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新美国安全中心"战略报告《决战公域》从巴里·波森的"全球公域控制权是美国霸权的军事基础"这一论断出发,对美国在全球公域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为美国继续保持全球公域控制权设计了一个内容具体、极具操作性的"三维战略",即在多边层面上主导建立全球性机制;在双边层面上接触负责任的关键行为体;在单边层面上重塑美国硬实力。该报告是后冷战时期有关美国大战略辩论的产物,并因"新美国安全中心"、报告撰写人及评审人浓厚的政府背景和美国特色的"旋转门"制度而在宏观上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在微观上影响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因而值得国内学界和政界高度关注。

  • 标签: 美国 全球公域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 亚太再平衡战略 新美国安全中心
  • 简介:自2004年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亚太自贸区”,FTAAP)的倡议以来,对亚太自贸区的研究与规划逐渐进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事日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专门通过了一些政策文件。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建设亚太自贸区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为今后有关亚太自贸区的研究和落实进程提供了行动计划框架。从目前来看,亚太自贸区建设主要有四种政策途径:促进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单独依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RCEP与TPP,实现茂物目标。但上述四种政策途径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甚至会出现FTAAP、TPP和RCEP共同存在的可能。从趋势上看,FTAAP建设正融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议程讨论和议题落实的过程中,并随之不断推进而进入更具体的政策实践中。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自贸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茂物目标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亚太外交经历了一个重新融入地区一体化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与东亚国家不仅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逐渐对以和平发展合作塑造地区安全环境达成了共识。然而,自2010年美国大力推行再平衡战略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与东亚主要力量的关系不约而同地受到磨损,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陷入停滞。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得不超越以往的地区融入战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地区共同体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重新以发展合作来界定地区议程,强化本地区的利益融合和共享机制,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推动亚太地区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亚洲特点的新型观念意识,比如多元共生意识、亚洲主体意识、同享共担意识等。

  • 标签: 周边安全 中国外交 命运共同体 亚太再平衡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的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的新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的领域。面对在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的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的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2015年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大国博弈烈度增强,但总体关系格局基本稳定;热点问题突出,但仍具有可控性。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塑造中,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在周边地区实施创造性维稳、开拓性进取战略的关键环节。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中,南海问题热度上升,朝鲜半岛冲突风险增大,钓鱼岛及东海风险犹存。不同地缘板块的交织搅动,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平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2016年将是一个多事之年。一些矛盾冲突点将会继续发热,大国博弈的联发效应会继续扩散。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塑造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周边局势的基本稳定,避免局部冲击整体,让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得以维持和延续。

  • 标签: 中国 周边安全 环境 形势 评估
  • 简介:全球化依赖于海上运输的自由往来。国际航运是全球贸易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由于以海运为基础的全球化在面对风险时具有脆弱性,它为我们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际航运需要以稳定和安全作为保障,美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大国各自推出了维护地区海域安全的相关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亚太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以及东盟在促进海洋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各国所拥有的共同关切主要源于缺乏海洋安全和治理所导致的来自海洋以及海上的挑战和威胁,如南海及马六甲海域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良好的海洋秩序,东盟成员国应与中国建立海洋伙伴关系。东盟与中国以及亚太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包容性和全面性合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海洋支点 海洋安全 海洋合作
  • 简介:2015年11月27-28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东盟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联合国事务政策分析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柬埔寨皇家学院、缅甸仰光大学.

  • 标签: 中国外交部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研讨会 东盟关系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
  • 简介: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除了需关注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还需关注建设过程中的软性内容,如语言、文化等,以更好地实现民心相通。因此中国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外语能力建设与外语战略规划的关系、一般外语人才与高端外语人才培养的关系、外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以及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只有这样,针对'一带一路'的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才能够有序展开,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才能真正为国家所用。

  • 标签: 外语能力 外语人才培养 文化学习 外语专业 战略规划 通用语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与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1楼会议室召开。

  • 标签: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局势 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