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一书中包涵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消极无为地适应自然.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无知",要求"绝巧弃利",反对任何工艺技巧,主张靠天吃饭;反映在消费上,表现为"无欲"、"知足",主张回归人自然质朴的本性;"无知"、"无欲"的思想最完善的体现,就是构建寂静无事的"小国寡民"社会.消极无为经济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对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 标签: 老子 经济思想 “无为”
  • 简介:老子的经济思想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的自然产物,它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有借鉴价值。“无为而治”的经济思想,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要着力治理经济环境,让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治理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中,启动农村市场,也要求基层干部减少“妄为”,与民休养生息。反对“技巧”和“奇物”的发展观,启示我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定要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作用,重视研究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不积”和“均平”的分配思想,以及在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均贫富”的小农心态,与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结合,将危害我们攻坚阶段改革的进程,必须引起重视。“无欲”和“寡欲”的消费思想,值得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认真思考,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形成个体内心的自我约束机制,这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老子 经济思想 现代启示
  • 简介:本文略了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其生态哲学层面上的深刻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人类背离“道法自然”的准则后所导致的精神及自然的异化,得出如何改变当今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的启示。

  • 标签: 老子 生态哲学思想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 简介:本文概述了老子艺术辩证法中的核心命题“美丑相成”。在老子的视野中,美丑不仅相伴而生、相互包容,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变。由于美与“道”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所以美不是感性的,若“背道而驰”则可能使美异化为五。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这种异化现象大量存在。它既是社会异化的原因,又是社会异化的结果。艺术如同一柄“双刃剑”,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可能出现负价值。老子提醒后人,在深刻把握美的本质时,要特别关注美的异变。

  • 标签: 老子 辩证法 美丑 异化
  • 简介:老子站在"道"的超越立场上对世俗生活进行价值重估,其中最惊世骇俗的莫过于对知识和世俗价值的批判.这种振聋发聩的批判已经穿越时间之维,至今值得人们深入反思.

  • 标签: 老子 世俗伦理 世俗知识 本体论 道德价值
  • 简介:老子哲学的一个巨大贡献在于它不仅是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出第一个系统本体论学说,更在于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第一个用否定性的概念描述了存在本体,并由此形成了老子所反复标举的独特深刻的哲学方法,即其否定性的形上学方法。通过对老子这种否定性哲学方法的内涵和意义的考察分析,无疑对我们理解把握一般的哲学及人类认识的基本方法具有重要的启迪。

  • 标签: 老子哲学 否定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