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宗教主要是作为统一战线问题而不是作为意识形态上你死我活的问题来对待的。这体现了毛主席、周总理、党中央的一贯教导:在宗教方面,中心任务不在于所谓“同宗教作斗争”,进而削弱消灭宗教,不在于使有神论者转化为无神论者,而在于求同存异,加强同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的团结,而把人们信仰上的差异放在互相尊重的范围之内。正像周总理一九五七年所说:“不管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大家一样能够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人的思想有各色各样,只要他不妨碍政治生活,不妨碍经济生产,我们就不要干涉。”宗教工作上这一高举统一战线的观点,是和人们对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分不开的。

  • 标签: 宗教信仰 鸦片 宗教问题 宗教工作 1985年
  • 简介:恶的问题是哲学上的重要议题。本文在犹太一基督哲学背景下讨论此问题。首先对恶的问题作精确的哲学表述,介绍矛盾版本的恶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自由意志辩护。对于证据或归纳版本的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怀士察(StephenWykstra)所提出的Noseeum论证,说明无法否定证据的恶背后有可能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犹太一基督传统的类比神正论,并说明接受这种神正论的局限。本文的结论是,就哲学论证而言,两种版本的恶的问题都可以在犹太一基督信仰内部得到消解。

  • 标签: 自由意志辩护 神正论 犹太教 基督教
  • 简介:序言中国佛教具有被称为判佛教的一面。由于释尊教义未按说法顺序就适时地东传到中国,所以顺序和释尊说法的意义在中国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国经过翻译接受时代,至隋唐迎来判论盛行、诸宗成立的时代。虽然宗派在隋朝以前业已成立,却为学问宗,与隋以后的各宗大相径庭。净土始于东晋慧远,至隋唐才得以独自展开。本文将就中国净土的展开对日本净土的影响、尤以判论为中心进行阐述。

  • 标签: 净土教 隋唐 日本 中国 序言 佛教
  • 简介:本文对国外正在流行的宗教对话理论和主要观点做了基本介绍。认为西方的对话理论多是从基督的理解出发,将佛教的基本教义用基督的神学来附会,以至于远离了佛教的本义。佛教的对话理论,是以佛教本位出发,对基督采取了批评的态度,或者是“恰当的解释”。这些对话的理论存在着历史与现实中的文化偏执,要走出这种偏执,才能看见世界宗教对话的曙光,而这个基点,就在于是我们找到双方的“同等重要”的话语。

  • 标签: 基督教 佛教 宗教对话 西方理论
  • 简介:▲去年,湖南南岳佛教界集资二万多元,按原样修复了南岳佛教开山祖慧思和尚“三生塔”。传说基思三生都曾在南岳修行,其门徒找到他的三生遗骨合葬一处,故有“三生塔”之称。该塔历代均有修葺,被认为是“南岳佛教一绝”。(龚细衡)

  • 标签: 南岳 佛教界 慧思 清定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 露堂
  • 简介:莆田,一座闽中地区的文化名城,古往今来,出了不知多少的仁人志士、名儒大员。直到今天,莆田依旧是福建省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且,保留了许多具有闽越地区传统特征的民俗文化,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研究团体到莆田进行传统文化的考察。

  • 标签: 福建 莆田市 民俗文化 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三一教”
  • 简介:摩尼,旧译“明教”、“明尊”、“末尼”、“牟尼”。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三世纪由一个名叫摩尼的人创立。他在琐罗亚斯德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佛教、诺斯替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以二宗(即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意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论为根本教义。最高的神是四位一体(察宛、光明、威力、智慧)。三至十五世纪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约六至七世纪传人中国新疆地区。

  • 标签: 摩尼教 印度教 日本教 泉州市 中国 福建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基督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关注了。迄今为止,他们已经通过翻译和写作出版或刊发了为数可观的有关专著和论文。可以说,对基督与中国社会近、现代发展史的关系的研究已蔚然成风。但是,作为中国教会一员,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研究从总体上看还只是综合性历史研究的派生,它们所关注的大多还局限于中外关系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离中国基督史的研究还存在相当距离。

