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12月10日,公约签约会议在墨西哥召开。各国开始陆续签署。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并交付各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对跨国腐败犯罪已形成共识,反腐败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腐败全球蔓延,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反腐败斗争刻不容缓。

  • 标签: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反腐败国际合作 腐败行为 政治腐败
  • 简介: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为了更好地保证加拿大公共安全、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资源,作为美国邻国的加拿大吸取了直接教训,将负责确保加拿大公共安全的部门纳入一个单一的实体,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于2003年12月成立了加拿大公共安全与应急准备部(PublicSafetyCanada),该部承担灾害管理、打击犯罪和反恐、边境安全、情报信息、网络安全等具体职责,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相似,但它并没有涉及保护海洋主权(不涉及加拿大军队。

  • 标签: 安全管理模式 加拿大 美国国土安全部 恐怖袭击事件 公共安全 2001年
  • 简介: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认为,北京奥运会体现了四个“和”:一是世界之“和”,即全球凝聚力;二是地区之“和”,即地区凝聚力;三是两岸之“和”,即两岸凝聚力;四是国内之“和”,即内部凝聚力。

  • 标签: 北京奥运会 内部凝聚力 日本研究所 和谐 两岸
  • 简介:在未成年人收养过程中,如何平衡保障各方权益,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德国,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在经过实现收养人之意志、社会救助等基本原则和核心目的之后,现行《德国民法典》将未成年人最大利益标准确定为未成年人收养制度的首要原则。以该基本原则为核心,法律实践主要从被收养未成年人当前所处的境况、收养人的一般资格以及特殊资格等方面,来判定未成年人收养是否合乎最大利益原则。

  • 标签: 未成年人收养 最大利益 界定标准
  • 简介: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改革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央政府对标准化工具在公共服务领域运用的必要性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地方政府对落实路径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国内研究对这一点没有作出充分的回应。而30年前发端于英国、而后扩散至全球的市民公约制度改革引领了公共服务标准化实践,国外相关研究也成果丰硕。本文通过考察全球市民公约制度改革的产生、发展、完善与扩散的过程,在分类基础上对其动因、特征与运行过程进行比较,梳理和总结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样本公约模式、以西班牙为代表的电子公约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城市公约模式的经验,以便为加快国内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进程、开拓多维观察视角提供多种成熟方案,同时为减少制度实验成本、降低改革风险、增强改革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做相关理论准备。

  • 标签: 公共服务 标准化 市民公约 全面质量管理
  • 简介: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各项法律制度中,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凭借其对家庭亲子关系的破坏性干预,成为了极为特殊的制度举措,既不宜随意实施,也不能运行缺位,而要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涉及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的研究都绕不开一个核心现象,那就是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长期处于沉睡或者半休眠的状态。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为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撤销监护人资格制度的作用,提供了较为适当的理论源泉,借此能够审视现有实践表象背后的制度逻辑。

  • 标签: 未成年人 最大利益原则 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