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文化外交的本质是什么?文化外交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中欧文化交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2013年9月19日至20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第二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讨论.论坛顺利达成关于中欧文化关系的《海牙共识》.

  • 标签: 中欧关系 文化外交 国际论坛 文化交流 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
  • 简介:北京-东京论坛的层次高、交流深、影响大.这个论坛不仅为中日精英人士提供了交流平台,而且还为两国的公众,特别是青年人提供了国际交流机会.2011年8月20-22日,第七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京举行.吴建民先生参加了欢迎晚宴和政治对话分论坛,就中日关系中的困难和希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标签: 中日关系 交流平台 国际交流 政治对话 论坛 北京
  • 简介: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类。结构性因素包括边境冲突、中巴关系、水资源争端和国际地位竞争等;非结构性因素包括贸易不平衡、签证问题、历史认知问题和战略差异等。这两类问题都呈分化、泛化趋势,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和重要性也在变动之中。中印两国应当稳定结构性因素,推动两国在非结构性因素领域的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领域空间,以软化、弱化、淡化传统问题对中印关系的障碍,在中印间塑造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 标签: 边境争端 贸易不平衡 西藏跨境水资源 新型大国关系
  • 简介:公共外交首先是外交,也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对外行为,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对象、方法、渠道,有可以评估的手段和标准,要理所当然充分体现国家在公共外交中的主导力和领导力.同时,公共外交以公众为对象,是对象广泛的外交形式,因此也具有自身特殊规律,必须革新观念,改革方法.

  • 标签: “外交” 公共外交 国家利益 对外行为 特殊规律 革新观念
  • 简介:本文试图从历史现实相结合的视角,论述如何认识和运用文化交流的渠道改善东亚国际关系。论文着重从遗产传统、桥梁纽带、推动借鉴、聚同化异等四个方面,阐述文化交流在东亚国际关系和周边外交中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探讨怎样使其有助于改善邻国相处之道,促进东亚国际关系回到睦邻友好、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 标签: 文化交流 东亚国际关系 桥梁纽带 聚同化异
  • 简介: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先生是中美建交公报的签署人.他早在1949年就访问过中国,他的生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之日.这位中国有缘的美国前总统接受了本刊的书面采访,以他独有的视角展望了美中关系的未来.

  • 标签: 美中关系 展望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前总统 1949年
  • 简介:中国的体育外交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效果突出、影响深远,特别是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成为体育外交历史中的一段佳话.近年来,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的体育外交进入到新的层次境界,体育外交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展现新的形式、凸显新的功能,为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外交战略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体育外交 中国 外交活动 北京奥运会 乒乓外交 外交战略
  • 简介:2016年8月26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和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AsianCenter,UniversityofthePhilippines,Diliman)共同举办的“中菲关系发展的前景挑战”(ProspectsandChallengesofPhilip-pine—ChinaRelations,MovingForward)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主楼701会议室举行。

  • 标签: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 CENTER 国家关系 菲律宾 the
  • 简介:中国和美国正在共同面临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时代即将结束,而美国人购买低价产品的幸福时代也将随之终结.这一变化引发了中美双方的焦虑.尤为令人担忧的是,有人提出,这一变化可能导致两国间的直接竞争,而最终只有一方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 标签: 中美关系 中国制造 直接竞争 结构性变化 美国人
  • 简介: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CCRNC),隶属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亦是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

  • 标签: 国家关系 复旦大学 中国 简介 CENTER with
  • 简介: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CCRNC),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亦是中国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中心以复旦大学优势学科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为依托,着力于中国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民族、宗教文化关系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智库建设.

  • 标签: 复旦大学 国家关系 中国 简介 CENTER 创新中心
  • 简介:(2018年3月)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简称'复旦中国周边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ofFudanUniversity,CCRNC-Fudan)成立于2013年11月11日,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也是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中心的定位是:以复旦大学优势学科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为依托,着力于中国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民族、宗教文化关系研究;担当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问题研究者、政策建言者、思想提供者和舆论塑造者.

  • 标签: 周边地区 周边外交 复旦大学
  • 简介: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简称“复旦中国周边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ofFudanUniversity,CCRNC—Fudan)成立于2013年11月11日,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也是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

  • 标签: 国家关系 复旦大学 中国周边 简介 CENTER 创新中心
  • 简介: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enterforChina's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CCRNC),隶属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时亦是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

  • 标签: 复旦大学 周边国家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 简介:国内宗教发展、跨国宗教交流与国家总体外交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已逐渐成为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问题.中国在宗教领域更加有所作为的关键,即在于正视一个逐渐浮现的、“文化中国”和“大中华经济圈”并存的“信仰中国”.“信仰中国”的提出,将为中国公共外交和两岸关系提供新的战略依托和政策思路,从而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形象、国家统一等四方面积极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

  • 标签: “文化中国” 宗教发展 两岸关系 公共外交 信仰 大中华经济圈
  • 简介:2015年11月27-28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东盟关系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联合国事务政策分析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柬埔寨皇家学院、缅甸仰光大学.

  • 标签: 中国外交部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研讨会 东盟关系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
  • 简介: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欧区域,上海具有区位优势、制度创新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等。未来的上海可成为"一带一路"的最大城市集群、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针对上海面临区域安全问题、资源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挑战,本文提出了上海"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地区合作构建常态化的区域安全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体系,确立产业发展的优先重点领域等应对策略。

  • 标签: “一带一路” 范畴 内涵 上海的优势与作用
  • 简介:2017年10月20日,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跨界民族周边国家关系论坛'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来自国家民委、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内蒙古大学、延边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的讨论。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志出席论坛,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论坛讨论。

  • 标签: 跨界民族 现实困境 研究展望 国家民委 蒙古国 周边国家
  • 简介:日本和吉尔吉斯斯坦建交后,公共外交成为日本对吉外交的主要方式。日本主要通过大使馆、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国际合作署、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实施对吉公共外交。日本按照公共外交国家品牌模式主要通过出口、文化、人员等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日本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形象,并力求籍此强化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对吉尔吉斯斯

  • 标签: 吉尔吉斯斯坦关系 外交理论 日本吉尔吉斯斯坦
  • 简介: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变量,两国在竞争博弈中形成一些矛盾点。美国高度关注对华贸易逆差、汇率操纵、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市场开放;中国十分关切美国外资审查、高技术产品出口、替代国调查。处理好这些矛盾一方面应明确中美关系的基本定位,通过深化中美经贸合作密切两国关系,拉近合作纽带;另一方面还应坚持自身发展战略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创造对美博弈的回旋空间,以博弈求合作。

  • 标签: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领域 主要矛盾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