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应激(stress)的概念是由塞里(H.Sely1907—7982)在1936年提出的,这对当时自然科学界崇尚分析万能,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机理又尚未阐明,无疑是一大震动。以后他发现软组织钙化沉着病的机理,提出钙预防(caiciphylaxis)的观点,对大动脉钙化到一切因炎症引起内脏组织的钙化病变采取以激素和钙代谢为主的综合治疗,并且开展对肥大细胞的研究并发现许多聚合肥大细胞。

  • 标签: 适应性疾病 情绪性应激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肥大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激素分泌
  • 简介:<正>目前已比较清楚的知道,高血压、心脏病、感冒、胃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某些皮肤病、精神病等的发病,确与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不良情绪怎样致病,良好的情绪又怎样有利于疾病,其内在病理变化如何?虽经生物学、心理学等大量的研究,仍知道得不很清楚。现综合一些国外的实验资料,可能对我们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 标签: 高血压 疾病 心脏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支气管哮喘 精神病
  • 简介:尊敬的读者: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编辑出版的《心理咨询师》杂志。为使我们杂志办得更好,对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有参考价值,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您富有创见的意见和建议。您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们会根据您的建议固定我们的版面,

  • 标签: 心理咨询师 读者反馈 编辑出版 参考价值 杂志 版面
  • 简介:刀切法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法应用在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法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刀切法 LRP 启始时间点
  • 简介: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的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的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文化差异 集体主义-个体主义 基因 大脑
  • 简介:<正>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心理和身体相应地出现显著的变化。心理方面,有人称青春期为心理上的"第二反抗期"或"精神断乳期"。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加强,欲脱离父母而独立自主生活,另一方面对父母尚有所依恋。这种"独立

  • 标签: 青春期 心身疾病 综合症 主要表现 神经性厌食 自我意识
  • 简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公众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全国12个省市对1028名普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心理疾病污名社会表征的不同维度分别对公众接近、帮助心理疾病患者的意愿和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公众污名感知在社会表征影响行为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疾病污名 社会表征 中介检验
  • 简介:随着人们工作和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那么,导致现代人心理疾病的诱因有哪些呢?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都市白领群体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更容易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许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放松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个体的精神状态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会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 标签: 心理疾病 原因 十大 生活节奏 工作压力 精神抑郁
  • 简介:宗教应对是近20年来西方宗教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人们遭遇疾病、丧失、战争等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压力事件时,往往转向更高的力量以帮助自己应对,宗教也常常成为他们的应对资源。在中国,关于宗教应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宗教信众逐年增多、癌症等重大疾病威胁越来越多民众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宗教如何影响个体应对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基督徒为例,探索重大疾病患者的宗教应对过程,揭示个案可能采用的宗教应对策略和持有的宗教应对资源,及应对过程中宗教应对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宗教应对领域目前仍缺乏坚实的理论,质性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寻求解释和理解。本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10名身患癌症等重病的基督徒共同建构他们的宗教应对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10名研究对象产生的数据进行三级登录,产生一级编码53个,二级编码16个,其中主要类属为:宗教应对过程中的情绪/心境和态度,宗教认知应对,宗教应对行为,宗教应对资源,宗教应对结果;三级编码得出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类属“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的动态过程”。效度检验采用研究者检核、研究对象检核、资料之间的相互验证、共同编码、反馈法等。成文采用类属作为基本结构,在部分类属下穿插一些小型个案及情境分析。从应对结果来看,本研究对象普遍在应对过程中取得了生理、心理、灵性上正向的变化。从总体应对方式看,他们基本采用积极宗教应对的方式,他们并非没有经历灵性挣扎,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

  • 标签: 宗教应对 中国基督徒 重大疾病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