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慧忠上士是越南时期著名的禅学大师、诗人,于佛禅之理颇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其禅学思想,有二个特点;即心即佛说和以欲制欲论。慧忠全盘接受了马祖道一的思想,主张“佛是觉,心是知。”“知不离觉,觉不离知”强调此心即是佛,“欲求心,休外觅,本体如然自空寂。”突出了心的独立性、排他性。慧忠反对形式上的持戒与苦行的,认为修行和对事物的认识,讲究自然和随心所欲,不求一定之规。修道不必与坐禅、持戒和忍辱、念佛相联系,只求发现成佛之性,达到开悟的境界。慧忠上士的禅宗哲学思想在越南民族思想史上有着耀眼的光芒和崇高的地位,尤其是他对“本体”观念的完整阐述,对禅宗思想在越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标签: 越南禅宗 慧忠 即心即佛 以欲制欲
  • 简介:有一种信仰叫五体投地,有一种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1月8日,越南主教团信仰与教义委员会主席、美寿教区裴文督主教在胡志明市天主教中心举行的典礼上,宣布负责编纂越南文教会词汇的小组正式成立。胡志明市总教区范明敏枢机与80名专门研究圣经、神学以及教会历史、文化、语言学、哲学的神父、修会人士及教友出席典礼。

  • 标签: 天主教 委员会 越南 教会 词汇 编纂
  • 简介:一、越南概况越南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和柬埔寨交界,东临南中国海。古时交趾的地域范围为今越南北部,秦汉时属中国版图,作为中国郡县达千年以上。与此同时,今越南中部为占婆王国,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即今越南南部,属扶南和真腊王国(今柬埔寨)。

  • 标签: 伊斯兰教 越南 婆尼教 宗教传播
  • 简介:研究辽代佛教,对了解整个中国的佛教史,对掌握高丽、日本等东亚佛教的整体发展极为重要,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领域.本文对以辽道宗期为中心概述了辽佛教鼎盛的面貌,并和同时期西夏、高丽、日本作了比较.指出其共同点是澄观华严思想是佛教思想的中心,且在华北密教得到重视.以往的研究中强调澄观的影响,虽然宗密的禅教一致、顿悟顿修的思想被共同论证了,但是他的的哲学却没有被表现出来,所以禅思想的发展容貌成为今后的一大课题.

  • 标签: 辽代佛教 佛教研究 宗密 华严 澄观 密教
  • 简介:初入道门,日日晨钟暮鼓,日子长了,却发现每月总有几天庙内安安静静,不用举行早晚功课,也不烧香,不知道为什么?问一些年纪稍长的道兄,答日:“戊不真”。深究原因?答日:“规矩”。为什么“戊不真”?从何时开始的?带着这些疑问,我检索了一些道书。

  • 标签: 道教 “避戊” 科仪戒律 《道门定制》 宋代
  • 简介:鄞州东钱湖畔福泉山大慈禅寺,是著名的六古刹。根据史料记载,大慈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即公元939年,至今已有1064年历史。根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大慈山,在鄞县东六十

  • 标签: 大慈寺 五代时期 佛教 福泉山 文化内涵
  • 简介:《楞严经》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大乘佛教经典。它在中国唐代译出后,虽然至今此经在译者、真伪等方面存在着争议,但这些并不影响它在越南佛教中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首先阐明《楞严经》出现在越南的大致时间和译成越语的情况,进而论述了越南佛教对《楞严经》给予的评价,最后说明《楞严经》在越南佛教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 标签: 《楞严经》 越南 佛教 传承关系 佛经 翻译
  • 简介:五台山是内地唯一兼有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圣地.清代蒙古族长年入塞台,开辟了一处重要的内地蒙汉交流场域.山西忻代之人得以就近学蒙语、习蒙俗、结蒙情,提前接通了北上蒙地耕垦经商的民族通道.

