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印度洋战略价值的上升,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基础上推出了“印太”战略,其战略实质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缔造战略支点,并将其塑造成美国霸权下的多极格局。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它们自身在南海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引导下,战略支点国家将对南海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将加剧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化。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考察美国“印太”战略特别是其支点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印太”战略的实质,也有益于我们全面地分析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美国 “印太”战略 南海问题 周边安全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南海争端中权力政治的影响,以此来研究美国和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博弈。主要涉及的国家一边是美国和其他主权声索国,如越南、菲律宾,而另一边是中国。中美两国战略博弈的结果是利益集团的两极化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考虑到经济独立,区域化趋势等因素,公然的军事冲突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然而,复杂的军事力量,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使南海成为充满矛盾的区域。本文揭示了一些政策影响,并尝试为权力政治可能导致的情况建立一个研究框架。

  • 标签: 中国 美国 越南 菲律宾 权力政治
  • 简介:2016年以来,欧洲、亚洲地区的紧张形势不断升级,全球战略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前,威胁全球战略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但也应看到,美国的霸权主义正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经济陷于“长期性停滞”、社会严重分裂、联盟体系裂痕明显,致使其在美苏冷战结束后建立起的“单极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

  • 标签: 全球战略安全形势 美国大选 美国同盟体系
  • 简介:当前,学界对打造印尼成为“海上战略支点”的研究视角还不全面,只局限于单位和区域层面而缺乏对国际结构大背景的分析。本文则致力于从历史和理论角度综合探究印尼的外交战略演进。文章研究认为,冷战期间,印尼外交战略演进过程也是印尼外交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两极结构既给予又限制了印尼外交活动的空间。因而,印尼获取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身份主要源于向西方秩序靠拢而非自身的积极努力。冷战后,两极结构解体解放了区域层次,多极格局远未建立起来。在此背景下,印尼才有机会积极利用东盟多边舞台争夺地区主导权。近期,印尼在南海政策的变化也应置于该历史背景中,它更多地反映印尼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不确定性而绝非单纯地抗衡中国。总之,中国应客观理解印尼在南海的利益诉求,准确认识结构作用下印尼的外交方式和目标。

  • 标签: 海上战略支点 外交战略 南海利益诉求 印尼
  • 简介:莫迪上台以来印度周边外交战略与政策有四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即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周边外交战略布局得以调整;实施周边外交手段实现多样化;周边外交的目标得以升级,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进行了若干更新;强调战略实施能力的提升.目前看来,印度新周边外交战略实施已取得-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印度周边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不可避免将对中国的周边外交以及中印关系产生影响,其新动向值得中国关注.

  • 标签: 印度 周边外交 战略 中国
  • 简介:南太地区位于太平洋中央的位置,是亚太各国南北互通、东西交往的重要中转站,是世界各国海上贸易往来的重要战略通道。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南亚地区国家,作为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大国,印度的南太战略既是其大国意愿和地缘战略思想传统的体现,又是南太平洋现实情势的催化物。从根本上说,新时期印度的南太战略突显了其积极落实“东进政策”的决心,也是印度改变在南太缺乏稳定战略的努力。印度在南太地区的战略体现了其鲜明的传承与变革的特色,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印度 南太平洋 战略 中印关系
  • 简介:“印太”从地理概念转型为新的政治与战略构想,既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反应,又凸现了美国利用其继续维护全球领导地位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美国积极塑造“印一太”战略格局,极力拉拢其盟国,并主动发展新的伙伴国家,对中国产生了地缘战略制衡态势,从而使中国的崛起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地缘环境,中国必须高度关注并提出应对之策。

