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3年前,高考落榜秦超从老家江苏一个小镇来到北京打工。就在她身上现金所刺无几,已打好行囊正出门赶车去火车站准备返家时,房东阿姨说有一家汽车销售公司通知她去上班。

  • 标签: 责任 汽车销售公司 火车站 打工 现金 房东
  • 简介:介绍了跨通道注意转移研究中常用实验范式,回顾了包括通道特异性资源说、通道上系统、分离联系说等关于跨通道注意转移理论解释,总结了跨通道注意转移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梳理了该领域研究存在问题,并对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选择性注意 注意转移 跨通道注意
  • 简介:选取171名进修教师和大学生被试探讨行为责任归因与批评程度之间内在联系.研究发现:(1)内在可控稳定失败原因引起最高责任推断和最严重批评决定;内在不可控不稳定原因与最低责任和批评程度相联系.(2)控制性维度和责任与批评程度关系密切.(3)从总体上说责任和批评程度变化趋势相似.(4)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对批评方法使用更为慎重.

  • 标签: 行为责任归因 批评程度 责任推断 教育心理学
  • 简介: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和三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从结果事件大小、结果事件可控性和卷入水平这三个方面考察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责任归因。结果发现事件大小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对专家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事件可控性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有影响,对专家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卷入水平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对专家信任度变量有影响,对身体攻击这一变量没有影响。

  • 标签: 责任归因 消极医疗结果 医患关系 医患信任
  • 简介:基于日常经验取向,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探索自我责任归因与推断心理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对382名被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自我责任归因与推断结构是一种一元单向决定模式,即“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2)个体倾向于较多地将挫折或失败原因归咎于可控起因,而较少归因于不可控起因。(3)个体在进行自我责任推断时,可控性程度仅对责任大小构成影响,并不影响对是否承担责任推断。(4)在自身应为挫折或失败承担责任时,个体在情感体验上较多自我责备,较少自我同情;在行为反应上,较多积极应对,较少甚至不大会消极应对。

  • 标签: 责任 自我 责任归因 责任推断 心理结构
  • 简介: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在确保负相容效应(NCE)产生主要来自反应抑制贡献实验范式基础上加入引发显性注意转移目标刺激,探讨了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作用。具体来说,实验一在经典NCE范式中加入中性目标刺激,并操纵启动与目标的关系。发现,不相容条件下反应时最短,无关条件次之,相容条件下最长。证明在该范式中反应抑制在NCE产生中占主导地位。实验二则在实验一范式基础上,加入左、中、右呈现加号目标刺激。发现,两种目标类型反应时结果模式均与实验一相似。结果表明,注意转移并非如Cole和Kuhn(2010)提出能够独立引发NCE,它只是伴随NCE抑制加工过程而出现,且其加工模式与抑制加工模式类似。

  • 标签: 负相容效应 注意转移 反应抑制
  • 简介:人际归因是归因研究一个新领域。现代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研究除了关注动机归因理论构建之外,还十分重视将该理论运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初步建立了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理论模型,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代表了现代归因研究发展一个新趋势。

  • 标签: 归因理论 人际归因 责任推断
  • 简介:以241名2—8年级儿童为被试,运用情境故事探索儿童责任心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责任认知判断与行为倾向一致性较低;行为倾向与情感体验一致性较高;(2)责任心归因可以分为权威取向、自我取向、认可取向、成本取向、原则取向5种;(3)随着年级升高,自我和社会责任心归因中权威取向比例下降.原则取向比例上升;环境责任心归因中成本取向比例下降,原则取向比例上升;(4)责任成本取向似乎与现今社会转型有关,是以往研究所没有的。

  • 标签: 自我责任心 社会责任心 环境责任心 归因 成本取向
  • 简介:用内隐联想测验对40名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责任判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读学生比普通学生辨别攻击词以及与'责任在他'有关短语反应时短;工读学生辨别与'责任在他'有关短语速度比辨别与'责任在我'有关短语速度快,而普通学生辨别与'责任在他'有关短语速度比辨别与'责任在我'有关短语速度要慢;工读学生在'责任在他-攻击,责任在我-不攻击'联合辨别反应时上比普通学生短.这些反应时差异反映了工读学生存在着敌意归因与对攻击信念内隐联想.

