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模式的伟大创新。从地缘经济政治环境视角分析,崛起进程的中国具备贯通'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发挥二者相连优势的地缘经济政治优势,以推进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亚大陆的深度整合。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西南国际大通道的互联互通为基础,贯通'一带'和'一路','两洋出海',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构建东西互动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实现地缘经济政治的新突破。

  • 标签: 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 地缘经济政治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以及全面实施“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举措,中国经济总体上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机遇大于挑战。

  • 标签: 中国经济 世界 对外开放 中国制造 互联网
  • 简介: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首站便是位于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柴火创客空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两会期间,“创容”一词更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夜之间,这个来源干英文单词maker的概念便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热词,创客火了。

  • 标签: 中国经济 新希望 国务院常务会议 深圳华侨城 政府工作报告 创业创新
  • 简介:“在现有基础上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加强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区域布局的目标之一。”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区域发展的部署,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 标签: 区域布局 中国经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版图 区域发展 区域政策
  • 简介:近期,在全球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急剧大幅下跌,从每桶100多美元的水平迅速下探至50多美元水平,下跌速度和下跌幅度都远远超过市场预期,跌势堪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相比。围绕石油价格大幅异常波动所产生的阴谋论和政治博弈论成为舆论热点。如何看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原因及其趋势也是众说纷纭。当前油价走势已对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 标签: 全球经济 国际油价 油价波动 石油价格 2008年 石油生产国
  • 简介:本文从资本主义多样性学派的观点出发,提出并阐释了第三种资本主义类型,即国家影响型市场经济,并以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的影响型市场经济体为例,从历时和现时的角度梳理了这三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演变过程。最后,本文通过概述三个国家在危机时的经济基本面,分析了三国领导人及其政府在危机中的表现。本文认为,尽管一系列政治经济特征是以作为资本主义主要推动力的国家为中心而存在的,但国家影响型市场经济却截然不同。这不仅取决于政治经济环境,也取决于政策、政体和政治。本文同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政府通过新自由主义改革削弱了其干预能力,这些改革影响了它们对经济危机作出的应对。

  • 标签: 资本主义多样性 自由市场经济 协调市场经济 国家影响型市场经济
  • 简介: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出口不振,仅靠投资拉动,结果导致大量债务产生,使经济隐患重重。中国经济实质已陷入消费困境,即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没有快速培养国内消费,其罪魁祸首就是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房价和地价的暴涨,吞噬了国内的消费能力。中国经济只有及时转型,才能真正消除危机爆发的隐患,实行软着陆。

  • 标签: 经济转型 消费困境 债务 房地产
  • 简介:通过对一家明星所开的潮流店内售货员的劳动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粉丝经济"的"符号特征"及此经济形式下售货员的"审美劳动"过程、劳动控制的机制。明星所开潮流店是"粉丝经济"的衍生品,而"粉丝经济"的本质是对"符号"的生产、交换与消费。明星及其所在的公司生产"符号",而粉丝们消费"符号",公司内售货员则被要求在劳动中体现"符号"。这不仅表现在招聘过程中对他们形象的强调,还表现在管理中也利用了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但繁重的工作考核和无处不在的监督机制都给身为粉丝的售货员带来了重重压力,从而瓦解了他们对偶像的崇拜之情。

  • 标签: 粉丝经济 审美劳动 符号
  • 简介:经济新常态必将驱动社会、文化、生活多领域的变化。文化软实力引领作用愈加突出,累积未来竞争中持久的能力量。回顾改革开放岁月的征程,青年发展体现出"基础在学习,关键在适应,成功在创新"的成长态势。新常态下除学习以外,娱乐、交往和创业是90后青年共性刚需,期望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好日子",是他们中许多人的梦想。青年圆梦需要文化引领,青年社会发展依托法律护航、政策驱动和社会认同。

