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笔者高中遭逢三年困难时期,体质大亏,大学时乃特别注重体育锻炼,留心养生知识。壮年翻到道藏中的养生资料,就有一种邂逅老朋友的感觉。全国气功热期间,我也曾按图索骥,试着放松、入静,也似乎找到一点气感,以及某种虚化感,但说不上有什么明显的锻炼效果,似不如作作操、打打拳、跑跑步的痛快。最扫兴的是,参加过一些“带功”的报告会,当大师的话音震荡,引得大群虔诚的听众如醉如痴,都承认有异常感觉的时候,我却微澜不兴,甚至有不甘心的气功师把手贴近我的身体反复试探,我也毫无感应,只好自认鲁钝,永作门外汉。其后再研究道教,不免要按照常人理解的科学逻辑,对道教养生术作些考究,历年以来,略成条理,因草此篇,号为门外谈,祈得高明教正。一、养生术与道教的关系“养生”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养生”一词初见于《庄子.养生主》,其中说到文惠君听庖丁讲“解牛”之术以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所谓“生”,指人的生命体及其生命力。养生本是人类的共同需要,医术就是从人类的养生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医术主要是用药治疗已病之身,但也包括未病之先的保健预防;一般养生主要是未病之先的保健预防,但在实践上,养生和治病的过程往往互相交织,而养生的...

  • 标签: 养生术门外 道教养生术 门外谈
  • 简介:心为一身之主宰,要想长寿,首先必须懂得“养心”的重要性,更要学会“养心”的方法。现介绍道门有关方法供朋友们学习、参考、实践。

  • 标签: 养心 长寿 道教 首先 实践
  • 简介: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重命养生,乐生恶死”,它的基本信仰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道教很重视炼养,将其作为实现“长生久视”的最好方法和重要手段。

  • 标签: 道教 养生 蜀地 主张
  • 简介:深受福建民间虔信的马仙信仰与道教的渊源关系颇为深厚。这一信仰深植于神话传说、灵应事迹等的广泛流传,更与其背后深蕴的道教养生文化不无关系。在道教崇尚"主阴"的观念背景下,福建马仙信仰中所潜藏的丹道奥妙极富养生价值,异人所授予马仙的丹道仙术具有益寿保健的养生功效。此外,马仙孝亲养老的道德功修既受到民众的推崇,也符合道教养生讲求积功累德的要求。这都展现出马仙作为道教女仙的独特魅力,其所深蕴的养生文化值得探究。

  • 标签: 马仙 道教 养生
  • 简介:道教服食是道教信从者通过摄取食物、药物、气、符等来防治疾病、养护身心,以求长生成仙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服药、服气、辟谷、饮食、服符等方面,是一类富有特色的道教养生类型。近年来,学术界对道教养生学关注较多,因此道教养生中服食问题也相应地有一些学者加以探讨。黄永锋博士认为道教养生学研究课题众多,服食养生应该专门加以系统研究;同时有必要重新界定道教服食,在新的理论平台上进行多视角深入的审视。

  • 标签: 养生学 技术哲学 道教 评介 成果 系统研究
  • 简介:[基督日报讯]一份基督教智库报告指出,婚前已经同居的夫妇“明显”地有更高的离婚可能。研究机构称婚前同居是现今“最脆弱”的一种两性关系。该份名“同居:婚姻的一种替代方式?”的研究报告,由位于剑桥的基督教社关组织“JubileeCentre”(银禧中心)发布。

  • 标签: 婚前同居 替代方式 婚姻 基督教 两性关系 研究机构
  • 简介:一、引言一般来说,成熟的组织化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宗教伦理道德,这些宗教伦理道德主要体现于戒律之中。道教戒律是道教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去恶为善的具体化、操作化程式,是全方位的对“德”的诠释。唐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十二部义》说:“戒者,解也、界也、止也。

  • 标签: 道教戒律 伦理观 《道教义枢》 伦理道德 道德原则 宗教
  • 简介:在宗教工作中如何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促进宗教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结合无锡市宗教工作实践,作以下探讨。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法治思维,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按照法治的理念、角度和逻辑来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本质要求。

  • 标签: 宗教工作 行政执法 行政许可 宗教活动场所 工作方式 权力行使者
  • 简介: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其传播过程相始终,但清代禁教时期,在与西方传教会之间的联系纽带出现断裂的同时,中国天主教群体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得天主教本土化的特征更为突出:中国天主教徒自立堂口,建立基层教会组织进行自立性传教;宗教活动设施乡土化特征明显;宗教仪式充满神秘性;习教仪式民俗化色彩浓厚;传教士通过"造神"来维持信徒的崇拜;主动介入民众生活,关注民众现实需求,等等。

  • 标签: 禁教 天主教 本土化 传播方式
  • 简介:宗教合法性是现代社会及其制度分化的产物。传统社会之中,由于宗教对于一个社会价值道德体系乃至政治法律观念的普遍影响,宗教的合法性问题在中世纪之前并不存在。^①只是在现代社会的分化过程之中,宗教与政治的分离才会导致宗教合法性问题的产生。所以,宗教

  • 标签: 宗教合法性 日本 《宗教法人法》 政治 政教关系 宗教组织
  • 简介:战后日本宪法规定的"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原则,为新宗教的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宗教为争取现世利益和提高教团地位,纷纷加入参与日本选举政治的行列,成为战后日本新宗教运动的一个重要动向。日本创价学会为取得更大的政治利益,成立了公明党,其他新宗教教团也相继成立政治联盟,以支持赞成本教团教义或与本教团的政治理念相一致的政党候选人。目前,这些新宗教团体已成为日本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其对日本政党政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宗教参与日本政治活动这一现象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其对日本社会及政治的影响和作用。更多还原

  • 标签: 新宗教 政治 参与方式 动因 认识
  • 简介:战后日本宪法规定的"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原则,为新宗教的迅速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宗教为争取现世利益和提高教团地位,纷纷加入参与日本选举政治的行列,成为战后日本新宗教运动的一个重要动向.日本创价学会为取得更大的政治利益,成立了公明党,其他新宗教教团也相继成立政治联盟,以支持赞成本教团教义或与本教团的政治理念相一致的政党候选人.目前,这些新宗教团体已成为日本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其对日本政党政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宗教参与日本政治活动这一现象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其对日本社会及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 标签: 新宗教 政治 参与方式 动因 认识
  • 简介: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 标签: 初期道教 初期基督教 现世性 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