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南传佛教称为“尼柯耶”,《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则名为阿笈摩,义谓展转传来。此外有作法归、无比法之义等。在世尊灭后的一百年,佛教组织了第二次结集,将经教共结集成五部,亦即五阿:一、《杂阿》,南传名《相应部》。

  • 标签: 《瑜伽师地论》 《杂阿含》 《相应部》 佛学研究
  • 简介:2016年是牙章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郑信哲研究员选编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理论研究中心资助的《牙章文集》适时出版。作为毕业于该所的学生,能够负责此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荣幸至极。

  • 标签: 民族问题研究 牙含章 乌斯藏
  • 简介:“圣言可违乎?”这句话是一位北方读者,对我扬弃唯识论的文章的质问。这位读者来信认为,对圣言(即对圣人讲过的真理之言),我们后来的学佛者只能遵循决不能违背。言外之意认为我对古代唯识家们关于“识外无境”的观点的批判是大逆不道的。

  • 标签: 唯识论年 佛学研究 中国
  • 简介:玄奘法师在印度将要回来的时候,戒日王给开了一次无遮大会。窥基法师《因明大疏》中说玄奘法师在这次无遮大会上公布了“唯识比量”,唯识比量就是真唯识

  • 标签: 唯识 玄奘 法师 因明
  • 简介:净影寺慧远作为隋代佛教三大师之一,其著作《大乘义章》更是南北朝佛教集大成之作,而其中的《三智义》则是中国佛教现存著作中第一篇论述"论"的专文。佛教的"论"主要探讨正确的知识从何而来,以及其在解脱的趣向中有何重要性。慧远在《三智义》分别阐释了"现量"、"比量"和"教"的三说,认为知识的真实性与修行者的境界有对应关系,境界越高,则能得到更真实的认知;而真确的知识亦有助修行者培养智慧,以迈进更殊胜之境界。慧远亦以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的"理事观"去诠释"论",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论"的中国化;亦从侧面反映了南北朝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时期,而慧远所代表的思想则在其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慧远 量论 解脱论 理事观
  • 简介:佛教对于烦恼的认识相当深刻,汉译《杂阿经》中对于烦恼有许多分类和描述,并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修道体系及解脱目标紧密相连。佛教认为烦恼的本质是心不自在的状态,烦恼的染污性与不善性决定了它可以束缚、逼迫、扰乱人心,因此,早期佛教以断除烦恼、证得涅槃为乐。随着部派佛教对烦恼认识的深化,阿罗汉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以追求佛果为目标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拥抱烦恼、在烦恼中觉悟的旨趣与精神。

  • 标签: 《杂阿含经》 烦恼 阿罗汉 解脱
  • 简介:2004年12月18日,广州市千年古刹六榕寺住持释法法师荣膺该寺四十三代方丈。升座仪式在六榕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

  • 标签: 升方丈 寺升 广州榕
  • 简介:[9]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告诸比丘。我说内触法。汝等为取不。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稽首礼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所说内触法。我已取也。时。彼比丘于佛前如是如是。自记说如是如是。世尊不悦。尔时。尊者阿难在佛后执扇扇佛。佛告阿难。如圣法律。内触法异于此比丘所说。阿难白佛。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贤圣法律内触法。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 标签: 《杂阿含经》 藏本 选译 法律
  • 简介:本刊讯8月13日至19日.应日本阿宗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代表团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中国佛教协会联合组成。

  • 标签: 中国 佛教代表团 日本 盂兰盆万灯节法会 宗教信仰 文化交流
  • 简介:为了解决业力及其相续之疑难,经部中被称为“先代轨范师”的一类论师基于经部种子说提出了“色心互熏说”。通过对经部此“色心互熏说”的梳理和解析,认为此说乃是基于说一切有部及经部两派思想而提出,并用世亲及后期唯识对此说的评辨探究这一理论的缺陷。

  • 标签: 经量部 业力存续 种子说 色心互熏说 色心关系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