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对外传播中获得正面效果或负面反应的具体事例表明,在对外传播中只有使用国际语言才能获得期望的结果,只有让外界听懂中国的声音,才能进行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国际传播最欠缺、最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 标签: 对外传播 国际语言 中国 语言才能 国际传播
  • 简介:经济与政治上的崛起使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成员.同时,中国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德国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发展模式和道路等问题上还存在着部分不同的利益、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但是两国互为对方的重要伙伴.德(欧盟)中应该就国际重大问题开展更多的战略对话和政治协调,这有利于促使中国遵守不断发展的国际规范和结构.

  • 标签: 中国 伙伴 竞争者 经济与政治 政治发展模式 国际政治
  • 简介:语言在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除了作为交流工具外,还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的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普及中国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孔子学院必须语言与文化兼顾,以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使中国理念得到有效传播,这就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

  • 标签: 语言与文化 传播文化 孔子学院 中国语言 文化基础知识 交流工具
  • 简介:语言和地点是表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传递(signal)与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各种归属意义的.爱德华·萨义德的回忆录《格格不入》(OutofPlace:AMemoir,1999)展示出这些意义的因地制宜,从而为我们研究这些不同的分析元素如何在他的生活中呈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回忆录的标题被解读为地理意义上的"地点"(place).作为英语习语,"outofplace"指的是一种尴尬和疏远的感觉,或者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中没有归属感,被当作一个外人.文中对爱德华·萨义德的解读偏向于这一短语的字面意而非其习语意,以贴近巴勒斯坦政治,因为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在这一领域承担重要角色.这一点清晰地反映在法瓦兹·塔拉布勒西(FawwazTarabulsi)所译的该回忆录阿拉伯文版的标题中,即""(所在地点之外).本文认为,语言和地点是巴勒斯坦政治中以交叉方式存在于自我层面的共同决定因素,并同其政治形成了一种三元关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反而闭锁(occlude)了这一三元关系.

  • 标签: 地点 第一语言 母语 迁移 流散
  • 简介:"新美国安全中心"战略报告《决战公域》从巴里·波森的"全球公域控制权是美国霸权的军事基础"这一论断出发,对美国在全球公域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为美国继续保持全球公域控制权设计了一个内容具体、极具操作性的"三维战略",即在多边层面上主导建立全球性机制;在双边层面上接触负责任的关键行为体;在单边层面上重塑美国硬实力。该报告是后冷战时期有关美国大战略辩论的产物,并因"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撰写人及评审人浓厚的政府背景和美国特色的"旋转门"制度而在宏观上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在微观上影响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因而值得国内学界和政界高度关注。

  • 标签: 美国 全球公域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新美国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