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研究中存在的种种分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理论其他部分的内容不宜作为这个理论形成的标志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标志
  • 简介:<正>一些年份有划时代意义而被历史记录下来,这些年份是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或结束。这样的年份有1776年、1789年、1848年、1917年和1939年。1989年有希望成为又一个这样的年份。那么到底因为什么它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呢?

  • 标签: 社会主义 转折点 资本主义 历史记录 共产主义 戈尔巴乔夫
  • 简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三年有余,但全球经济形势仍不稳定。美国失业率持续徘徊在9%的高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尚无显著成效,世界经济复苏遥遥无期,而经济低迷影响下的世界政治又变数频频。全球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

  • 标签: 金融危机 中国 道路 经济结构调整 世界经济复苏 经济形势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军事安全是各国最重要的问题。但,冷战的结束使各国相继调整了本国的安全战略,确立了包含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各种双边的、多边的综合安全对话已相继展开,综合安全

  • 标签: 亚太地区 综合安全 安全环境 安全战略 地区安全合作 亚太安全
  • 简介:2000年4月30日,“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学者论坛”会议秘书、荷兰工党贝克曼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荷兰《社会主义与民主》杂志主编勒内·库泼鲁斯博士在参加了北京“21世纪的挑战与第三条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后来中央编译局顺访,与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座谈“第三条道路”和“荷兰模式”等问题。他在讨论中主要谈了以下内容。一、关于“第三条道路”的概念“第三条道路”不是一种系统的学说或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关于全球化趋势与社会民主主义可能采取何种对策的一场跨国讨论。人们之所以提出“第三条道路”,是因为传统的政治选择以及它们所赖以存在的价值观已不足以适应今天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事实已经证明,新自

  • 标签: 第三条道路 荷兰模式 社会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
  • 简介:<正>阿连德在管理国家的全盛时期,充分认识到他使命的无比艰巨性及其伟大的国际意义。“历史上缺乏先例可供我们效法。我们有必要创建社会、政治和经济组织的崭新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两者都有所发展,目的是一方面要克服落后,另一方面又要建设社会主义。”(演讲集第218页,1971年)换句话说,“智利的社会主义道路”缺乏现成的模式可以引用,建立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新形式就需要有创新精神,因为不但必须废除既不公正又无效力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而且还必须创建一种新型的结构,保证在除旧布

  • 标签: 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智利 革命道路 创新精神
  • 简介:“第三波”民主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西方学者建构了“民主巩固学”用于分析这些转型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根据民主巩固理论可以将“第三渡”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模式区分为四种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民主巩固模式和转型国家的民主质量和水平将转型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划分为五种型式,即顺利发展型、持续增强型、反反复复型、持续停滞型和曲折倒退型。由于不同的民主巩固模式和民主发展道路实质上都是民主巩固诸要素的集合,因此,决定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是民主条件各因素的组合与置动的过程。

  • 标签: 转型国家 民主化 民主巩固 政治发展 模式
  • 简介:一、中国道路的成功不能归因于国家资本主义关于中国道路成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观点认为中国道路可称为“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如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就宣称:“中国的崛起展现了一个与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我们可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在华盛顿共识旗号下的‘国际资本主义’。”

  • 标签: 道路 中国 原因 国家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体系 经济组织形式
  • 简介:2002年7月23日香港出版的刊登了纽约刘投资集团主席亨利·C.K.刘题为的文章,认为美元的霸权地位使美国能实现单边政策自主,本质上能对持有或使用美元的经济活动征税和掠夺,这导致:一方面美元强势,全球2/3的资本流入美国,使美国经济泡沫化、腐败化;另一方面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不是出于比较优势,而是为了稳定货币和赚取外汇还债,不得不采取过分出口导向的工业战略,以自残性的价格向美国出口,最终使国民买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或进口的商品,需求一直不振,同时教育科技等长线建设萎缩,人民福利下降.作者认为,作为一向独立自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立足国内同时对外开放的理想发展模式.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霸权地位 持有 腐败 人民 还债 掠夺
  • 简介: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关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 标签: 安全公共产品 供求矛盾 安全困境 中国战略
  • 简介: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规定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遇交通拥堵时,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运载学生,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 标签: 安全管理条例 校车 保障 交通车辆 温家宝总理 国务院令
  • 简介:第三条道路"从火爆到不再时髦原因多且杂,既与经济滑坡和左右翼势力的挑战有关,也是"第三条道路"自身政策和策略造成的.目前的社会民主主义正处在彷徨期.

  • 标签: 第三条道路 时髦 社会民主主义
  • 简介: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的国家安全管理包括军事、经济、科技、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我国未来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新时期的新安全观的基础之上.

  • 标签: 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安全观
  • 简介:战后日本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经过了"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占领下的暴力革命论"、"争取和平过渡论"、"人民议会主义论"和"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论"五个阶段.从1970年党的11大以后,日共始终坚持走"人民议会主义"的道路,并认为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苏东巨变后,日共21、22大认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民主改革"是21世纪日本迈向人类"共同社会"的当然选择.

  • 标签: 日本共产党 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 简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激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在探究国际问题上具有工具性作用的合法性为向度,初步探索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的合法性基础及其面临的危机,可以窥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可能性空间及未来走向。

  • 标签: 和平发展道路 国际合法性 中国 工具性作用 合法性基础 可能性空间
  • 简介:本文对中国的安全考虑作了一个确定的解读。首先,作者对中国的安全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历史回顾,然后对中国目前安全战略的本质作一个概括;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安全战略的理念基础以及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安全事务的基本思想,并讨论了世界对中国应该或不应该期望些什么。最后,文章还讨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演变。

  • 标签: 安全战略 首先 理念基础 本质 历史回顾 基本思想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美、欧、俄关系的调整,使三方对欧洲安全事务主导权的争夺呈现新的态势,牵动欧洲安全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其发展走势值得关注.

  • 标签: 欧洲安全 对外政策 安全战略 “9·11” 态势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