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耳标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客体、操作或交互信息的非言语听觉信号.本文比较了言语听觉界面与非言语听觉界面的特点,并就非言语听觉界面设计中的两种基本表征方式--耳标技术和听标技术的优缺点做了简单介绍,指出耳标技术是用于小屏幕界面设计的有效方式之一.作者重点概述了耳标的构成元素、构成方式以及信息呈现方式,并从功效学角度对耳标设计原则作了简要总结.

  • 标签: 耳标 小屏幕界面设计 计算机 听觉界面 听标
  • 简介:手持移动界面功效是小屏幕显示界面设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手机界面的前景和背景颜色搭配、界面呈现方式(图标或文字)等对手持界面操作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景和背景颜色搭配对手持界面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界面呈现方式对操作效率有一定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问卷调查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一致性.

  • 标签: 手机 隔户界面 前景一背景颜色搭配 手持设备 研究方法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两个分实验,分别比较了在空白背景与复杂背景上地图旋转与地图固定两种导航方式下被试的方位判断反应时之间的差异,然后考察两种背景在两种导航方式差异上的一致性问题.结果发现,在运动点的运动方向为朝上、朝左和朝右时,对于空白背景,地图旋转方式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地图固定方式;而对于复杂背景,两种导航方式下的反应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点的运动方向为朝下时,对于两种背景,地图旋转方式的反应时均显著低于地图固定方式.这一结果基本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即被试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定向的认知过程包括心理旋转与目标搜索两个阶段.

  • 标签: 空间定向 地图旋转 心理旋转 目标搜索
  • 简介:通过两个对偶学习实验探讨了对偶材料的意义性对两种类型的迁移效果的影响,即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迁移类型和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迁移类型。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低年级随机选出56名大学生,采取组内设计,自变量分无意义词对、抽象词对、具体词对三种水平;要求每名被试依次完成三种水平全部学习。依据前后学习成绩之差,考察三种水平下迁移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对偶材料意义性逐渐增大时,在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条件下,产生负迁移的程度逐渐增大;在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条件下,产生迁移的效果不受影响。

  • 标签: 学习迁移 对偶联想测验 学习材料的意义性
  • 简介:摘要采用刺激分类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呈现刺激的性质(实验一和实验三)或颜色(实验二),旨在考察随机呈现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对数字和字母SNARC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加工中是否存在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和字母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均未出现数字SNARC效应和字母SNARC效应。(2)数字和字母的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左手对字母的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的反应更快。数字和汉字性质分类时,左手对汉字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反应更快,不同类型刺激分类时出现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3)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刺激分类加工中存在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被自动激活,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类型刺激分类中的刺激一反应相容性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刺激-反应相容性 SNARC效应 数字 字母 汉字
  • 简介: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分类 呈现方式 眼动
  • 简介:用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和回视人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动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 标签: 汉-英材料 阅读过程 眼动特征
  • 简介:<正>一、实验目的关于系列材料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国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Murdock(1962年)研究了词单上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的不同呈现时间对记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postman和phillips(1965年)研究了从事一项智力活动对刚才记过的词单有干扰作用。但探讨中小学生识

  • 标签: 中小学生 短时记忆 呈现时间 长时记忆 实验研究 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