胁增大、难民潮、甚至乌克兰危机等等,都与其经济低迷、缺乏活力密切相关。三是国际地位下滑。无论从欧盟所面临问题和危机的复杂性、严重性,还是从欧盟危机应对的表现看,欧盟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受损都不是短期或暂时现象,而是长期性问题。欧盟的衰落趋势虽难以逆转,但仍主要是相对而言,且这一进程是渐进的、缓慢的,欧盟当前是、未来也仍将是一支重要的全球性力量。

  • 标签: 欧盟 欧洲一体化 衰落
  • 简介:大国规矩主导国际法规的制定,主导国际法规的执行,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制约作用。本文从大国规矩和国际法规这两个视点来研讨东海·南海区域的国际秩序.全面实证了在东海·南海,在中国周边,大国规矩的“正义”在中国一边,国际法规的正义也在中国一边。但是,日本在极力主导,利用美日同盟力图逼压中国“守规矩,守国际法”。这不仅是个超级黑色幽默,且非常危险。美国必须守规矩,退回艾奇逊防线,美日同盟不可成为反华同盟。这才是东亚的大国规矩。

  • 标签: 国际秩序 国际法规 大国规矩 东海 南海
  • 简介:中国在2006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百九十八条所作的声明,属于例外而非保留。而例外恰是对该条款的正当适用,即,在该公约授权下,中国有权作出此项任择性例外声明,以排除在3类特定争端上的强制程序管辖权,而“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本质上属于此3类争端范围之内,因而中国在该案中所持之“不接受、不参与”立场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常设仲裁法院 南海 菲律宾
  • 简介:本刊自2008年第l期起采用《综合性期刊引证技术规范》,特向投稿者强调以下事项:一、文章的作者应写明: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及学位等项目,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置于篇首页地脚。

  • 标签: 格式要求 稿件 南洋 作者简介 综合性期刊 2008年
  • 简介:本刊自2008年第1期起采用《综合性期刊引证技术规范》,特向投稿者强调以下事项:一、文章的作者应写明: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及学位等项目,其前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置于篇首页地脚。

  • 标签: 格式要求 稿件 南洋 作者简介 综合性期刊 2008年
  • 简介:历史上,美国是擅长利用宣传的国家,但将一个少数族裔为对象、针对一种语言的受众而不是针对一个地域进行宣传还是个少有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为遏制共产主义、遏制新中国,诱导人们心向"自由世界",美国专门针对东南亚华人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这场"思想之战"是以政府宣传机构为主、私人机构为辅,借助台湾和香港两个宣传基地,通过多种媒体手段,不同的宣传类型进行跨国、跨区域宣传,它糅合了内政与外交,模糊了政府宣传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区别。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场宣传战才日渐式微。本文试图通过近年来的美国解密文献、美国新闻署、中情局等的档案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勾勒冷战初期(1949—1964年)美国对东南亚华人的宣传战的概况。

  • 标签: 冷战 宣传 美国 东南亚 华人
  • 简介:本文从家族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角度集中阐述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华人企业集团经受重大考验、持续向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1997~1998年与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变化影响迥异的原因,并论述了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与泰国投资和经贸合作中作用。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泰国华人企业集团 发展趋势 中泰投资和经贸合作
  • 简介:'安南虽小文章在,未可轻谈井底蛙。'——元朝礼部尚书张立道~A'在越南,自从《战争哀歌》出版后,人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描写战争了。'——文学批评家、越南河内作家协会主席范春原。~A'如果你要去越南旅游,那你就先读一读……保宁的《战争哀歌》吧'——孤独星球出版社。~B'在全世界的学校里,《战争哀歌》应该成为所有学生的必读书

  • 标签: 保宁战争 兼历史 历史颜色
  • 简介:根据中国在2006年8月25日发表的正式声明,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8条第1款所述的任何争端,中国不接受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公约》第298条第l款包括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然而,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罔顾以上事实,于2013年4月24日强行组建中菲南海争端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

  • 标签: 仲裁管辖 南海争端 历史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兼容性 管辖权
  • 简介: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以来,东盟对华关系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东盟整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二是东盟和中国的政治互信出现倒退;三是东盟在经济上力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三个变化已经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和提升。文章分析了引起这三个变化的经济原因,提出了改善中国-东盟关系的几点建议。

  • 标签: 南海 东盟-中国关系 新变化
  • 简介:美国和菲律宾的同盟关系源于两国在殖民时期的战略合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两国政府共同的战略倾向。美菲同盟关系存在着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和协调行动。但总体上延续着殖民时期的不平等性质。冷战结束后.美菲同盟关系因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而一度中断,但随着近年来南海问题的升温而被重新定义。菲律宾成为美国维持在东亚强大军事存在和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然而,随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并没有满足菲律宾的期待,以及菲律宾新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倾向出现变化,对南海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位,美菲同盟出现了不确定性,南海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显示出积极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美国 菲律宾 同盟 南海问题 行为准则
  • 简介:美军在中国南海岛礁邻近区域定期实施“航行自由行动”等举措,标志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制衡政策正进入新的阶段。美智库和政策界人士围绕中国南海政策走向等问题展开争论;美军方和白宫就如何在南海问题上应对中国存在政策分歧,奥巴马政府力避南海问题成为其“负向遗产”。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加大对华制衡的核心策略是“成本强加”,即在不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情况下,通过外交、政治、军事、法律等综合手段,增加中国推进南海政策的成本。南海问题将深化中美关系的“战略漂移”状态,两国围绕该问题的博弈料将更趋复杂。

  • 标签: 南海争端“成本强加” 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