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人对动物的态度大致有三:一、以人为中心、主宰,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滥杀,以至动物大量灭绝;二、提倡保护动物,因为动物可以为人类服务;三、把动物作为朋友,承认它们和人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大家看了本栏目的几篇文章,对动物的态度会是哪一种呢?

  • 标签: 佛教 人与自然 宠物 人与动物 人类生活方式 动物生态学
  • 简介:很幸运,这四十多年来,我能够一直研习道教。在剑桥时,我曾追随著名的李约瑟博士进修。而在中国,我有幸能与许多高道和老师们一起共事,并参访了从泰山到青城山等重要宫观,其中也包括问道白云观和楼观台。道教教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它很简单,却具有革命性。

  • 标签: 生态智慧 道教 实践 环保 李约瑟 青城山
  • 简介: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兴起素食主义潮流,人们开始认识到素食对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价值;当代西方动物保护思想和素食观念相对于传统佛教素食观而言具有自身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性;当代佛教应在继承传统素食思想的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吸收融合西方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观念,拓展自身的思想内涵,积极推行素食。

  • 标签: 佛教 素食 动物保护 生态环保 畜牧业
  • 简介:韩国天主教会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为了在国民,特别是基督信徒中充分树立环保意识、维护天主创造的大自然、保护环境,特别推出了“环保福传”。

  • 标签: 环保意识 福传 韩国 教育 教区 天主教会
  • 简介:本文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的文献翻译和工具翻译的角度,对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AnthonyC.Yu)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W.J.F.Jenner)两个《西游记》译本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余译本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佛教文化,主要采用文献翻译来传译原文中的佛教用语。与此同时,余译本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常采用梵文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较好地将原文中佛教文化渗透到读者中,使译文读起来更具异国情调。而詹译本为了更加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倾向于主要使用工具翻译,如能在译入语文化基督教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多采用直接套用法。尽管两位译者所秉承的翻译理念有所不同,但其译作各有所长,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以及西方读者的喜爱。本文认为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普通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翻译。

  • 标签: 文献型翻译 工具型翻译 《西游记》 佛教用语 翻译策略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建设学习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动世界,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学习型政党 机关建设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列宁主义
  • 简介: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我们随处可见关于山川大地、日月星辰、奇花异树、走兽飞禽、琴箫梵呗、细雨和风等种种美景妙境的描写,由此可见佛教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重视。佛教徒善于在内心“造境”,造清净之境;佛教徒也善于造心外清净之境。此为内外同一的不二法门。“因果”规律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佛教徒可以从“因”预知其果;佛教徒也可以从“果”推知其因。今日地球环境日趋恶化,就是人类所种恶因所致。佛教徒对虫蚁鸟兽,从不加害,视之“平等众生”。这是佛教慈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佛教徒的眼中,雪山飞瀑、残荷败柳,无一不是“无情说法”而赋予她们深邃的哲学思辨。

  • 标签: 作品选 佛教文化 韩国 无情说法 日本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