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一项规范性理论研究,超越于现有公共决策理论的个体理性基础,基于现代哲学的公共理性而建构了一个公共理性决策模型,重点讨论了公共理性的内涵以及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性质、构成主体、决策方式、应用性条件以及它在决策理论研究上的创新之处。在理论上证明了公共理性决策模型可以实现公共决策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内在融合,从而使得公共决策结果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及民主政治的价值要求,并认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对于消弭当前中国政治社会可能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规范性的理论启示意义。作为一种公共决策的政治性理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适用边界及其操作化问题有待进一步理论探讨,它也有待于实证检验及修正。

  • 标签: 科学性 民主性 公共理性 决策模型 番禺垃圾焚烧事件
  • 简介:孔子和柏拉图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人类“轴心时代”分别出现于东西方的两大文化巨匠,为后来的东西方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的思想有许多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就理想国家模型而言,其异同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构成要素及理想蓝图、统治者的标准、法律的作用范围、等级观念、构想的现实性等方面。

  • 标签: 孔子 柏拉图 理想国家模型
  • 简介:美军学者提出的军队凝聚力标准模型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他们认为,美军军队凝聚力标准模型由同级纽带、上下级纽带、组织纽带和部门纽带组成,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目前,美军学界在研讨该模型应用中遇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美军军队凝聚力标准模型研究对我军加强凝聚力建设、提高战斗力具有有益启示,应着力构建亲密融洽的新型官兵关系;要把增强军队凝聚力的重心放在基层连队;要把评估凝聚力作为考评分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美军 军队凝聚力标准模型 运用 启示
  • 简介: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的转化,意味着对城镇化进程更全面的理解。新型城镇化不仅关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分布方式变化及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张,而且还包含了平等、幸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相互关联的内容;相形之下,现有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却难以体现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对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梳理及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可发现新型城镇化过程更为注重城市生态可持续、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市的宜居性、城市服务设施均等化、城市文化软实力等,综合这些因素可提出新型城镇化"星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星系"模型及评价体系的主要价值不在于进行城镇化的测评和排位,而在于澄清新型城镇化概念,发现城镇化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并实现概念的可操作化。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星系”模型 评价指标
  • 简介: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迅速发展,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一个新的潜在威胁。ICT具有的易用性、开放式的任意自由快速传播信息、可远程控制和访问关键信息目标等功能,为网络恐怖主义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提供了机会。基于生命周期循环模型(CLC)的网络恐怖犯罪是由准备、观察、选择、实施和治理控制等五个环节构成的。治理控制网络恐怖主义的战略对策包括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完善预警系统,严格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技术对策包括CSIRTS、入侵防御、网络监控、拦截和堵塞、灾难恢复和取证。

  • 标签: 网络犯罪 网络恐怖主义 生命周期循环模型 治理对策
  • 简介: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探究二者的互动演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将起到良性的导向作用.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2×2交互模型对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浙江省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实践为例展开了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所在区域的特定交互值决定了二者的发展模式.

  • 标签: 产业集群 专业市场 互动演化 交互模型
  • 简介:基于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信息处理的方法、过程,西方相关的学术组织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信息通晓的概念、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美国南部高校联盟(ACS)建立的信息通晓定义模型涵盖了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三个基本方面;中佛罗里达大学(UCF)提出的信息通晓完善模型强调了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三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和融合的;JimRetting根据信息通晓具备的六个要素提出了信息通晓层次模型;丹尼尔·卡里森(DanielCallison)在区分信息通晓与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通晓模型。目前我国信息通晓研究刚刚起步,还停留在梳理、传递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阶段。参照国内外信息通晓的相关标准和模型,我们设计了一个涵盖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并由交流沟通贯穿始终、信息共享空间环绕期间的新的信息通晓模型

  • 标签: 信息通晓 批判性思维 终身学习 信息共享空间
  • 简介:曾志敏、李乐两位年轻学者、博士研究生合撰的《论公共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构建》一文,首先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公共决策理论,认定它们的基础在于个体理性;接着从现代哲学的公共理性尤其是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公众"的界定出发,构建了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决策模型,以期在公共决策中实现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内在融合;然后以"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案例,探讨了该决策模型的应用与验证。这不仅对决策理论的发展有所推进,

  • 标签: 决策科学性 决策模型 公共理性 民主性 决策理论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