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隐加工和内隐记忆的方法探讨面孔信任评价是否为自动加工。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任务下,大学生在三种可信度面孔的再认成绩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不可信任面孔再认正确率最高,反应最快;在内隐记忆任务下,不可信任面孔的再认成绩最好,且反应最快。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可以依据陌生面孔的可信度对面孔进行自动加工,且对不可信任面孔最为敏感。

  • 标签: 信任评价 自动化 面孔可信度 大学生
  • 简介:内隐社会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是当今内隐认知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织、孕育的成果。这一理论沿袭无意识维度向传统的社会认知——“主体在显意识操纵下对社会性客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之无意识和自动的研究深化了对社会心理机制和本质的认识。本文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 标签: 内隐社会认知 无意识 有意识 认知加工 社会心理机制 显意识
  • 简介:2007年9月30日,拳迷们迎来了一场世界重量级拳王争霸赛的颠峰对决——由素有“影子”之称的白人拳手帕巴里挑战美国黑人拳王泰勒。比赛前夕,各大媒体纷纷作出预测。大多数认为泰勒将以点数取胜,也有认为泰勒将击倒对手,只有少数人预测帕巴里能够取胜。这些分析不无道理,近几年,世界重量级拳王时常异主,而泰勒的重量级拳王的宝座却无人撼动。

  • 标签: 重量级 美国黑人 “影子” 泰勒 拳王
  • 简介:为考察夏墨迹测验Exner综合系统常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将来自16个国家的18篇夏综合系统正常成人的研究结果,与Exner新版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综合系统的全部113个变量中,有23个变量在联合样本与Exner常模间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被试的资源、能力、认知水平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且均为Exner常模样本结果更加优秀。结论:新版夏综合系统常模具有一定的偏差,存在偏好倾向,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对被试的低估甚至做出假阳性的诊断。

  • 标签: 罗夏综合系统 Exner常模 元分析
  • 简介:通过《团体图形镶嵌测验》从201名大学生中筛选出48名具有典型场独立与场依存特征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Eyelink2000型眼动仪,研究探讨不同认知风格者注视夏墨迹图时的眼动规律及其反应特点.结果显示:(1)在自由反应阶段,场依存者眼跳次数少,平均眼跳距离大,而反应时和注视次数都较少;场独立者反之.且图片颜色对被试反应有显著影响.彩色图片眼跳次数多,平均眼跳距离小,而反应时和注视次数都较多;非彩色图片反之.(2)在提问阶段,场认知风格在该阶段主效应显著,且一般眼动指标的规律与自由反应阶段的一致.有色彩反应(C)的反应时、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均显著大于没有色彩反应(UC)的.(3)反应规律:不同认知风格被试的运动反应次数差异显著,场独立者多于场依存者.

  • 标签: 场认知风格 罗夏墨迹测验 眼动
  • 简介:视角采择是个体表征他人或自己所看到世界的能力。个体在判断他人的视角时总是会自动激活自己的视角,但是当个体采取自己的视角时,并不总是会自动激活他人的视角。研究表明,当采取自己的视角时,成人和儿童可以自动做一级视觉视角采择,二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非自动的,且成人可以自动做空间视角采择。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探讨一级视觉视角采择自动性的影响因素,实验设置和个体因素是否会影响二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动性,空间视角采择自动性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视角采择的自动性是否与被试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策略有关,以及视角采择自动性的发展机制和脑神经机制。

  • 标签: 视觉视角采择 空间视角采择 自动性
  • 简介: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创作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童年经历在作家创作心理的体验生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玛格丽特·尤瑟纳是法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著作《阿历西,又名徒劳无益的战斗契约》、《苦炼》以及《哈德良回忆录》等一方面享有盛誉,另一方面因其涉及的题材相当敏感而饱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玛格丽特·尤瑟纳童年的经历以及她与众不同的同性恋性向的选择,探寻作家童年经历对其创作心理形成的影响。

  • 标签: 尤瑟纳尔 玛格丽特 文学创作 女作家 心路历程 法国
  • 简介:<正>近两年多来,我和一些同志们编写教育部统编教材《西方近代心理学史》,遇到了不少教学和科研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讨论后,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发的体会。我们想总结经验,策励未来,恰巧波林的友好心理学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勒亥大学布洛泽教授(Brozek)听人说我翻译波林《实验心理学史》1950年的修订本,写信来索取译本以资留念;同时,他告诉我,他和德国符次堡大学彭格拉茨教授(Pongratz)主编一部