  • 标签: 五台山 黄教 蒙古族 朝拜
  • 简介:6月5日上午8时,澳门教区鸿升主教一行莅临西安市最古老的天主教堂——西安北堂,进行友好访问。上午8时30分,主教一行11人在西安教区党明彦主教、北堂本堂贾少飞神父的陪同下,前往设立在北堂院内的西安教区博爱园亲切看望博爱园的师生们。

  • 标签: 天主教堂 西安市 教区 澳门 友好访问 博爱
  • 简介:暑假与二三好友,侍母参拜普陀山,继而转道宁波,朝天童禅寺。此寺为千年古寺,幽清闲俊,道风蔚然,兼其古来多有圣贤止住,高僧辈出,尤其是干余年来之传奇圣迹,不思议事,层出不穷,佳话颇多,大有大书特书之必要。

  • 标签: 东南地区 天童寺 佛教 禅堂
  • 简介:岭南地区地处中国南陲,自汉代便是中国与西域交通要塞。在六,佛教高僧随着商旅使节,纷至沓来而来到岭南。中国高僧亦有造经岭南而到西域。岭南地区因而成为高增重要停居地。岭南地区僧侣与官吏、信众,有良好关系,促使佛教在岭南地区传播得以兴盛。其一,官吏支持僧人传教。其二,信众每每请留高僧,留其传法。其三,佛教寺院所举办活动,如教学、法会,拉近信众与僧侣之间关系。在岭南地区传播有律部、成实、涅、观世音信仰以及禅法,所择经典亦不少,其中以陈时真谛,成就是大。可以得见,一是岭南地区培育出本地高僧。二是高僧在岭南地区广译,为佛教在中国传播有甚大功劳。三是唐代六祖慧能思想,极有可能受到六时期岭南地区佛学思想所影响,尤其禅法及真谛所译《金刚经》、《大乘起信论》。

  • 标签: 岭南地区 六朝时期 续高僧传 佛教传播 《大乘起信论》 慧能
  • 简介:竹林寺是我国古代众多寺院中最早用来命名的一类,在佛教史上有着一定地位和影响。文章首先对竹林寺命名来源进行考辨;次则就竹林寺在“三高僧传”中记载情况差异分析,得出“三高僧传”编撰者对于竹林寺记载最大变化是:由传记性的真实竹林寺变为掺杂具有传说故事性色彩的竹林寺。这种变化模式典型反映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特色;最后探讨了其产生三个原因。

  • 标签: 竹林寺 梁传 唐传 宋传
  • 简介:尊敬的阮明哲主席尊敬的越南卫塞节大会主席孟达教授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朋友:梵音阵阵,莲花流香.联合国卫塞节在越南首都、历史文化名城--河内隆重举办,可喜可贺!此次佛教大会规模大,层次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在越南佛教历史上,还是世界佛教史上都很有意义.

  • 标签: 卫塞节大会 国际卫塞节 大会致词
  • 简介:图记载了古代春节的各种习俗,比如扫尘、祭祖、傩祭、立桃人、挂桃符、挂年画、贴门神、贴春联、爆竹等等,堪称古人春节习俗的形象再现,为研究古代历史、民俗、绘画提供了实证。一春节是中国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在中华民族中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团圆、迎春和接福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绘画反映生活,生活中的民俗现象进入画家的视野是一种必然。古时就有一类专门描绘春节的绘画,被称为“岁图”。“岁”即“一岁之始”。《汉书·五行志》云:“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即农历的正月初一。

  • 标签: 习俗 扫尘 生活 民俗 绘画 桃符
  • 简介:在早年流传至加拿大的平阳府某道观壁画中,绘有一位道尊造型的主要人物,该人物曾一度被海外学者识为老子。本文通过梳理老子及道教元图像和相关文献,认为该道尊不可能是老子,而应该是宋圣祖赵玄朗,同时指出平阳府壁画中的六御主神构制是宋代真宗遗留下来的六御元谱系的宝贵资料。

  • 标签: 道教 壁画 朝元图 老子
  • 简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都南京拥有大大小小四十多座寺庙,无数寺庙建于此,又陆续毁于天灾战火,在这之中,仍有屹立千年的六古寺,经受住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裹挟。

  • 标签: 古寺 六朝 南京 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