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新闻报道必然是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的公共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舆论的动态和趋势,进而在相当的层面上影响了公共外交实施的政治生态.客观和全面地传播一个国家比较真实的国家形象,无疑会影响其他国家公众对该国的态度.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够跨越不同形态的文明,传递人类的共有价值,是文明之间对话和沟通的桥梁.

  • 标签: 新闻报道 公共外交 信息传播 国家形象 国际舆论 外交活动
  • 简介: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西方保护主义思潮弥漫的背景下,中国通过2016年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以及2017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与此同时,美国却因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保守主义政策而遭到各方质疑,中美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移开始进入国际舆论视野。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是美国外交政策辩论

  • 标签: 涉报道 情况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涉
  • 简介:由“中国因素”引发国际媒体大肆炒作的“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对我国公共外交提出了挑战.了解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印象,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2012年BBC纪录片TheChineseAreComing的解说词的文本用关键句提取并使用ReplacePioneer软件进行词频统计,这样可以解析中国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印象,由此探寻其对建构中国形象的启示.

  • 标签: 中国形象 媒体报道 The 纪录片 BBC 国际
  • 简介:《金融时报》被日经收购之后的五个月中,对涉华议题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但报道倾向暂时未出现明显变化;对涉日议题的关注度较为稳定,对涉日议题的报道倾向出现由批评质疑向温和中立转变的迹象,并积极报道“安倍经济学”。调研结果发现,日经新闻能否遵守收购时对编辑独立的承诺值得怀疑;《金融时报》成为日本企业“公关媒体”和日本政府“外宣媒体”的可能性增大;其针对中国大陆读者设立的《金融时报》中文网的编辑方针走向需要持续观察;媒体文化冲突与日本国内舆论环境恶化也将给《金融时报》编辑方针带来不确定因素。

  • 标签: 依然独立 倾向变化 变化分析
  • 简介: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的20多年间,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创造和积累了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的丰富经验,显示了高超的外交艺术.周恩来关于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第一,要努力影响和团结各国人民;第二,要把握国际关系与民际关系的辩证法;第三,建立和发展同各国人民之间直接的交流关系;第四,强调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作用.

  • 标签: 周恩来 外交实践 民主革命时期 公共外交 民间外交 文化交流
  • 简介:2016年6月18日4时17分,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享年77岁。吴建民,江苏南京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吴大使也曾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与本刊多位编委曾共事多年。吴大使在世时对本刊的工作十分关切,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为一位有思想、有担当、有建树的资深外交官,他的离世,让人惋惜。本期刊发此文,以为纪念。

  • 标签: 吴建民 新闻发言人 外交界 国家领导人 全国政协 副主任
  • 简介:二轨国际机制具有“机制的二轨性”和“二轨的机制性”的双重属性.为更好地通过二轨国际机制参与国际事务,中国思想库应着力关注和破解参与全球事务、人才资源国际化流动和思想库研究的国际化三个关键性问题.

  • 标签: 中国思想库 国际机制 资源国际化 国际事务 机制性 性问题
  • 简介:通过推行公共外交,思想库从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具有政策合法性地位的政策研究机构,成为一个对国内、国际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权力机构.思想库可以作为政府努力的补充,也可以作为当政府官员介入不可能时的替代者.公共外交实质上是一场“思想之战”,而思想库就是公共外交“思想工厂”和“议程设定者”,并在公共外交中承担了政策理念传播平台的重要功能.明确美国思想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廓清和加深对美国思想库的了解,从而在公共外交中更具主动性、策略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公共外交 思想库 功能 政策研究机构 政府官员 权力机构
  • 简介: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分析。相关报道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上台执政后,中国领导集体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战略意图的具体表现。中国推行这一战略有在亚太地区牵制甚至抗衡美国之意。安倍内阁始终从如何将日本打造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价值这一视角来分析中国对外战略意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后,日本各界就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的问题,出现了与安倍政府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社会舆论对日本政府的影响有限,安倍内阁随即操控了局面,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针锋相对的政策。

  • 标签: “一带一路”日本主流媒体 安倍内阁
  • 简介:中西之间不仅存在着政治和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其背后也有双方民意的误解、冲撞和博弈等现象.这提出了一个深层的问题:究竟如何看待和应对随着中国崛起而带来的中西双方心理秩序的调适?应该有机构或人士以民间或半政府的方式在中西双方物色一流的思想家,然后组建固定、长期的中西方思想对话平台;重要的是须重视媒体,通过媒体将思想家的对话延伸、扩展到双方民间,形成长期效应.若能从现在起就重视这一工作,假以时日,不但可减缓因中国崛起而带来的东西方摩擦,而且还能藉由中西方思想对话提升双方认知和共同智慧,使中国崛起成为向人类精神宝库提供贡献的重要契机.

  • 标签: 对话平台 思想家 东西方 秩序 心理 中国崛起
  • 简介: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卢沟桥事变80周年。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都在努力汲取历史教训,守望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抗战的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平,通过和平的方式瓦解日军、加速日军溃败。这种和平思想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专门对日本俘虏进行教育的日本工农学校也得到成功实践。这种和平思想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热爱和平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工作 中的和平 和平思想
  • 简介:随着美国思想库日益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等内容实施舆论牵制,中国媒体在对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对自身主动权的把握.对2000一2011年间中国传统媒体中有关“布鲁金斯学会”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二者的互动特征,并为我国媒体与美国思想库的功能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 标签: 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问题 思想库 美国 纸媒 传统媒体
  • 简介:本文是当代英语纪伯伦传记代表作《哈利勒·纪伯伦:他的生活和世界》中译本的译者序,总结了纪伯伦生命的历史、思想和文化意义,也概述了这部传记的主要内容.首先,纪伯伦的个人成长史,是一部早期阿拉伯移民在美国的奋斗史,他的移民动因、经历和生活是20世纪上半叶阿拉伯裔美国人境遇的缩影.其次,纪伯伦的生命存在本身,便标志了一种思想、一种文学、一种艺术,是现代主义的注解.最后,在文化的意义上,纪伯伦的人生、文学与艺术,交相辉映着西方人对“圣经所述”之“东方”既熟悉又遥远的怀恋与好奇,这一经久不息的文化想象,在根本上成就了纪伯伦的人生、文学和艺术.

  • 标签: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他的生活和世界》阿拉伯裔美国人 现代主义 东方想象
  • 简介:作为一部研究中国“丝路战略”软环境的著作,《丝路学研究》(时事出版社,2014年9月)一书重点研究了丝路辐射空间内的中国人文外交.从“新的视角”重审作为“文化线路”之一的丝路后发现,“丝绸之路”已衍化为“丝路辐射空间”,并从历史梳理、主要项目、反思与展望这三个方面论述中国人文外交,整理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外交的项目.

  • 标签: 中国特色 外交 人文 阐释 塑形 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