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中对碳排放的研究是民法研究碳排放权的基础。大气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碳排放进入物权法调整视野。物权法一方面保护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碳排放,一方面限制超出环境容纳能力、净化能力的碳排放。对于具有公共性的大气环境资源,法律一般不规定这类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而是重在资源的利用。在现有物权法体系下,大气环境资源应是物权法上特殊的物,碳排放权是对大气环境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性质是用益物权。

  • 标签: 碳排放 碳吸收 碳排放权 大气环境资源 用益物权
  • 简介:通过选取福建省1984-2009年的经济数据,对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并不符合典型的EKC特征,而是呈现显著的N型曲线特点,并且现在还没达到N型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表明随着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对碳排放问题加以有效治理,福建省的碳污染问题会有恶化的趋势.

  • 标签: 福建 经济增长 碳排放:EKC曲线
  • 简介: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核心制度之一,但该制度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不能有效回应现实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基于对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历史沿革和立法现状的梳理,从行政法治和市场化两个维度审视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的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统一许可实施主体,拓展许可适用范围,完善许可中的公共利益保护机制。

  • 标签: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 市场机制 现实需求 制度革新
  • 简介: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疆兵团参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增长极。对兵团2000—2014年能源消费量、碳排放强度等进行了测算,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因子主成分回归法,构建碳排放的驱动因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强度呈逐年递增态势,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结构较单一;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城镇化率对碳排放有正向驱动作用,其中,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所表征的财富因子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城镇化率的正向驱动作用较弱;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及第三产业比重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但影响微弱。

  • 标签: 兵团 城镇化 碳排放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 简介: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对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学界尚没有统一的结论。鉴于不同形式的集聚对污染排放的机理不同,使用2005-2014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比的视角,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制造业集聚显著增加了城市污染排放,服务业集聚降低了城市污染排放。而对细分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发现,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均具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

  • 标签: 产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 污染排放 环境污染 固定效应回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