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眼动方法,在图一图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图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图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十扰图,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图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语义一致性 词频 眼动方法
  • 简介:1990年以来,一种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组织范式,即所谓的自由企业范式,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很大重视。自由企业范式强调非集中化管理体制灵活的组织内部关系,以及内部市场式的经营模式。本文描术字这种组织范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原则,并对其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及对我国的意义作了探讨。

  • 标签: 自由企业范式 内部市场 利润中心 成本中心
  • 简介:传统的反应时任务只能为听觉词汇加工提供定量数据,而不能提供定性信息,Gating范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以上两种信息,使研究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听觉词汇加工的即时过程。而且它的适用群体广泛,可被用于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Gating范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期待它被更多的研究者所认识和使用。

  • 标签: Gating范式 听觉词汇加工 汉语研究
  • 简介:在一个大杂院中,一群小孩子做着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他们互相追逐、打闹。孩子们的喧哗声害苦了上夜班的邻居。虽然屡次干涉也全然不起作用,孩子们很快就在游戏的兴奋中把吵闹影响别人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邻居只好向朋友求助。朋友来到吵闹着的孩子们

  • 标签: 过度理由效应 心理学家 情绪 行为方式
  • 简介:一、糖果效应:如果连一颗糖的诱惑部抵挡不住.还能成就什么想要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高的荣誉,就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如果将更大的成就视为一块大糖果,那么忍耐和等待就是一种“延迟满足”。等待不是静止不动地守株待兔,也不是一味地压制欲望,而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 标签: 心理效应 趣味 糖果 成就 诱惑 欲望
  • 简介: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和永不枯竭的宝藏。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并不了解,甚至把心理学与“算卦”、“占卜”、“风水”等封建迷信

  • 标签: 心理效应 趣谈心理
  • 简介: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 标签: 重复启动 听力理解 阅读理解 知觉符号 命题符号
  • 简介:采用任务线索范式(task-cueingparadigm),考察年龄对两个不同来源的切换损失的影响。实验一操控准备时间考察内源性切换损失,实验二操控首尾任务的异同考察外源性切换损失。以被试执行切换任务和重复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发现:(1)在执行不同类型的任务时,老化效应极其明显,青年人反应速度普遍快于老年人,错误率普遍低于老年人;(2)内源性任务范式中重复任务和切换任务老化速度不一致,老化对切换任务影响更大,而外源性任务范式中CBA和ABA任务老化速度基本一致;(3)青年人和老年人在内源切换损失、外源切换损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整体上老年人的任务切换成绩差于年轻人,与外源性任务相比,内源性切换任务的成绩更易受老化的影响。

  • 标签: 任务线索范式 切换损失 损失来源 老化
  • 简介:采用观察法对106对新婚夫妻在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任务中的行为进行录像,并采用在中国被试中经过修订的IFIRS进行编码;以即时互动满意度和夫妻报告的婚姻质量分别作为即时效应和状态效应的预测指标,检验夫妻互动行为两种效应的不同。结果发现:(1)妻子在4个互动中的消极行为均显著高于丈夫;妻子在自己的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话题中的积极卷入显著高于丈夫,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社会支持互动中显著高于丈夫。(2)就即时效应而言,妻子的消极行为在丈夫问题解决和自己的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丈夫的消极行为和积极情绪分别在自己的社会支持和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和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分别具有主体效应和客体效应。(3)就状态效应而言,丈夫的积极卷入在丈夫问题解决和妻子社会支持情境中均具有主客体效应,在妻子问题解决和丈夫社会支持中均具有主体效应;妻子的积极情绪在丈夫问题解决情境中具有主体效应,丈夫的积极情绪和消极行为在妻子问题解决情境中均具有客体效应

  • 标签: 夫妻互动 即时效应 状态效应 观察研究
  • 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的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的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的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的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的影响。

