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为疗法根本目标在于对人类行为控制,以所谓适应行为取代不适应行为;表演疗法目标在于鼓励人们对行为作出主动选择,从而创造自己想要生活,通过开创人生发展而摆脱旧有的情绪障碍。求治者在一种疗法中被当作“物”来修理,在另一种疗法中将得到引导,成为人生舞台上演员兼编剧,不知他们需要哪一种。

  • 标签: 行为治疗 行为控制 行为选择 表演疗法 生活形式 行为主义
  • 简介:<正>一、问题儿童正常与异常社会行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感兴趣一个重要课题。很多研究表明,早期社会行为特征,尤其是典型外显与内隐行为问题,如攻击和社会性孤癖(Achendach,1982)可以预示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生活适应问题,如犯罪(Robins,1966),精神疾病(Frazee,1953)。近年来,受社会佳态学理论(Bronfenb-renner,1979)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文化等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影响,而且,很多研究已经揭示出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与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关系,迄今为止,关于儿童社会行为研究几乎完全局限于西欧与北美地区。因而,对其

  • 标签: 中国儿童 社会行为特征 社会性 外显 评价量表 学习成绩
  • 简介:人类行为深受生物、心理、文化与社会各个层次影响,因此想要了解有关人行为本质,就宜从这些不同层次去分别探讨,然后做个综合性总结。虽然我们一再地强调此点,在本文里再仔细分述讨论一下。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性行为
  • 简介:问题行为产生,原因极为复杂。既受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条件所制约,也受学生自身素质如气质,性格特点和对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等发展水平所影响,因此是环境和教育等外界因素和其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结果。

  • 标签: 问题行为 环境 气质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及问卷法,考察学步儿行为抑制性、母亲养育方式和问题行为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抑制性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母亲保护担忧负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2)性别能调节母亲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关系,母亲鼓励独立负向预测男孩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女孩内隐问题行为;保护担忧负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正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母亲养育方式 问题行为 性别 调节作用
  • 简介:注意缺陷两种类型——分心与注意无能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成绩。注意缺陷是造成学习不良重要因素,在学业不良学生中有注意缺陷儿童占相当大比例(约在10-20%)。本研究运用行为矫正方法中可变时间间歇强化(简称VI)程序来改进注意缺陷儿童课堂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训练过程及跟踪阶段,6名被选儿童注意集中水平有显著提高,这证明VI程序对于改进一年级儿童注意过程是有效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 行为矫正 间歇强化 VI
  • 简介: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可以貌相。佛教经典《无常经》里说“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就是说有什么样心境,就有什么样面相。一个修养、境界、胸怀、见识与作为可以从一个人面相中看出来。

  • 标签: 佛教经典 个人 心境 胸怀
  • 简介:以3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中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总平均分显著低于中等临界值,而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总平均分显著高于中等临界值。(2)现实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4)网络社会支持对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又具有调节作用,现实利他行为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在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中要比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更明显。

  • 标签: 网络利他行为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社会支持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 简介:本研究归纳了小学儿童(一至五年级)在家庭和学校日常环境中经常出现7个方面的向社会行为,编制了家庭和教师儿童日常行为报告问卷。7个方面包括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安慰行为,规则和权威遵从。合作行为,观点采择和侵犯行为。问卷按照该行为在家庭和学校、班级出现频率分为没有一偶尔一有时一经常一总是五个等级,由家长和教师分别打分。考虑到文化差异,同时抽取了大城市、县城、农村三类地区小学生被试。结果显示:①儿童向社会行为诸方面之间有较强相关关系;②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儿童帮助行为、分享行为、规则和权威遵从行为有显著增强;③儿童向社会行为评价得分有性别差异;④儿童向社会行为评价得分存在地区差异。

  • 标签: 社会行为 小学儿童 观点采择能力 分享行为 帮助行为 性别差异
  • 简介: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2个小、中、大班共435名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发展具有一致性与差异性;在幼儿不同类型社会行为发展中,自然因素与环境教育因素在儿童发展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标签: 幼儿 社会行为 发展特点 积极行为 消极行为 环境教育
  • 简介:沃皮(Wolpe)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过程。为此,在治疗中,其目标只能是不良行为本身,不应假设也不能探索在这些不良行为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东西。但是,对行为直接治疗,并不拒绝承认求助者内在认知和情感活动,因为在这一派别的行为治疗家眼中,它们也是行为

