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召开全国性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大会,意义重大。首先,从国家层面,说明国家已经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其次,从社会层面,生态环境已经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全社会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思想 实践 道教 国家战略 环境保护问题
  • 简介:佛教的缘起说是其教主释迦牟尼证悟的一种关于宇宙人生的理论。它既是佛教理论的基石、核心,又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显著特色。重温这一学说,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佛教的基本理论,而且对于我们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 标签: 生态环境 因果关系 缘起说 大乘佛教 空相应缘起 无自性
  • 简介:论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肖雨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它济世救人利物的一种奉献精神,还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一种伦理道德。当前,它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所以,特加论之,且请方家指...

  • 标签: 生态环境 大乘佛教 《大智度论》 《大乘义章》 现实意义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简介:从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身环境现状出发,根据生态旅游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五台山的宗教旅游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五台山生态旅游应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努力构建草地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地质地貌生态旅游.

  • 标签: 五台山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的主流,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具备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对其进行生态旅游开发且与佛教文化旅游相融合,将会带来强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五台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五台山成为世界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五台山 生态旅游 开发意义
  • 简介:本文阐述了贵州东线26个县市特区及2个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势头、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及生态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

  • 标签: 贵州东线 生态旅游产业 对策
  • 简介: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 标签: 道教 旅游 道教文化 道教旅游文化
  • 简介:排烧村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37户1500余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5%以上,是一个以苗族人口聚居为主体的民族村寨,是这一带最大的苗寨,号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最大的村寨,至今仍然保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村境内沟溪纵横,

  • 标签: 少数民族 文化生态旅游 三都县 三都水族自治县 民族村寨 总人口
  • 简介:2006石阡“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9日至30日在石阡召开。此次会议是由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中共石阡县委、石阡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杨序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侗学会会长梁旺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文联主席、省侗学会常务副会长杨长槐,省民宗委主任、省侗学研究会顾问郝桂华,省政协机关党委书记刘明胜,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游明进以及石阡县四大班子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湖南以及我省黔东南、贵阳、黔南、铜仁等地的领导、专家、学者,石阡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景点景区负责人,共80余人。会议分别由省侗学会副会长、省电大原党委书记吴起堂和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省侗学会副会长刘胜康主持。

  • 标签: 旅游发展 自然生态 民族文化 省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副主任
  • 简介:寺庙生态文化由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个部分构成。自然生态是指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复有"自然地理取向"与"宗教地理取向"两种形式,从形而下与形而上两方面将寺庙与尘世拉开距离。人文生态是指寺庙与其信众并社会构成的一种生态关系,借助仪式法会、观光朝圣等等活动而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寺庙生态文化的基本原则是寺庙旅游开发恪守的底线。遗憾的是,如老君山等寺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并未恪守此一底线。

  • 标签: 寺庙生态文化 自然生态 人文生态 旅游开发
  • 简介: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国民经济的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2l世纪之初,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0年以后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将成为全球的旅游热点。就全国而言,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为此,

  • 标签: 生态旅游区 侗族文化 中国 文化生态旅游 现代化经济建设 合作
  • 简介:在今年“第五届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活动来临之际,为了充分发挥佛教名山的丰富旅游资源,促进五台山旅游经济的发展,由刘泽民副省长亲自挂帅,召集省地县各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于四月十三日下午,在五台山友谊宾馆会议厅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负责人向与会各级领导汇报了去年现场办公会上确定的十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接着,大家一同前往现场,视察了各项工程进度,深入了解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旅游环境 现场办公 副省长 旅游经济 旅游资源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的加大,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像上海、广东、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对发展本地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强化。据国家旅游局的一些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全国国内

  • 标签: 中国旅游 旅游业 入境旅游人数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旅游发展战略
  • 简介: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朵花,也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民族,全国40多万水族儿女。57%聚集在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地区旅游开发也可说是以三都为中心向周边幅射的旅游开发据点。

  • 标签: 水族地区 旅游开发 少数民族人口 自治县
  • 简介:古代诗人可以吟唱“深山藏古寺”;现代诗人会发现,“深山已难藏古寺,古寺深山人更多”,佛教圣地大都成了旅游胜地。既要看到旅游业对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也应看到旅游业对佛教文化的消极影响。如何保持佛教本色、化世导俗而不被完全世俗化、庸俗化,是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 标签: 佛教圣地 旅游胜地 佛教本色 陶冶性情 端身正念
  • 简介:旅游业是“朝阳工程”、“无烟工业”。由于具有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发展期长等优势,所以倍受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青睐。旅游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切人点和最佳突破口,是绿色文明的大趋势,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因此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者便把发展本地区旅游业作为重中之重的财源建设来抓。

  • 标签: 旅游业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 产业关联度 持续发展期 地区旅游业
  • 简介:作为中国西南佛教名山的贵阳东山和黔灵山,由于其地位特殊,一直是历代佛教徒、文人雅士和香客游人关注的地方,如何发挥贵阳佛教名山有优势,实现贵阳市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整合,突出文化品位,着重打造林城精品,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贵阳有两大名山,一东山,二黔灵山,合称东西二胜。这在《清一统志》和黔灵山志》上有记载。名山之所以称为名山,乃是它有自己独自的风格和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从而在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贵阳两大名山,有这样几个特点。

  • 标签: 佛教名山 旅游资源 贵阳市 黔灵山 中国 文化资源
  • 简介:佛教是东北亚的黄金纽带,加强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对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佛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使大乘佛教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全球宗教旅游需求旺盛、东北亚佛教交流源远流长、佛教旅游资源丰富,使这种协作具有可行性;因此,可在佛教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协作。

  • 标签: 东北亚 佛教旅游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