  • 标签: 新常态 软实力 青年需求和发展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根据商务部近期透露的消息,在沿线涉及的65个国家中,已有五十多个国家明确提出要和中国建立制度性的安排,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沿线国家政府普遍给予支持,各国智库、学者和媒体也表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和报道热情。全面分析"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具体梳理外界的观察视角和代表性观点,有助于我们做好针对性回应,从而增进外界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 标签: 国际舆论环境 研究热情 代表性观点 国际社会 印度时报 合作潜力
  • 简介:东亚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同时对区域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或推动、或阻碍地区的发展。通过对东亚/亚太地区四个重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组织进行跟踪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尽管在经济上有较深的融合,但却缺少统一的地缘政治基础,东亚地区合作也因此困难重重。

  • 标签: 东亚地区主义 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
  • 简介:刚刚发生的过去,例如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震动阿拉伯世界的抗议浪潮,提醒我们:意识到局势可能导致危机爆发是一回事,推测危机何时发生及其导火索是什么将是另一种猜测。而危机在爆发之后是否会升级,则取决于牵涉其中的多种主体的决策。其他因素,如传染病、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经过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事务研究中心(CIDOB)研究者激烈的讨论,我们辨识了十五大趋势,虽然这些趋势在数月或数年前就开始出现,但是,在2015年将会以更强的态势显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辨别国际事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脆弱领域并促进相关行动,第二个同等重要的意图是识别那些难以逆转的趋势,基于这些趋势,可以阐明中长期的方案和政策。

  • 标签: 经济 安全 恐怖主义 冲突 合作
  • 简介:当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须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的显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方式隐蔽、教育时空开放、教育过程持久等独特优越性。新媒体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极强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体现在本身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从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着手,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并且依托新媒体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当前应对新媒体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的几点措施。

  • 标签: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通过制度趋同使世界变得“更小”,全世界的经济秩序变得日益相似。本文论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制度变革,并通过对比欧洲和亚洲的新兴市场的发展,挑战了这种世界趋同化的一般观念。本文遵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方法来分析制度趋同化的程度,该方法区分了资本主义的两种“理想”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和协调市场经济。就制度变革而言,自由市场经济和协调市场经济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外部冲击。本文提出欧洲的新兴市场经济属于自由市场经济的阵营。至于亚洲的新兴市场,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发展,存在一种向协调市场经济趋同的制度变革,其特点是强大的国家影响力和专制的官僚政治。欧洲和亚洲两种新兴市场经济内部预期中的趋同化使人们确信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全球化 制度经济学 资本主义多样性 新兴市场
  • 简介:日本有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参与东亚地区的环境外交。从日本环境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官僚机构组成的决策层,科学家群体和日本企业组成的中间层,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日本国民组成的草根层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日本多层主体参与环境外交的模式对地区环境合作具有表率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影响着地区环境治理的进程。

  • 标签: 东亚环境治理 日本 多层主体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
  • 简介:校园安全问题是美国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即便在同一所中学,学生对校园安全可能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女生相比,男生的人身安全感较低而社会-情感安全感较高。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加缺乏人身安全感,而在社会-情感安全感方面差别不大。与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相比,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虽更加缺乏人身安全感却享有较高的社会-情感安全感。对于学校物理环境评价较高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人身安全感和社会-情感安全感。对于不同母语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校物理环境对他们人身安全感的影响不同。与之相似,对于不同性别、年级、种族和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的学生而言,学校物理环境对于他们社会-情感安全感的影响不同。学校物理环境对美国中学生校园安全感影响之实证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校园安全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校园安全 人身安全感 物理环境 美国 中学生
  • 简介:在两德统一20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关于德国经济的文献大多关注了德国组织化资本主义模式的衰落,强调了制度的式微和新自由主义的应运而兴。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统一给德国经济绩效造成的负担,这使很多观察家要求更多地按照新自由主义的方针来调整该模式。第二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阐述了本文的主旨,即为什么最初会出现这种协调市场经济,以及其新形式是否仍然能为21世纪初的德国、欧盟和其他发达民主国家所用。第三部分指出这些协调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些制度和理念既发源于俾斯麦时期,也发源于社会市场经济时期。最后一部分探究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严重衰退的一个后果,当代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失灵是否意味着德国和改组后的欧盟即将出现另一种协调市场经济

  • 标签: 经济政策模式 自由市场 协调市场经济 经济组织化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