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互联开拓了国际政治新空间。互联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的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作者首先以层次分析法梳理互联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即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其次,阐释互联作用于国际政治之运转核心,即国家利益、权力与安全,说明没有绝对的互联自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上。最后,揭示互联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作用,即催化、同步建构作用。互联作为信息媒介,可促使某些社会因素推动国际政治中的变革;作为先进技术,可促使国际政治自身的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相互确认;伴随微博社交网站出现的人人互动的交际方式,使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进化的条件在互联世界中有所形成。

  • 标签: 互联网 个人 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 国际体系 互联网作用
  • 简介:对当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言,互联安全已成为一个利益攸关的重要议题,但该领域国际共识国际规则严重缺失,这与持续加剧的互联安全威胁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中国,互联治理日益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政策焦点,同时也是参与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构互联国际规则的话语能力直接影响着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立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但目前中国对该领域话语策略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仍严重缺失。当前,对互联国际规则之制度理念的应然性研究仍显不足,关于中国在该领域对外传播话语策略的探讨更是近乎空白。互联国际规则的缺失本质上源于互联信息自由带来的收益与政府信息管控对此种收益的限制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日益严峻的互联安全形势正逐渐打破互联信息自由与政府信息管控之间原有的平衡,加之全球化趋势将世界各国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该领域国际规则的建构开始具备现实的可能性。鉴于传播话语在规则建构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公共安全为切入点赢得国际共识、提升中国在互联全球治理中的话语能力制度性话语权就成为中国政策制定机构宣传机构在通过对外传播推进互联国际规则建构时应采取的话语策略。

  • 标签: 互联网规则建构 对外传播 话语策略 公共安全 全球治理
  • 简介: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俄罗斯的积极响应和认同。黑龙江省谋划构建的"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以边境口岸的发展为基础,边境口岸建设对加快与俄罗斯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黑龙江省 边境口岸 运输通道
  • 简介:互联互通是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东北亚区域的互联互通发展受政治、历史、领土问题等因素的制约起步晚、发展滞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东北亚互联互通的发展,东北亚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到加强,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经贸合作稳步推进。新形势下,为加快推进东北亚国家互联互通,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经贸互联互通;三是推进区域文化认同促进人文交流的互联互通。

  • 标签: 东北亚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 简介:新加坡印尼的关系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波动,在紧张对立和亲密合作之间转变。两国的传统关系开始于1963年至1966年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敌对时期,由于1963年至1965年新加坡短暂地归属于马来西亚,这一时期新加坡也成为印尼的攻击对象。1966年,苏加诺总统被苏哈托的“新秩序”政府赶下台,随着印尼政权的更替,两国外交关系有所改善。

  • 标签: 新加坡 印尼 结构 利益 政策 马来西亚
  • 简介:引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世界的华人组织机构激增。在菲律宾,1981年116个华人宗亲团体中有72个是1945年以后建立的;1976年172个同乡会中有138个是战后组成的。造成组织机构激增的某些因素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日益繁荣和文化危机意识。虽然繁荣为建立维持组织提供了财力,但这些组织也被看成是凝聚和文化灌输的工具。菲律宾的情况正是如此。但不同的是在这类组织的激增中依然存在着拥有全社会网络的“护侨组织”。1954年以来这些组织中最主要,最有权威的是非华商联合会总会(“商总”),它不仅是个工商业社团的联合组织,而且被认为是菲律宾华人利益经济权力最集中的代表。商总拥有的团体会员包括全菲从东北部的吕宋到西南隅的棉兰老的55个商会85个分会,它的存在赋予菲律宾华人社会一种具有凝聚

  • 标签: 华人社会 组织机构 商总 菲华社会 团体会员 文化危机
  • 简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东盟国家的响应,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振兴提供新动力,开辟新前景。长期以来,中国的邻国印度也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印度的“东向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以来,始终强调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及其他领域的合作,致力扩大自身的经济与战略利益。当前,印度总理莫迪已经明确表示把印度的“东向政策”提升为“东向行动政策”,将推动印度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今,在中印两国战略相遇时有众多的利益关联,战略对接与互动是关键,印度的东南亚政策值得关注。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盟 印度 “东向政策”
  • 简介: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形势下,2010年东盟积极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扩大与对话伙伴的合作,凸显大国平衡外交,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东盟也面临内外因素的挑战。2011年东盟将继续推进东盟一体化建设,缩小成员国间的发展差距,在坚持东盟核心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扩大区域合作。