  • 标签: 工读学生 普通学生 攻击行为 内隐联想 责任归因
  • 简介: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是中国人责任心理结构认知链条上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有无相生”道体论和“自然”“无为”伦理价值观,归纳提取出该文化内部“为政”“养生”“经世”三方面相辅相成责任心理结构;并指出“真人”人格培养是促成这一结构现实实践关键所在;坐忘心斋、谦下守柔、知和不争,构成了责任心理品质养成主要策略机制。传统道家责任心理思想研究对当代责任心理学理论建构、个人生命意义探究及社会价值观反思,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道家 责任 无为 真人 现代意义
  • 简介: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方法,研究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责任归因结构及其应对策略。对416名被试研究结果显示:(1)责任归因心理结构是一个“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一元结构模式。(2)我国大学生责任推断过程与维纳经典理论基本一致,但在行为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文化差异。(3)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责任推断倾向明显并与情感体验基本保持一致,但与行为应对策略存在一定冲突。(4)大学生在网瘾和作弊责任推断、情感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责任推断 责任归因 心理结构 网瘾 作弊
  • 简介:探讨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疏离感、公民责任意识三者之间关系。以《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测试工具,在天津市中学随机抽取316名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疏离感分别部分中介了人际信任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关系。人际信任三个维度既可以直接地影响公共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疏离感来间接地影响高中生公民责任意识。

  • 标签: 人际信任 疏离感 公民责任意识 中介效应 高中生.
  • 简介:以59家科技型创业企业368名知识员工为被试,从新型员工—组织关系模式下个体认知视角,探讨了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关系,以及知识员工之企业可雇佣性责任中介作用。PLS-SEM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真实创新预览对知识员工企业可雇佣性责任感各维度、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员工企业可雇佣性责任感各维度中,基于角色内胜任力提高、基于角色外能力提升2个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基于个人生涯发展维度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影响不显著,其在企业真实创新预览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之间也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可雇佣型建言 真实创新预览 企业可雇佣性责任感 知识员工 科技型创业企业
  • 简介:以748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情感温暖、责任心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对青少年感恩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高中生父母情感温暖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感恩;(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年级后,父母情感温暖可分别通过责任心和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感恩。这表明责任心和公正世界信念是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青少年感恩重要中介变量。

  • 标签: 高中生 父母情感温暖 感恩 责任心 公正世界信念
  • 简介:为探讨违规和违法事件中,旁观者对不同社会身份行为者责任归咎是否具有一致性,研究要求被试对三组不同身份匹配条件下(官员/普通人、富人/普通人以及官员/富人)违规和违法行为进行责任归咎,结果发现,无论是对违规行为,还是对违法行为,人们对具有官员身份行为者责任归咎最为严苛,对具有富人身份行为者责任归咎其次,而对既非官员也非富人普通人责任归咎则相对宽容,因而责任归咎中具有明显身份效应。

  • 标签: 违规/违法行为 责任归咎 身份效应
  • 简介:对浙江地区551名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探讨组织中管理者大五人格责任感、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以及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对此两者关系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责任感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呈负相关;神经质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呈正相关。(2)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在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

  • 标签: 责任感 神经质 心理契约违背 人力资源实践
  • 简介:一、我们未来并不决定于我们过去爸爸从小跟我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就不要像我这样辛苦做生意了。虽然现在我们日子好了,但总过得很累。

  • 标签: 自信 自我意识 成功方法 人才培养
  • 简介:<正>有的同志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对学生施加系统影响。其实不然。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结论:言语行为只占学生获得信息总效果38%,非语言行为则占信息总效果62%。这一结论说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

  • 标签: 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非言语行为 情绪
  • 简介: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高级复杂社会性消极情绪。文章根据张洁海(1999)对事件类型划分,在kahneman关于后悔做/不做效应(1982)和标准理论(1986)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证据,认为一类事件后悔表现为“做效应”,二类事件后悔表现为“不做效应”。

  • 标签: 后悔 做/不做 事件类型
  • 简介:在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各门科学中,都存在有不少历史上遗留下来重大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不例外,研究人心理基本方法问题,就是其中一个。

  • 标签: 心理学 自我分析 内省 方法问题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