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和核威慑信息传递的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的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关键。

  • 标签: 中美关系 权力转移 战略稳定 核战略稳定性
  • 简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中新两国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共同提出的具体倡议,得到了两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于连接“一带”与“一路”、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发展中新关系、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带动相关省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并将其建成一个不仅限于中新两国参与的开放性合作平台。

  • 标签: “一带一路”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新加坡 互联互通
  • 简介: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边界争端中,由于其海域的'凹'型特殊地理特征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冲击形成领海特殊地质条件,使得在整个海域边界划界在司法实践中充满纷争。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边界划界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国际法精神和'公平公正'原则适当调整划界方法以达成最终结果,但多次调整又会导致各自的200海里大陆架形成与对方经济专属区相重叠产生的'灰区'。国际海洋法法庭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在裁决'灰区'效应问题中,灵活处理了200海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专属经济区的经济权利间的关系,以权利独立且分离的方式,实现了对'灰区'的权利重叠问题的解决。这一方式和划界趋向,将影响未来海岸相向或者相邻国家间海域边界争端中'灰区'的解决。

  • 标签: 海域边界争端 孟加拉湾北部 200海里外大陆架 专属经济区 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