  • 标签: 美国 印太 战略 影响
  • 简介:美国和菲律宾的同盟关系源于两国在殖民时期的战略合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两国政府共同的战略倾向。美菲同盟关系存在着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和协调行动。但总体上延续着殖民时期的不平等性质。冷战结束后.美菲同盟关系因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而一度中断,但随着近年来南海问题的升温而被重新定义。菲律宾成为美国维持在东亚强大军事存在和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然而,随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并没有满足菲律宾的期待,以及菲律宾新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倾向出现变化,对南海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位,美菲同盟出现了不确定性,南海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显示出积极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美国 菲律宾 同盟 南海问题 行为准则
  • 简介:南沙群岛中目前有驻军的岛礁数量为51座,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分别占据其中的29座、8座、6座和8座。中国驻军岛礁位于南沙群岛核心部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可充分借此优势将中国南沙人工岛规划建设为南沙海域的行政管理中心、交通枢纽、渔业基地和油气基地,并附以一定程度的军事建设为南沙海域安全提供保障。我国驻军的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互为犄角,且现已建设成南沙最大的人工岛屿,在此建设军事基地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维护南沙海域的海空安全,并且可以同步建设为我国开发南海中建南盆地、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和礼乐盆地的石油开发与保障基地。建议采取"西进东出"的策略,以永暑礁作为西进的战略基点,抢先进行南沙西部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作业;以美济礁作为东出的战略基点,强化对南沙东部的无人岛礁的控制,同时加快对南沙东部渔业资源和礼乐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 标签: 南沙群岛 驻军岛礁现状 开发战略
  • 简介:国家安全战略是俄罗斯整体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和地区局势的动荡,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军事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俄罗斯正面临着自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提出的背景,对比了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本文认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更新和升级是对当前困境的重新认知和有力回应,未来俄将会根据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战略进行调整,以谋求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系列战略的调整决定了未来俄罗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将对欧亚地缘政治环境和国际关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俄罗斯 国家安全战略 地缘政治
  • 简介:越南为在南海争端中获取最大利益,在南海奉行对抗性对华战略。客观地看,崇武尚斗的战略文化、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域外势力介入程度加深、争端海域距越本土更近等因素,为越南实施对抗性对华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越南国民对华心态复杂、中越综合实力悬殊、域外势力介入程度难料等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越对抗性对华战略的非理性,使其注定成为空想战略

  • 标签: 越南 南海 战略优势 战略局限
  • 简介:当前,北极“寒地”正因全球气候变暖和大国博弈逐渐成为“热土”。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美国和俄罗斯围绕北极地区实施的新战略,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认为,权力结构冲突和安全博弈是推动美俄两国建构和实施北极战略的主要动因。从战略目标来看,两国都是为了争取和扩大本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和安全系数,但两国战略的提出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战略的建构有着不同的可利用资源,战略的实施又有着不同的方法路径,这决定了两国北极战略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困境和前景。美俄两国新北极战略的发展实施和相互作用,又决定了未来北极地区地缘政治的走向。

  • 标签: 地缘政治 美国俄罗斯新北极战略
  • 简介:近年来,安倍政府积极推进对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援助,形成了开发援助战略。这一战略在目标上,以开发援助推动区域发展稳定为基础,拉近与区域国家间关系、增强日本在该区域实力与影响力,从而在经济上牟利、政治上促变、地缘上谋势;在路径上,主要从推进区域经济融合与援助重点国家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发展能力建设并重、支持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支持人文交流、加强与各利益攸关方的协调合作、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等六大方面加以推进。该战略对中国而言具有影响的复杂性、利弊兼具的两重性,中国应妥善应对。

  • 标签: 安倍政府 日本 湄公河次区域 地区合作
  • 简介:今天我主要讲三点:一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给我国安全环境带来的挑战;二是到底如何评估安全环境的严峻程度,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因为学界对此有分歧,有人认为问题很严重,有人则觉得没那么严重;三是讲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安全挑战。

