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流动人口随迁、留守子女接受教育的近期发展和变化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而为有效解决规模近亿的随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使用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原始数据,对该群体接受教育的现状、类型、途径和费用等重点领域进行考察。研究结论认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5年内显著改善,仍面临辍学、入学途径等困难;全国应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工作实效存在较大地区差异;该群体受教育现状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差异性,以上现象均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的实现。

  • 标签: 随迁子女 留守子女 教育状况
  • 简介:文章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人口预测软件对我国2000-2020年各级普通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和教师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小学在校生的减少、初中在校生的波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引起对教师需求量的变化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学龄人口 在校生 专任教师 预测
  • 简介:<正>长期以来,学术界从社会学角度对婚姻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老年人婚姻问题,在我国一直未被放到必要的位置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许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在历史上较为稳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准、思想观念、医疗卫生条件、人口的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年婚姻亦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当前我国老人再婚问题予以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 标签: 老年人口 丧偶老人 老龄化社会 老年妇女 人口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 简介: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新的生育环境,在对农村家庭生育动机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超生行为的发生做了多因素变化分析,提出农村家庭生育动机的新因素--家庭生育行为博弈.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新生育环境 家庭生育动机 生育行为博弈
  • 简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呈现缓慢的社会代际流动性。利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CHNS数据库22年的家庭追踪收入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比较,城市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农村;从性别差异看,女儿对父代的依赖性更强;从地区差别看,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中部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从阶层差别看,中收入阶层流动性最高,高低两极阶层固化显著。为降低阶层固化、缩小贫富差距,应提高代际流动性,缓解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

  • 标签: 代际收入弹性 代际收入流动 收入差距
  • 简介:本文从我国生育政策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及其潜伏或将造成一定的风险等问题,在法律层面上作一些初步探究,提出建立健全生育政策调整机制和风险防范制度的见解和建议,有助于推进科学的、完善的生育政策调整机制和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 标签: 人口问题 生育政策 调节机制 风险防范
  • 简介:<正>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种先天缺陷患者3000多万人,14岁以下儿童智力低下者有300多万人,而且每年还要增加患先天性缺陷的新生儿约16万,十年后将增加160万。自然的劣生如此之多,还有人为的劣生,正在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漫

  • 标签: 智力低下 先天性缺陷 新生儿 知识妇女 控制人口 经济文化落后
  • 简介:<正>1990年人口普查10%全国抽样资料,提供了2,056万多名15岁及其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未婚状况资料,本文拟依据这些基本数据,并结合1982年普查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未婚状况。一10%资料中15岁及其以上人口合计为81,835,756人,其中,未婚者占25.13%,较之1982年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反证出1982—1990年间我国人口已婚比增幅较高的事实,即由1982年的71.43%上升到1990年的74.87%。资料同时表明,上述期间我国已婚比与未婚比的变动并非

  • 标签: 人口性别比 平均初婚年龄 百分点 女性人口 已婚 普查年
  • 简介: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非集约化必将制约小城镇的长期发展,给日益增长的人口带来巨大的供养风险.必须对小城镇重点发展战略重新进行理性思考,只有重点发展部分有潜力的县城和县域中心镇,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此有关政策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 标签: 小城镇 土地利用 政策调整
  • 简介: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美国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如何看待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思考,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发展,人们不应只重视数量而忽视生活的质量。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Calbmith)在其所著《富裕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他指出,经济增长已经不是社会的迫切需要,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日益失去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价值,现在所应追求的是和谐、悠闲和有保障的生活。

  • 标签: 老年人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程度 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学家 经济增长 加尔布雷斯
  • 简介:<正>我国广大城镇一次新的就业高峰,随着60年代中后期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劳动年龄期已经到来。这次就业高峰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是个巨大冲击,而且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大局。因此,它已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人口社会问题之一。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这次就业高峰的特点、成因和对策研究,已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 标签: 就业高峰 调控对策 城镇劳动力 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 劳动力资源
  • 简介:文章对现阶段我国如何稳定低生育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等问题提出了三点对策措施,即:建立完善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宏观调控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

  • 标签: 中国 人口问题 低生育率 人口素质 人口结构 老龄化
  • 简介:<正>“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封建社会的赋税是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维持其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如果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说,赋税与人口的变动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赋税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纵观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从西周奴隶

  • 标签: 封建社会 赋税制度 人口总数 封建统治者 人口学 自然增长
  • 简介:<正>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基本属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类型。1949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54167万,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1987年总人口增至108073万,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68.5岁。38年间人口近乎翻了一番。除1959—1961年困难时期死亡率急剧回升外,1949年到1981年,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在高出生率持续稳定,死亡率下降的条件下,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是我国第一次及第二次生育高峰中大部分年份的显

  • 标签: 生育高峰期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控制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问题
  • 简介: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报告,近年来青少年性教育有一定成果。这使他们很是开心。有数据为凭。在从1991年开始每单数年进行的50个州的调查发现,青少年在性方面的状况有所好转。据2005年对9~12岁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

  • 标签: 青少年性教育 美国 疾病控制 调查统计
  • 简介:不同地区之间的白天和夜间人口的变动信息以及人口在一天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时段对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灾害和紧急救援行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中心区域的活力已不仅仅体现于当地的居住人口,以"日"为周期的通勤和其他经济活动人口对中心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对国外有关大都市"白天人口"的研究做一个大致的梳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白天人口研究的发展和现状,同时也可以对我国开展相应的白天人口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 标签: 国外 大都市 白天人口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