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主观幸福的研究理论,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认知评价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关于组织支持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支持研究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组织支持的测量工具、组织支持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等方面.最后,对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 标签: 组织支持感 领导-下属交换 心理契约
  • 简介:自编了《大学生疏离量表》,对重庆市四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表明疏离本身包含无意义、无能为力、社会孤立、自我分离四个维度;孤独、无助、空虚无聊、消极、无幸福、无为、自卑、盲从、欲求不满足、对立十个层次;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疏离感人数约占百分之十左右,三年级和四年级被试在疏离的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疏离感 量表 无意义感 无能为力感
  • 简介:幸福的探讨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而对于主观幸福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首先阐述了主观幸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然后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我国在主观幸福研究方面的一些现状与进展,主要涉及国内有关主观幸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较常用测量工具的介绍;最后从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工具的本土化和研究进程的加快等四个方面,展望了我国有关主观幸福未来的研究趋势。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测量工具
  • 简介:主观幸福,即人们对他们生活的情感性和认知性评价,包括大多数人所谓的幸福、平静、成就和生活满意度。人格特征,特别是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水平的主要因素。虽然人格能解释相当数量的主观幸福的变异,但是人格与主观幸福之间的因果联系还没有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人格 生活满意度
  • 简介:主观幸福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吴明霞,2000)。它具有整体性、主观性、稳定性等特点(何瑛,1999)。到目前为此,心理学家对幸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概念,结构和内容的探讨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幸福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且文化始终是它的一个重要维度,所以本文拟对其跨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作一些介绍。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跨文化研究 生活质量 心理指标 心理学家 心理状态
  • 简介:该研究采用自陈问卷方法,考察了108名中学生的心理控制与受欺负状况的关系.结果:在生活外控、社交内控、受身体欺负上,男高于女.高中生受身体欺负比初中生少,而未知控制更多.受社会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受言语欺负与社交外控、生活外控、外部控制有正相关;与社交内控、躯体内控有负相关.受财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外部控制对受社会性欺负、言语欺负和财产欺负有预测作用;躯体内控对受言语欺负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欺负 身体 言语 未知 生活 社会性
  • 简介:以23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主观幸福(SWB)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表明,SWB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相关的维度构成,而且它们可以共同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外倾和神经质是SWB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情感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外倾,神经质则是消极情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而外倾和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相同的预测力.情感平衡是外倾和神经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结构 人格特质
  • 简介: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整群抽取了江苏省19所高校1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CES-D量表、Alienation量表得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4.7%的大学生CES-D量表得分≥20,3.3%的大学生Alienation量表得分≤30;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家庭冲突、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表达等,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家庭环境 大学生 抑郁症 疏离感 家庭因素 心理健康
  • 简介: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家庭满意、自我满意、同伴交往满意和生活条件满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主观幸福感 生活事件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产生间接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留学生 社会取向 主观幸福感 文化认同 融入 中国文化
  • 简介:以91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最低.(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前者作用更大.(3)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的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

  • 标签: 中学生 学习成绩 学习体验 主观幸福感 学生学习 学校类型
  • 简介:<正>大一时,我参加了一场辩论赛。论题是:大学生是否可以谈恋爱。我是反方的一辩,虽然我们引经据典,慷慨陈辞,结果仍然败下阵来。正方一辩是个名叫章浩的男生,表现格外出色,我输得心服口服。大四时,我坠入情网,男友正是那个章浩。尽管要忍受自食其言的尴尬和同宿舍姐妹们“不怀好意”

  • 标签: 一辩 辩论赛 杨阳 告诉我 刁钻刻薄 一封信
  • 简介:虚拟现实、远程操作、远程通信等系统环境一般称为合成环境.合成环境的特点是用户将以计算机为媒介与物理上与他分离的环境进行交互.远程临境是用户将自我知觉移入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环境中时出现的一种体验.本文论述了有关合成环境中的远程临境的人因素设计观点,实现远程临境的重要技术,以及关于远程临境的将来研究.

  • 标签: 虚拟现实 合成环境 远程临境感 远程操作仪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心理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幸福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主观幸福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幸福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目标调节模型和文化常模模型,探讨了文化在主观幸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感幸福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幸福感 文化观 目标调节模型 文化常模模型 生活水平
  • 简介:<正>现代战争是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乃至心理等的综合战争。在这其中,自古就有并且在现代高科技支撑下的心理战,无疑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又为世人演绎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伊拉克战争中独具特色的第维战场。心理战,顾名思义,就是对敌人进行心理上的攻击,使其精神防线松垮,不攻自破,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美国国防部 萨达姆 美国五角大楼 伊拉克人 战地记者
  • 简介:以8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子协变量分析对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自我价值及动机信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总体自我价值、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及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有显著影响.(2)教师期望的改变对初中生逃避型自我取向及社会效能-同学社会效能-老师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教师期望 自我价值感 初中生 自我取向 老师 初中二年级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在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探讨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挑选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一般中学。通过对三所学校746名中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和应对方式的测试,结果表明:(1)三所学校学生的自我价值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2)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的总体和一般自我价值差异显著。(3)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学校 不同类型 中学生 应对方式 省级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