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目前的法律导致了监狱中押犯获得减刑要比假释容易得多,现实中,未达到原判刑期而提前释放的大多是减刑释放,这种现象与法理相悖,又存在着许多弊端,导致了罪犯的改造流于形式,致使近年来重新犯罪率不断攀升,而且重新犯罪是更恶性的犯罪,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消极影响很大,然而假释这种制度不仅对于巩固罪犯改造成效降低重新犯罪率,而且从法理上来说也是可行的。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减刑与假释的弊利之后,提出了建立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罪犯累进处遇模式,以求更好的提高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从改造罪犯的角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减刑 假释 制度
  • 简介:本文对儿童法律概念的表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研究者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法律”一词为靶词,让小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然后将联想出的高频词(概念)作为分析单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法律概念在儿童心目中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表征的:①罪与罚;②司法机关和人员(含行为);③法律条规和品格。结果还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对法律概念的表征无论是从维度还是从内容深度上都要单一、浅表和具体得多。

  • 标签: 儿童 法律 概念表征 激活扩散模型 自由联想 高频词
  • 简介:用市场经济的理论来衡量有关贿赂罪的法律条文,显然,有些规定已不适合。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营、集体性质的企业及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不宜作为受贿罪的主体;其次,受贿罪的客体要求决定了其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以对于国有、集体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应以"非法得利罪"论处。

  • 标签: 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 贿赂罪 经济组织 市场经济条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简介:西方组织公平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感,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的情境下,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感,仅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 标签: 组织公平 分配公平感 分配制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