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年龄具有物理性概念、生物学概念、心理学概念和社会概念四种类型,青年年龄也可以分为年代学年龄、生理学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四类。从青年年龄的具体操作方式看,青年年龄的界定方式可以分为否定性界定、肯定性模糊化界定与肯定性清晰性界定三种类型。肯定性清晰化界定方式是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青年年龄界定方式,可以分为基本类型、简单扩展类型、双重或多重区间类型、以及区分性别的双重区间类型等四种表现形式。青年政策年龄是青年社会年龄中最核心、最基础、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青年年龄界定,是社会结构对青年群体的制度化确认,必须凸显现实性、准确性和合适性等主要特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青年年龄界定为14-35岁具有综合优势,青年年龄的政策确认及其适当扩展有利于青年政策红利的最大化实现。

  • 标签: 青年 年龄 政策界定 政策红利 青年发展规划
  • 简介:研究生命周期内的犯罪分布,可掌握犯罪人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和郑州金水区人民法院2010年所审理的2461个成年人犯罪案件显示,男性和女性在20岁左右达到犯罪最高峰。男性犯罪的多发段是20—24岁,25岁以后犯罪急剧减少;女性在20—28岁及37—41岁出现两次犯罪多发期。受财产犯罪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犯罪呈显著下降趋势。然而,非财产犯罪中未发现男性与女性犯罪人的年龄对犯罪有影响。开展人口犯罪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犯罪人的群体特征和背景因素,从而有效管理和控制社会秩序。

  • 标签: 犯罪趋势 生命周期 性别 年龄
  • 简介:青年结婚年龄是一种典型的青年法定年龄。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青年政策"官网中193个国家(含中国)青年法律对青年结婚年龄界定的资料,对青年结婚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青年结婚年龄的确定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延伸探讨。

  • 标签: 青年 结婚年龄 国际比较
  • 简介:关于降低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争议由来已久,学者们各持己见。并且从我国立法文件的演变来看,对于该问题也确实存在反复。近来由于青少年暴力事件不断增加,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扩大化、低龄化的趋势,使得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呼声再度增强,以期发挥刑法的惩戒功能。关于刑法中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推定,一方面在经验领域内对先验性的事实争论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刑法的片段性,必然需要确定一个起点,而一旦该起点确定则必然存在高低上下之争。虽然弹性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可以弥补刑法片段性的不足,但也带来了更难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出于政策性因素的考虑,如果对青少年犯罪的规制不能脱离成年人刑法的"藩篱",即便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仍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我国现有的刑法语境下,无需也不宜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

  • 标签: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推定 控制能力与辨认能力 刑事政策
  • 简介:有关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界定的争议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不变论、降低论、适用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等观点。但通过综合分析,不变论应是目前的最优选择。在应对触法少年的问题上,需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在刑法之外寻出路,而不能一"降"了之。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 简介: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确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正确定罪量刑,的合法权益,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逐渐成为庭审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正不枉不纵,切实保护未成年刑事被告人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争议问题 判断方法
  • 简介:这些年来,我国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比较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今后有必要深入一步分别研究青年与少年的犯罪,因为人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青年期与少年期毕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而其年龄特征又与犯罪有某种相关。同时,在预防犯罪方面,对于少年期也必须特别加强防范教教。

  • 标签: 预防犯罪 年龄特征 少年期 青少年犯罪问题 摘要 心理发展
  • 简介: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十分重要,各国都重视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4岁,对此一直存有是否需要降低的争议。我国未成年罪犯增多的趋势得以有效控制,出现了稳中有降的变化,从未成年罪犯人数统计中可以明证。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为人口、教育、经济、刑事政策、预防战略等等,与降低年龄标准关系不大。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彰显我国法治文明。

  • 标签: 未成年人 保护 年龄
  • 简介:“敬爱的爸爸妈妈:孩儿被北京大学录取了。儿子用《通知书》来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向你们讲述幺舅的恩情……”这是2008年8月18日,湖北省利川市中学生余胜跪拜在父母坟前,号啕痛哭的情景。

  • 标签: 真情 北大 教养 北京大学 通知书 中学生
  • 简介:凯撒里亚的普罗柯(490/507—560/561年)是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的著名史学家,其最重要的作品《战记》(HistoryoftheWars)记载了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与波斯帝国(527—531年)、汪达尔王国(533—534年)和哥特王国(535—550年)进行战争的详尽经过,反映了该时期拜占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同时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普罗柯本人的历史观。本文以《战记》为分析对象,研究普罗柯的历史观。一、普罗柯历史观中的希腊传统史学思想普罗柯生于加沙(凯撒里亚),这里的学校非常重视希腊式古典教育,学生都具备扎实的古典修辞学基本功。因此可以推断,普罗柯受到过古希腊史学思想特别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古希腊史家思想的熏陶。他的《战记》一书在修辞和文法方面的风格特点也说明普罗柯熟知这两位大史学家的作品。希罗多德以其对西方史学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之父”。他以希波战争为主题的史学巨著《历史》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文献资料,注重对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运用。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贡献是发展完善了政治军事史的...

  • 标签: 波斯战争 拜占廷 命运女神 修昔底德 波里比阿 著名史学家
  • 简介:一、青春与文明在人类创造的全部语言中,可能没有任何一个词汇'青春'或'年轻''青年'更美好、更令人神往的了。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意味着自然的生机。青春永驻,永葆青春,青春常在……是人猿揖别以来人类永恒的期冀与梦幻.

  • 标签: 美国化 幼态持续 哈里森 人类进化 文化史 文化想象
  • 简介: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系的哈德逊教授通过对中国、印度、葡萄牙的调查研究,认为性别失调对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她的《光棍》一书因这一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各种讨论,本文结合各种批评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值得重视,但不应把这一因素从整个社会历史背景中孤立出来,得出性别失调直接导致社会动乱的结论。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学系的哈德逊教授研究认为,未婚男性数量增加会导致犯罪率升高。哈德逊教授通过历史事件对光棍与社会暴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进而探析光棍与社会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她对比分析了中国、印度和葡萄牙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1851至1863年间的捻军叛乱是探讨性别失调和社会暴力的典型例子。19世纪华北地区性别比例极高,达到129∶100(男性∶女性)。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环境恶劣,并且平均每三到四年就遭受一次水灾、旱灾或虫灾,许多人死于饥荒。人们很难把女孩嫁出去,因而很少生养女孩。结果,华北地区大量的男性至死未婚,有25%的男性根本结不了婚。那时,大约每1000名女婴中就有300名被杀害,长此以往的后果就是人口失衡,产生了大量过剩的年轻男性。他们被迫变成无家可归的土匪,去绑架、偷窃、仇杀争斗。...

  • 标签: 性别比失衡 性别比例 哈德 人口流动 社会性别 杨百翰大学
  • 简介: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问题早已有相关的论述,但是十八周岁前后年龄阶段犯罪的量刑问题仍值得关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1月11日出台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与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有关的原则和要求以及相应的量刑制度,但是量刑制度与量刑的原则和要求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对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同种犯罪行为和不同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不同的量刑标准,有不合理之处,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 标签: 未成年人 量刑原则 十八周岁 同种犯罪行为
  • 简介:2013年《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2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该条文值得商榷。首先这种双向保护是不合理的;其次不论什么主体,只要与幼女发生关系,其结果都是严重的;再次,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可以成为奸淫幼女的主体;最后,该条有违法不科学之处。

  • 标签: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幼女 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