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面对全球价值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从而继续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提升中国获取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附加值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近二十年来全球价值链发生的变化入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高度重视国内市场,为中国全球价值链布局提供原动力;二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争取全球价值链重构主动权;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中国企业掌控全球价值链创造空间。

  • 标签: 全球价值链 区域贸易协定 创新驱动
  • 简介:基于消费结构变化视角对产业投资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可为政府选择投资方向、引领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投资方向历史演进看,消费率、投资率变化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投资方向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具有一致性,二者互动演进,推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投资与消费、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一般关系是由生产与消费与的关系决定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上升为主要矛盾。基于消费结构变化视角的产业投资须:基于消费率变化的阶段性规律确定投资规模;以合理消费率为基准确定适度的投资率;投资方向选择要抓住消费热点、民生改善、高端产业等关键点。

  • 标签: 消费结构 产业投资 机理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劳动者主体的农民工利益诉求不仅日益多元化,而且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充分保障农民工的利益诉求,积极探索解决利益诉求的各项途径,建立企业优化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健全和有效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 标签: 新常态 农民工 诉求 保障
  • 简介:中共的革命思想以其政党化的方式渗透于社会,并促进共产主义思想逐渐被社会熟知。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社会阶层在中共的引导下,其自身的革命意识得以唤醒。他们以其入党的方式宣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革命选择。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成为最早响应中共革命主张的群体,也是入党主动性较高的群体,工农入党则与工农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群众入党的增加,中共党员成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以学生、工人为主体尤其以知识分子为导向的格局,逐渐转向以工农为阶级基础的政党组成。从中共社会成分构成看,它始终呈现出不同阶层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差异,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 标签: 党员成分 政治信仰 差异
  • 简介:亨廷顿关于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和社会稳定关系的论述主要包含了两个要点,一方面是现代化国家需要有一个强大政党来维持其政治稳定,另一方面是政党制度要能够为同化新集团提供制度化的组织和程序。这就是政党体制的适应性问题。中国政党体制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符合亨廷顿论述的原理,但也有其中国特色。中国政党体制依靠强大的领导核心和整合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标签: 政党制度 政治稳定 社会整合 适应性 亨廷顿
  • 简介:高校志愿者行动是受党团指导,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公益行动,因此,高校志愿者行动同时受到党团要求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影响。新的青年志愿者五年规划提出了尊重主体与首创精神,支持、鼓励探索符合市场经济机理的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平台,明确实体平台建设数量指标,支持引导各类网络"微公益"等新主张,将会调控今后的高校志愿者行动。同时,志愿者鲜明的"90"后群体特征也使当前的高校志愿者行动发生了变化。高校志愿行动开始借助市场的力量获得资源;行动的主题变得多样,以需求为导向,并兼顾志愿者的专业;活动形式从单纯的线下走向了线上与线下、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式;宣传也变得更多地倚重微信等新媒体途径。

  • 标签: 高校志愿者 代际特征 市场 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