  • 标签: 行为疗法 咨询技术 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治疗 学习原则 情感活动
  • 简介:<正>行为科学这门学科,新近引起我国许多人注意。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这个角度上谈谈行为科学产生及其在组织与需要方面的一些理论。一、从系统研究到行为科学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和各种自动装置广泛使用,在科学领域中控制论、仿生学等新科学迅速发展,系统理论研究应运而兴,工程心理学也就进入了系统研究新阶段。一九四五年,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与研究发展局"资助

  • 标签: 行为科学 心理学家 人机系统 工程心理学 系统研究 系统理论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最要好同伴吸烟、青少年个性特征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关系.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重点中学10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被试自我报告他们和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以及他们个性特点.结果表明:(1)吸烟和不吸烟青少年在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与不吸烟青少年相比,吸烟青少年表现出更高遵从动机和更低自我效能感;(2)青少年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与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间存在显著关系.遵从动机高、自我效能感低青少年,其最要好同伴吸烟率要显著地高于遵从动机低、自我效能感高青少年;(3)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4)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既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感、遵从动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直接作用要大于间接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个性特征 最要好同伴 吸烟行为 心理研究 关系
  • 简介:心理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提出本土化概念。文章以“素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与心理现象”为逻辑顺序,分别探索了素质和心理素质本质涵义,并从心理素质与心理现象、人格、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关系探讨了心理素质特殊地位和功能。

  • 标签: 素质 心理素质 心理现象
  • 简介:据统计,70%自杀缘于抑郁症。我们必须拿出十二分精神对付它。另据报道,我国每年将有25万因抑郁而自杀身亡。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精神
  • 简介:<正>笔者在《关于行为规范接受阶段》一文中已经指出,行为规范接受可以区分为依从、认同与信奉三种水平或三个阶段。这三个接受阶殴(水平)受制于不同因素,需要不同条件。为此,本文分别探讨依从、认同与信奉学习条件。一、依从学习条件依从可区分为从众与服从。这二种依从接受水平,受制于不同因素,受不同条件制约。(一)从众学习条件1.群体特性由于从众行为本身是主体在一定情境中对群体影响一种反应,因而从众行为受一系列群体特性(情境特性)影响。事实表明,从众行为受群体一致性、规模、内聚性与专长

  • 标签: 行为规范 从众行为 三个阶段 认同 群体影响 规范行为
  • 简介:在三次团体焦点访谈基础上自编高中生错题管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内蒙古某中学110位高一学生被试错题管理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高一学生被试普遍认识到了错题对于学习影响,从情感上不回避错题,但对错题价值认识不足,尤其缺乏良好错题管理意识与系统错题管理策略;(2)学优生在错题管理观念与态度上显著优于普通生;(3)学优生与普通生在错题管理行为与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某些管理行为上,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在个别管理策略使用上,后者却显著优于前者.

  • 标签: 高一学生 错题管理行为 知识管理 研究方法
  • 简介: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中文修订版对我国647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类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直接言语欺负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发生率最低.(2)小学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体欺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直接言语欺负没有显著性别差异.(3)小学阶段三类欺负行为发生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三年级儿童受直接身体欺负比例极显著地高于四、五年级,受直接言语欺负比例总体上随儿童年级升高而上升,受间接欺负比例在2-4年级之间相对稳定,5年级出现极显著下降;在初中阶段三类欺负行为发生率相对稳定.(4)欺负者大多与受欺负者同龄或年长于受欺负者,初中学生欺负呈现出明显'团体化'特点.

  • 标签: 儿童欺负行为 类型 攻击行为 性别差异 直接身体欺负 直接言语欺负
  • 简介:千百年来,狗一般都肩负着为人看家护院使命,得到报偿不过是残汤剩饭,身份低贱之极。而今却狗价倍增,不乏出现“狗比人尊”、“不如狗”时尚,更有一些名人明星染患了“宠犬反常行为”。

  • 标签: 反常行为 现代人 “宠犬障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