  • 标签: SIMON效应 SNARC效应 空间表征 抑制.
  • 简介:无意识信息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触发相对低级的认知功能而且也能触发冲突控制等相对高级的认知功能。尽管已有研究从行为和认知神经研究两个方面强有力地证实了无意识冲突的存在,但对无意识冲突是源自中枢加工产生的语义冲突还是晚期动作选择中产生的反应冲突存在激烈的争议。本研究采用分离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实验逻辑在Stroop掩蔽启动任务中探讨了无意识冲突的机制。结果发现,无意识Stroop效应中既包含语义冲突又包含反应冲突。这说明无意识冲突可能由语义冲突和反应冲突共同构成。实验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无意识刺激可以加工到语义水平的观点。

  • 标签: 无意识 意识 STROOP效应 语义冲突 反应冲突
  • 简介: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个体顺利地进行社会互动,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会随着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大脑的发育而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研究者采取众多研究范式测量了成人心理理论。在进行心理理论加工时,青春期个体更多的激活了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后部,而青年期个体更多的激活了右颞上沟。根据研究结果,学者们构建了两成分认知模型、共享回路与中线结构整合模型以及心理理论多层次模型来解释成人心理理论能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应开发有效的研究范式来逐步揭示心理理论本身发展的特征、心理理论与外界因素如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解读互动心理的特征。

  • 标签: 成人心理理论 研究范式 神经机制
  • 简介:个体需要将亲身经历的核心事实信息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背景信息绑定起来形成情景记忆,绑定加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情景记忆发展的基础。目前,儿童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研究的主要范式有要素绑定范式和配对关联学习范式。绑定加工在儿童期的发展表现出项目-空间绑定记忆优于项目-时间绑定记忆,复杂任务的绑定加工水平较低的特点。儿童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的发展依赖于编码和提取能力的发展、执行功能认知灵活性的提高以及内侧颞叶和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未来可以对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的发展开展纵向研究、采用VR技术提高绑定加工研究的生态效度、加强对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神经机制的探讨等。

  • 标签: 绑定加工 情景记忆 儿童 海马 项目-空间绑定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ERP为工具,对启动效应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例如,在知觉启动方面,发现视觉运动启动的神经机制不同于其它知觉型启动,它既涉及视觉加工的较早阶段,也涉及到较晚阶段。再如,词的重复效应不同于物体的重复效应等等。关于语义型启动的ERP研究,主要围绕N400和N450进行。本文对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对该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研究范式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启动效应 内隐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ERP)
  • 简介:本研究采用2×4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对旋转类型和旋转角度的控制,探讨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表征转换的角色方式是影响心理旋转的重要因素,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易于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

  • 标签: 心理旋转 第一人称角色 第三人称角色 表征
  • 简介:本研究在四个实验中通过应用句子启动范式来考察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与匹配易化。实验1中,被试先阅读一个含有垂直空间信息的句子,然后立即对随后出现的一个词进行道德词或者不道德词的分类判断。实验2和实验3分别要求被试关注句子中空间信息的终止位置或起始位置。实验4设置了延迟反应,要求被试在句子消失4秒后再进行词汇分类判断。结果显示,前三个实验都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抑制,即"下-道德"或者"上-不道德",而在实验4中出现了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易化,即"下-不道德"。这一结果证实空间信息句子的加工确实能够激活道德隐喻。但是由于句子加工时间较长,如果空间信息与道德概念占用相同的资源,就会导致道德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如果有足够时间加工句子中的空间信息,就能够启动随后的道德概念加工,出现匹配易化。可见,资源的竞争与激活是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出现匹配抑制和匹配易化的关键。

  • 标签: 道德隐喻 句子启动范式 匹配抑制 匹配易化
  • 简介:采用3×2×3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三种线索一靶子呈现时间间隔条件下,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周方框旋转同时或旋转停止后中央线索化时,出现了“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但在外周方框旋转之前中央线索化时,“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却消失了。这说明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的“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动态范式 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 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
  • 简介:采用攻击性问卷、关系攻击行为量表、结果预期量表、移情量表和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7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移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结果预期与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存在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在结果预期对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的预测中,移情发挥了调节作用。在高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并不预测外部攻击行为,而在低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显著地反向预测外部攻击行为;(4)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移情的调节,高水平的移情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少年因低自我控制而导致的高攻击性。

  • 标签: 青少年 攻击行为 结果预期 自我控制 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