  • 标签: 心理学史 人本主义心理学 历史编纂学 西方近代 辩证唯物主义 心理学家
  • 简介:采用图一词一致性判断任务,考察了动作图片语义加工中语音与字形的自动激活及其时间进程。实验1和实验2表明,在动作图片的语义加工中,图片表征的动词的语音和字形信息都自动地激活。实验3和实验4发现,在SOA为100ms时,音同字产生了语音促进效应,形似字却无字形促进效应。当SOA为200ms时,音同字产生了语音干扰效应,形似字产生了字形干扰效应。这表明,在动作图片的语义加工中,图片表征的动词的语音激活出现得比字形激活早。

  • 标签: 动作图片 语义加工 语音 字形 激活
  • 简介: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频发并呈恶性,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因此,要有效减缓或消除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必须构建医患互信。而医患互信的成功构建必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中国人"托人看病"或"关系就医"式的关系运作内蕴的"陌生关系熟悉"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患互信的本土构建机制,经过适当的"创造性改造"之后,可以作为目前我国医患互信构建的有效的社会机制。

  • 标签: 医患紧张关系 医患信任危机 关系运作 陌生关系熟悉化 医患互信
  • 简介: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性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思想在佛教徒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性。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中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宗教取向二分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中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 标签: 奥尔波特 内在取向 外在取向 IE量表
  • 简介:如今,中国城市中行乞的人到处可见。有专家将中国乞丐分为五类:一、挟技之丐,他们唱歌、舞蛇或玩杂耍等,靠卖艺行乞:二、残疾之丐,如断肢、毁容者等,靠博得行人怜悯得到施舍;三、行乞之丐,在繁华商业区,向路过的行人、商店等讨钱;四、诡托之丐,诡言与亲人走散,身无分文,或假称父母有病,无钱上学,从而骗取钱财;五、强索之丐,乞钱不给,或口出脏话,或拦住不让走,这多是一些商场附近和天桥上的儿童乞丐。

  • 标签: 乞丐 中国 职业化 行乞 商业区 行人
  • 简介:范畴是心理词典研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该文综述了这一现象的主要理论模型和相关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文章对该研究领域的各种争论及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简要分析了范畴现象的神经解剖学(脑结构基础及其功能)和神经生理学(事件相关电位的各种成分及其时间进程)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心理词典 范畴化脑功能损伤 脑功能成像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本文论述了母亲素质对儿童社会诸多方面的影响,如个性、行为、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建“母亲素质工程”,提高母亲素质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社会工程”,应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的发展。

  • 标签: 母亲素质 儿童社会化 学业成绩 心理健康 个性 支持
  • 简介:在一个承受过多压力和储备相当动力的年龄感受全球,我不知道是应该欣慰还是难过。全球早已不是一个虚夸和遥远的概念或词汇,今天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已经时时刻刻无法逃离全球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究竟生活在自己的家园,还是正在打开大门,任凭豺狼虎豹自由出没?除了振振有词的经济学家,有谁关注过普通民众与现实世界的距离?经济全球化了,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经济学家 现实世界 普通民众 生活 感受
  • 简介:“尊严”作为每个人都具有的价值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管理中实现尊严的维护是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人性管理作为现代新型管理理念,是在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中不断演变出来的。人性管理依据人性的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制定和实施,针对人性的不同特质,在管理中尊重和激发人性的积极面,充分利用人的潜能,抑制和消除人性消极面,从而为集体和个人都带来高效益。舍理的开发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成为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管理过程中通过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情感化管理和文化管理来实现尊严的维护,论述人性管理中尊严的重要性。

  • 标签: 人性 化人性化管理 尊严
  • 简介:本文从儿童社会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儿童在早期特定情境下的生活经历和生平情境下的“手头库存知识”,以及儿童对情境的反思性监控,来分析情境对儿童社会的结果——习得人格、规范、道德、文化等和掌握生活技能的影响。

  • 标签: 儿童心理 社会化 生活情境 生活技能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