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中国与东盟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经过26年共同努力,双方关系面临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回顾过去,双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种成果丰硕斐然,缔造了东亚区域合作的巨大成就,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进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合作与发展机制正在生成诸多优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充满生机和机遇。

  • 标签: 中国-东盟 合作与发展 机制 成果 前景
  • 简介:冷战初期,老挝本不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对老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直至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干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国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推介,应有助于推动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新突破。

  • 标签: 越战 美国外交政策 老挝 研究综述
  • 简介:南非的基础设施,就其现代化水平和效益而言,居非洲国家之冠,在某种程度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亦不逊色。(一)交通运输。南非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各主要的工业区之间均有铁路、公路和空中通道相连接。铁路总长度为34000公里,其中43%实现了电气化,以约翰内斯堡为中心形成4条干线:约堡——开普敦、约堡——伊丽莎白港、约堡——理查斯湾和约堡——德班,此外还有城镇之间和通往矿区的铁路,形成网络。1989~1990年度共完成货运量1.62亿吨,客运量5.6亿人次。公路网的总长度为206000公里,其中57000公里为柏油路面。

  • 标签: 运输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非洲国家 德班 柏油路面 空中通道
  • 简介:中国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外经贸部经济合作所周莉萍IssuesonChina'sUtilization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heFieldsofBasicInstallationsandBasic...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基础设施 投资回报率 工业领域 外商投资企业 投资者
  • 简介: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沟通、互联互通、经贸合作、资金融通以及人文交流。然而,自2013年以来,由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面临一定困难。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 成果 国家主席 21世纪 政治沟通
  • 简介:由庄国土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一书,从各个历代时期华侨出国的概况、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中外关系为依据,首次总结并阐述了历代封建政府对待华侨的态度和政策,并就其政策的成败

  • 标签: 华侨政策 海外华侨 社会政治经济 中外关系 保护华侨 西方殖民者
  • 简介:前言2011年5月4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亚洲开发银行总会时,第十四届东盟+3(日中韩)财政部长会议(以下简称10+3财长会)在印尼(财政部长阿吉斯)和日本(财务大臣野田)联合主持下举行。

  • 标签: 金融合作 东盟 课题 成果 财政部长 部长会议
  • 简介:中国与越南、老挝这两个东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交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这种政治交往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好互信,扩大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各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升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越、中老的政治交往也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有待解决。

  • 标签: 中国 东盟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交往实践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进入了活跃发展的新时期。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地区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国重视并积极参与中方'一带一路'建设,并以此为契机,为双边关系发展与各领域合作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通过梳理和分析格鲁吉亚官方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态度与反馈,以及近年来双方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的积极成果,本文认为:第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核心的双边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助推器;第二,格鲁吉亚国内政治、经济、周边外交政策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南高加索地区推进的重要因素;第三,格鲁吉亚的发展潜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务实的内外政策,都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国的推进。中国企业应立足当地需求并发掘潜力,利用当前中格双方的政策和环境优势,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在当地的发展。

  • 标签: 南高加索 格鲁吉亚 一带一路 经贸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
  • 简介:<正>陸軍:軍隊人敷已增至40万人,同时还拥有各种各样的外国軍械。空军:配備有苏联的米格21式,米格19式、米格17式及米格15式等喷射机,新式战斗机的总敷约100架左右。在轟炸机中隊里还有美国制的B25型、26型轟炸机;此外,有25架的苏制杜枕里夫16式机及20架伊柳辛28式机。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军事力量 战斗机 喷射机 美国制 苏联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中非民间友好,促进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往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派小组于2008年3月29日至4月10日访问乌干达、南非两国。小组广泛接触了两国NGO代表及有关政府官员.广交朋友,深化了友谊。

  • 标签: 民间组织 中非关系 交往 非政府组织 国际交流 政府官员
  • 简介: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海洋强国"明确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就海洋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做出总体规划。在这前后,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道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如何落实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本质上,这也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观念与方法论问题。就此,本文在梳理与评述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就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识基础与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进而就中国"海洋强国"的哲学内涵进行概括。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意识普遍觉醒和承继传统海洋认知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和合"观念基础及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的行为逻辑。因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在观念上以和平与合作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以开放为准则,而在海上竞争层面则强调对话与规则。

  • 标签: “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观 海洋安全 海上合作伙伴关系
  • 简介: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顺加作价出售构成了我国药品流通体制的主要内容。在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往往会而且也能够形成医疗机构、中介机构、供应商在药品招投标过程中共同推高药品价格的激励。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药品价格持续不断上涨的局面,眼光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药品招标采购上,必须对药品流通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更为均衡的设计,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制度基础

  • 标签: 药品价格 集中招标采购 医疗卫生
  • 简介:1991年11月中越《联合公报》指出,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我国同所建交国发展关系最根本的原则,中越两国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由于每个建交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因而中国同每个建交国的双边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总的基础上,又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就中越关系来说,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同时,还有一些构成两国关系发展基础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中越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睦邻友好关系 联合公报 双边关系 两国关系
  • 简介: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多数科技资源,在对撞机、加速器、托卡马克、激光器、极地科考站等重大科技基础建设方面实力雄厚。但是,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在该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摆脱了经济和社会危机后,特别是普京等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恢复和促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国应在核聚变、激光器、航天等俄罗斯具有优势的大科学装置领域与其开展务实合作,以促进中国在上述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

  • 标签: 俄罗斯 科技 基础设施
  • 简介:当前虽然南海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引起南海局势再度升温的消极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因此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周边各国在低敏感领域的合作,以增强各国间的信任。南海争议海域中存在争议方单方面进行海洋科研、共同海洋科研和第三方在争议海域进行海洋科研的情况,三者均有其存在的法律基础。通过对各种方式进行海洋科研的法律基础以及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发现,海洋科研合作是在争议海域内进行海洋科研最理想的方式,但是其在实践中的法律基础还比较薄弱。针对以合作方式进行海洋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构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争议海域区域性海洋科研合作协定的方式加以解决。

  • 标签: 南海 争议海域 海洋科学研究 法律基础 制度构建
  • 简介: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两国各界纷纷在不同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为此还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但最高潮莫过于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会,中日双方各界人士数百人与会。29日,两国总理互致贺电,温总理在贺电中说:

  • 标签: 人民大会堂 中日关系 社会基础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温家宝总理
  • 简介:中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而且在今天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国在经贸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俄协作伙伴关系本身就是对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

  • 标签: 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 俄罗斯 外交关系 经贸合作 国际恐怖主义
  • 简介:从全球竞争力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中印两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软肋,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未来稳定和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对于中印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保障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均有着巨大的发展与合作潜力,而且这种发展与合作潜力不仅来自中印两国市场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源自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的互联互通的外在需求。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不仅能拓展中印经贸合作空间,促进中印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 标签: 后危机时代 中印 交通基础设施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