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变化视指观察者不能探测到客体或情境中的变化,是近十年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变化视可发生在各种实验条件下.例如,在扫视、眨眼、电影镜头切换时发生的变化以及真实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变化,观察者都有可能探测不到.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于变化视的研究成果,包括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和对这个现象的解释等.

  • 标签: 变化盲视 认知心理学 变化知觉 变化探测
  • 简介:无意视是注意捕获失败的一种现象。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可以影响视觉注意的捕获。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作记忆内容能否影响无意视。本研究采用了静态无意视典型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工作记忆对无意视的引导作用以及在不同知觉负荷下引导作用的自动性,进而研究工作记忆内容对无意视的改善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当非期望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属于同一类别时,对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显著高于当非期望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不属于同一类别的情况,说明在纯语义的水平上工作记忆内容可以引导视觉注意捕获,进而改善无意视。实验2发现,当知觉负荷由低到高变化时,非期望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同类属时,觉察率无显著变化,说明工作记忆内容对无意视引导不受知觉负荷的调节,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

  • 标签: 工作记忆 无意视盲 知觉负荷
  • 简介:摘要为探究认知负荷和期望对非注意视的影响及二者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实验者修改持续动态范式,采用2(期望:高/低)×3(认知负荷:高/中/低)混合设计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高期望个体检测到意外刺激次数显著高于低期望个体;不同认知负荷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差异;中、低负荷下,高、低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高负荷下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影响。这表明期望确实影响非注意视,并在特定负荷条件下作用更大。

  • 标签: 认知负荷 期望 非注意盲视
  • 简介:采用2×2被试内设计,考察了在靶子呈现位置不确定、SOA为800ms条件下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存在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说明颜色与空间位置、客体一样在注意的搜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还对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的机制提出了新的假设.

  • 标签: 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 返回抑制 重复盲
  • 简介:面子研究是中国国民性研究的基础性内容。通过面子现象的要素归纳和面子行为的归因分析,借鉴面子既有定义的合理思想,给出了全新的面子定义。面子是个体藉由行为或社会性资源展现其自我价值,寻求他人的确认且受到意外的认同时,凸现于个体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与相应体验。面子实质上是个体对自我在他人心中的价值与地位的关注,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社会性资源是面子的象征。自我价值的认同诉求与回应的冲突即评价冲突是面子产生的直接诱因。个体在交往中表现“相符行为”或允许他人利用自己的社会性资源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径。确认个体价值的“他人取向”是面子现象的社会根源。

  • 标签: 面子 自我价值 社会性资源 评价冲突
  • 简介:无意视是指由于专注于某项任务而对视野中的其他事物视而不见的现象,它同时受意外刺激低水平的物理特性、语义相关性以及观察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无意视是联系知觉、意识和注意的重要桥梁。本文采用静态的无意视范式,随机选取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同时考察了意外刺激的位置和意义性对无意视的影响。结果表明:(1)意外刺激的呈现位置对无意视没有显著的影响,呈现在外周和中央的探测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无意视可能是受基于注意区域而不是基于注视点的位置因素的影响;(2)意外刺激的意义性对无意视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于无意义刺激,有意义的卡通笑脸不管呈现在中央还是外周,都更易获得探测。

  • 标签: 大学生 无意视盲 意外刺激
  • 简介:采用Most(2000)的持续动态的实验范式,以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为非期望刺激,研究其生态意义信息对无意视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被试对负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更高;而对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无显著性差异;(2)相对于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高,而抽象面孔与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负性的、精细的非期望刺激的无意视率更低,即生态意义信息强的非期望刺激更易捕获注意。

  • 标签: 无意视盲 非期望刺激 生态意义信息 注意捕获
  • 简介:<正>教育倔犟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确是一件麻烦事。但你应该看到,倔犟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即表示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己地位的表现。你若以粗暴的态

  • 标签: 自我意识 儿童心理学家 华实
  • 简介:孩子会慢慢确立她自己的价值观。世上所有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代必须与前代不—样,必须更适合她自己,这样社会才有进步。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保健法
  • 简介:不确定性决策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心理机制再从决策理由切入,在现实情境中考察了违背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principle)的心理机制,检验了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显著高于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显著低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而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则介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之间。研究结果支持了基于理由的假设。

  • 标签: 确定事件原则 分离效应 基于理由的假设 不确定性
  • 简介:目前,在心理诊断和治疗实践中,如对服刑罪犯等相关人群异常心理的诊疗矫治(矫正并医治),现有心理咨询师职业大典相关内容的规范及标准界定,远远满足不了实际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需要。实践表明,一名合格乃至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不仅应当具备诊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技能,更需学会规范处理并诊疗矫治心理异常中确诊的神经症,以及各类非发作期或服药康复期的精神病性疾病。然而,我国2005年修订的心理咨询师技能鉴定规范系列中,对心理异常患者的心理咨询治疗规范内容仍是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咨询治疗范围的发展空间,甚至阻滞了职业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异常患者咨询治疗矫治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根据本人六年来百余起心理咨询诊疗矫治的个案,结合笔者对心理异常患者,如强迫症、抑郁症、厌学症、同性恋、各类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诸多临床心理疾病诊疗实践,特在此探讨心理咨询师规范诊疗矫治心理异常患者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并研究相关内容的风险防范和注意事项。同时,对难产25年的《精神卫生》征求意见草案,笔者从立法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独家观点。从而,对心理异常罪犯诊疗矫治工作实践,从心理咨询诊疗矫治方法和理论上提供一些有益思考和创新,以供同仁商榷。

  • 标签: 心理异常 诊疗矫治 理论调整 疗法创新 风险防范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一名战士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的实践,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脱敏对求助者的焦虑症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说了系统脱敏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效果评估问题。

  • 标签: 案例报告 考核焦虑 系统脱敏
  • 简介:刀切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刀切法 LRP 启始时间点
  • 简介:<正>一、眼动分析的历史眼动分析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斯维尔,他

  • 标签: 眼动过程 儿童 阅读过程 眼动仪 心理学研究 注视时间
  • 简介:在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各门科学中,都存在有不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不例外,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

  • 标签: 心理学 自我分析 内省 方法问题 科学
  • 简介:<正>发明家认为,他试验过了他所知道的技术设备的一切可能的组合,并分析了完成自己课题的一切方法,但是,却没有想出自己所需要的结构。这些毫无结果的探索使他精疲力尽,他只好停下来,去从事其它的工作。有一次,他在完成另一项看来与使其烦恼的技术课题毫无关系的工作时,却突然间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启发法 启发式 控制论 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