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制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上世纪90年代推出新药乐特(又名帕罗西汀)时,引起了一阵欢呼,许多医生争先恐后地让病人用上了这种据称“可以同时对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神奇药物”。但葛兰素史克公司12日却不得不承认,乐特可能提高年轻人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建议医生们“谨慎使用”。

  • 标签: 自杀倾向 抗抑郁药 葛兰素史克公司 帕罗西汀 90年代 自杀行为
  • 简介:通过对弗洛伊力比多(libido)概念的产生背号、具体含义的梳理,力比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的探讨,使读者在头脑中构建清晰地力比多理论体系。

  • 标签: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力比多理论
  • 简介:弗洛依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对神精病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和理论。不仅如此,他还使自己的理论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生活和社会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部份是梦的学说。

  • 标签: 弗洛依德 精神分析 神精病 治疗方法 人格结构学论
  • 简介: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宗教意识则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本文梳理了弗洛伊从心理学层面阐释宗教中的神秘经验问题,并建立了弗洛伊理论的X模型,进而揭示了“人神合一”等神秘经验不过是人的一种潜意识状态;这表明了心理学是宗教神学的“危险伙伴”。通过对弗洛伊理论X模型的建立,能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心理学潜意识理论,本文期望能对起步中的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弗洛伊德X模型 宗教神秘经验
  • 简介:弗洛伊是被人们研究最多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对西方文化有着极为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在他的精神分析的思想体系中,渗透着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观。弗洛伊对于人类本性及文化本质的非理性主义的分析,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阴暗面,将其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

  • 标签: 弗洛伊德思想 非理性精神 心理学家 哲学家 精神分析 人类本性
  • 简介:弗洛伊认为宗教助长了人的神经症,它为自我逃避提供了幻觉的温室,使其与现实隔离开,从而得不到真正的力量与成长;弗洛伊就此对宗教是批判与否定的。然而在弗洛伊的精神分析治疗室里,所面对处理的正是人心所渴望的无条件的爱以及求而不得所积下的各种症状;精神分析里至为关键的移情与反移情也正是围绕此展开;在治疗联盟里治疗关系的建立也涉及这种人心深为渴望的爱。本文尝试阐述,弗洛伊虽力排宗教对人的自我成长产生的阻碍,在态度上否定宗教,但在他的治疗实践中却围绕着宗教爱问题并且治疗本身也借助于此而展开。

  • 标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神经症 移情 宗教爱
  • 简介:车文博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长期致力于弗洛伊主义在中国的文献翻译、学术研究、人才教育和知识传播工作,始终投身于中国理论心理学的辛勤探索和耕耘。在人们思想观念还较为保守封闭的年代,车教授就敢为人先、勇于面对学术“禁区”,在中国最早研究弗洛伊

  • 标签: 弗洛伊德主义 中国 主编 学术研究 理论心理学 文献翻译
  • 简介:<正>第11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业余组比赛刚刚落下帷幕,专业组比赛将在7、8月进行。大赛中许多歌手临场发挥失常,本来很看好的歌手,却异乎寻常地紧张、怯场,以至连音准也出现了问题;综合素质考试时,本来驾轻就熟的嘴边上的答案,却唯唯诺诺、支支

  • 标签: 歌手大奖赛 歌手大赛 歌唱方法 歌唱声音 歌唱实践 声乐艺术
  • 简介:Y模型的运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同力的作用。在个体力比多驱动下,个体自我和群体领袖之间的投射与认同的互动过程,造就了人类群体的全部活动。就投射来说,在Y模型中个体力比多驱动潜意识中的本能和各种情结的欲望,在快乐原则的引导下打破意识阈限的防御机制,力比多通过群体领袖进入无意识的群体场域形成联系各成员的感情纽带;就认同而言,在Y模型中群体领袖将自己的意志置于群体理想之中,并向个体理想渗透,在无意识的群体理想向个体无意识的超我植入领袖意志的同时,需要通过催眠、暗示、模仿等手段来打破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意识阈限,最终使得同一客体世界置于个体相同的超我位置,以达到对群体领袖的认同和个体间的彼此认同。宗教教会是人为形成的群体,它的有效运行需要Y模型中各种要素力量配合,并防止其结构的改变和解体。本文试图构建弗洛伊群体宗教心理思想的Y模型及其运演法则,以期对中国宗教心理学学科构建有所帮助。

  • 标签: 弗洛伊德 群体宗教心理思想 力比多纽带 Y模型
  • 简介:弗洛伊的ego和罗杰斯的self译成中文都是“自我”。文章对弗洛伊和罗杰斯的有关“自我”的致病机制作了分析比较。作者指出,两者有相似之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自我不能使人格结构得以协调而导致的。不同之处:自我的作用方式不同。

  • 标签: 弗洛伊德 罗杰斯 “自我” 心理疾病 人性观
  • 简介:今日认知科学你听说过“认知科学是与摇滚乐同时代产生、与摇滚乐一样不断创造多样性风格和激动人心的新观念、新技术”的说法吗?加拿大认知科学家、哲学家萨加在《心智》(Mind)一书中的这一类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认知科学家从不同进路一展身手所呈现的激动人心而富有挑战性的面貌,虽不乏调侃,却也不失精当。

  • 标签: 认知科学 摇滚乐 科学家 多样性 新技术 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