  • 标签: 东盟 共同体建设 大国平衡外交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对中国的反倾销情况,发现: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例越来越多,其中东盟占到1/10左右;对中国发起中国应对的反倾销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非市场经济地位。选择1995-2016年东盟中国的贸易额、政府信誉、税负、商业自由化、货币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等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反倾销数量为因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进一步放开货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是可以降低对中国反倾销数量的,但是货币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确实是拉丁美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本轮全球经济下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非市场经济地位 反倾销 经济自由化 东盟
  • 简介:一、中国德国在人权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背景(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1.基本成就。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加到1.65万亿美元。人均突破1200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610万。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国际合作 权方 德国 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 简介:引言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在1994年底的成功结束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该回合所达成的最终协议是高度综合性的,因而有些研究便采用了正式的经济模型来探讨该回合对各个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一般都得出了乐观的结论,认为所有或几乎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受益。一些公认的例外是非洲撤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各个粮食净进口国。据认为,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农产品净出口国按比例而言属于最大的净受益者。本文将审慎地探讨这些问题。有人认为,那些在乌拉圭回合中受到损失的发展中国家的数目可能比通常所设想的要多得多。

  • 标签: 乌拉圭回合 菲律宾 泰国 发展中国家 户组 价格预测
  • 简介: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政治学教授苏密特·甘古利印度拉吉夫·甘地基金会现代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坎堤·巴杰帕依在《亚洲概览》1994年5月一期上联合发表了《印度克什米尔危机》一文,提出随着冷战的结束,地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注意力已从考虑全球战略平衡转移到地区冲突。地区冲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地区权力分配及源于种族、宗教、领土、民族统一主义方面的争执,后者比前者更难处理。

  • 标签: 巴基斯坦 民族主义 印度教 危机 联邦制 地区冲突
  • 简介:应德国艾伯特基金会捷克捷中协会的邀请.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率交流协会代表团于2008年12月6—16日访问德国捷克。12月中旬已是欧洲的冬季,阳光少了,阴霾增多,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德国柏林的天空阴沉沉的,而西南部的斯图加特已是大雪满山,白茫茫一片。捷克布拉格很少见阳光.而著名温泉城卡洛维伐利的小雨夹雪,打在脸上生疼,寒意逼上心头。

  • 标签: 捷克 德国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斯图加特 代表团 副会长
  • 简介:中国与东盟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刻广泛,并且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建立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对接合作是中国东盟的实在愿望。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东盟各国发展战略起着积极性意义务实性作用。在新的国际关系背景下,“一带一路”与中国一东盟互联互通建设能够争取众多机遇,同时也避免不了种种困境与挑战。中国与东盟应该尽力、诚心寻找办法来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提高信任,迅速促进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达成“互联互通”目标。建设富裕、发达、对接、稳定、和谐的地区是中国及东盟的渴望,也是区域世界全面合作所需要的环境。正在发展中的越南更需要与中国及东盟各国扩大促进友好、有效的全面合作关系,这都有利于越南在革新之中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期望。

  • 标签: 中国-东盟 互联互通 中越合作
  • 简介:越南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国民生产总值仅113亿美元,人均约180美元。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2%,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越南过去大量接受中国、苏联等国的援助,较为重视工业发展,整个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要高于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又实行较为全面的经济改革,确立农、轻、重的经济发展次序,经济机制逐步转向国家控制下的市场机制,经济上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年来经济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反华侵柬造成的严重恶果,越南经济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 标签: 越南经济 经济改革 总体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农业人口
  • 简介:<正>印度国大党(英)元老纳拉西姆哈·拉奥在拉吉夫·甘地不幸被害后,接任党的主席,并于1991年6月20日受命组成少数派政府。现将他执政以来的内政、外交情况简介如下。一、内政情况(一)上台时面临的问题。1.经济严重困难。印度经济自80年代中期起,年增长率约为5.3%(80年代以前为3.7%)。但由于进口增长过猛,短期借款增多,维·普·辛格政府又豁免了1000亿卢

  • 标签: 印度经济 国大党 印度人民党 克什米尔争端 拉吉夫 新政府
  • 简介:2月6日以色列的总理特别选举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拖拖拉拉的美国总统大选,原因何在?一言蔽之,乃关乎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从以色列为何提前举行总理选举、强硬派代表人物沙龙为何当选、沙龙当选后会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何种影响这三方面对以色列选举中东和平进程作一评述。

  • 标签: 以色列 中东地区 选举制度 沙龙 国际和平
  • 简介:<正>一、序言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九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非产油发展中国家以很大的打击,明显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由于全面经济衰退石油进口额增加造成对贸易收支与国际收支的压力、外债增长、物价高涨等。

  • 标签: 菲律宾 发展中国家 贸易收支 国际收支 经济衰退 能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