  • 标签: 再平衡 反恐战争 西太地区 台湾问题 美印关系 南海问题
  • 简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越南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自南北统一之后就开始注重海洋经济的发展。近些年越南在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等方面已取得不俗的成绩,海洋经济在越南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撇开地缘政治、军事安全等因素,单从经济因素出发,南海丰富的资源和天然的地理优势就让越南对南海主权欲罢不能,而海洋经济的发展暗地里也在助攻越南实现"东进、扩展东海领土"的野心。(1)中国和越南之间虽然小摩擦不断,但合作的基础还在,双方应暂时放下争议,认真贯彻执行已达成的协议,同时积极探索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本文从越南海洋经济发展出发,分析越南的南海主权争议战略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中越海洋经济合作的发展空间。

  • 标签: 越南 海洋经济 南海主权 中越合作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种新型的国家结盟形式,其中以亚太地区为盛。近年来,美国才开始重视其亚太地区的战略同盟政策,如奥巴马政府相继与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和新西兰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学界对此研究也略显不足。这篇文章通过解析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策,以期管中窥豹,弥补学界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根据现有文献、政府部门文档以及与美国和东南亚决策者的访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在亚太地区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使盟友分担安全责任,重新理顺其亚太政策,应对亚太地区出现的新挑战。本文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文章将建构一个包含决策者理性选择、实施情况以及评估情况的理论分析框架来解析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策,然后运用以上理论框架来分析美国-印尼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美国一越南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异同点。

  • 标签: 东南亚 美国外交政策 结盟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再平衡 支点
  • 简介:[摘要]增进中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西部)的权势影响是越来越清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而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有两人类,即“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结束到2014年秋季为止,中国政府主要使用的政策l丁具是战略军事。从2014年秋季开始,战略经济这一政策_T具急剧凸现,与此同时,战略军事的某几个重大方面依然非常重要。因而可以说,中国当前关于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战略路径成为一种复合性的路径。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都有审慎从事的必需,以防止形成损伤中国对内对外大局的“战略透支”。与此紧密相关,需要从大局出发对待越来越突出的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有可能开始浮现新兴强国对既有强国的一个基本互动逻辑,其意义至关紧要。南海问题是中国战略总环境和总任务中的一个局部,需要尽可能将它置于中国的战略大局中去处理。南海问题上有个总的原则:既维权又维稳。在增进中国的军事实力地位和实际主权存在的同时,需要防止中美战略性竞争和对立进一步加剧,并且继续将支撑和改善中国与东南亚海洋国家的关系当做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战略军事 战略经济 战略透支 “一带一路” 南海
  • 简介:南海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逐步发生问题,但一直维持相对稳定局面,即使中越发生过几次武装冲突也没有影响南海整体稳定的大局。然而进入21世纪后,当美国与中国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因而开始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进而决定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时,南海问题急剧升温,日本也因与中国的结构性矛盾更甚于美国与中国的结构性矛盾而不断加大介入南海的力度.中菲南海仲裁案就是在美日等域外大国在其地区战略和全球战略的指导下不断挖掘南海战略利用价值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一个内外交织互动的产物。

  • 标签: 南海问题 仲裁案 战略意图 结构性矛盾 相对稳定 70年代
  • 简介:冷战结束后,印度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家利益对其海洋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以海权思想为基础出台了-系列海军战略,印度海军也因此向远洋化的方向发展.海外军事基地对于舰队远洋作战与机动是不可或缺的.出于对发展远洋海军的需求,印度近年来陆续在海外设立了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的设立对于地区安全形势和战略格局将会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予同样在发展远洋海军的中国-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印度 海权 战略 航空母舰
  • 简介:“一带一路”建设的双多边合作框架,有助于促进中泰合作提升层次、拓展领域、扩大规模,特别是为方兴未艾的投融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契合泰国国家发展模式变革的现实诉求.不过,中泰铁路合作的一波三折,也深刻反映出中泰战略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从多边层面的地缘政治博弈,到双边层面对互利合作的认知差异,再到泰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分歧,都有可能影响中泰关系发展.本文建议,有必要构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网络,进一步夯实中泰战略合作的发展基础.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泰关系 铁路合作 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