  • 标签: 中国 基督教史 传教土 文献史料
  • 简介:基督问世已有2000年的历史。还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针对基督的发展史指出它“成了第一个可行的世界宗教”(《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如今基督拥有教徒约20亿,遍布全世界,已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宗教。面对宗教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对基督要有所了解。江泽民同志曾希望党内的同志能学一点宗的常识,读一读马列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经典 2000年 江泽民同志 世界宗教
  • 简介:,亦称相判释,就是对如来教导众生的各种言论进行分门别类,组成体系,并予以解释。南北朝时期,佛典译传既广,经论由之大备,在比较、鉴别、吸收、消化其义理的同时,为突出某一种经典并协调与其它经典之间的矛盾,遂形成了许多种判教学说。这些判教学说就成为天台判教理论得以形成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准备。

  • 标签: 南北朝 判教 天台判教 教相判释 中国 佛教
  • 简介:白莲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秘密宗教组织,与佛教的净土宗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本文通过南宋茅子元创立白莲,佛教对白莲的批判,初创时白莲之教义,白莲戒律、组织与正统佛教之异同,元代白莲传教与禁,白莲的被禁与复,以白莲为名的初期造反活动,元末香会、白莲与农民大起义之关系等问题的考察,揭示了宋元时期白莲创立传播的历史实况,并就白莲的性质和特点作出独到分析。

  • 标签: 白莲教 茅子元 弥勒信仰 白莲忏堂
  • 简介:2004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与上海市反邪教协会联合召开了“转型社会中的新兴宗教、邪教学术研讨会”。我们将陆续刊登会议提交的论文。与读者共享,希望就相关领域继续深入展开研讨。

  • 标签: 民间宗教问题 中国 天地门教 弘阳教 宗教信仰 宗教庙宇
  • 简介:牟宗三先生基于宗密的禅一致论,提出了以慧能禅与天台相匹配为最高的新禅一致论,其基础在于以存有论为核心的哲学立场.但牟先生此理论有三点可质疑之处:判标准转移、内之外别传与牟式禅一致论之不足.经过质疑之反思,牟先生仅关注佛教义理的判标准被拓展为兼顾佛教义理与修行证悟的新标准,并依此判,得出禅宗较之天台宗更为圆融的结论.

  • 标签: 牟宗三 禅教一致 摄禅归教 摄教归禅
  • 简介:要想找对人,先要成为对的人。即便你山穷水尽,上帝能使你柳暗花明;即便你穷途末路,上帝能使你峰回路转。对不同的看法要包容,对别人的过错要宽容,对自己的得失要从容。

  • 标签: 精彩语录 了真
  • 简介:本文作者是一位资深的宗教研究学者。本文对巴哈伊的介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宗教的窗口,希望本文对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认识其它宗教,并与其它宗教和睦相处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巴哈伊教 简介 宗教研究 世界宗教 和睦相处 和谐
  • 简介:一众所周知,日本净土绘画的开展,有描写西方极乐净土景象的净土变相图,有念佛行者于临终称念佛号、期愿极乐往生,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等圣众现前的来迎图,大多是在十世纪以后制作的。事实上来迎图在形式上也很复杂。这些多种形式的来迎图正是日本净土绘画的特色。来迎图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被称为来迎图终极的《摄取不舍曼陀罗》,或被认为与来迎图不同的《二河

  • 标签: 往生 阿弥陀三尊 净土变 光明寺 十六观 实际寺
  • 简介:传统以来谈论智判者,皆只以智分立了“显露”和“秘密”两种“不定”。本文追溯“不定”的源流,指出智对“不定”有多种不同的论述,而且体现了其“圆融”和“观并重”的教学精神,以补传统讲法之不足。

  • 标签: 《大正藏》 “渐” 偏方 金光明经 “顿” 《般若经》
  • 简介:民间流传的苯手抄本文献种类庞杂。《蝙蝠经》是其中以动物命名的一类经书中的一种,具有宗教神话故事和仪式文本的双重特点,它以苯历史文化人物贡孜神变王和蝙蝠帕旺贡布之间的对话形式完成文本叙事,赋予蝙蝠多种动物的集合特性。蝙蝠在苯中扮演沟通神人之间的使者和证人的角色,苯经书和东巴文献对蝙蝠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二者宗教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苯与东巴等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之间关系的认识。

  • 标签: 民间苯教 《蝙蝠经》 蝙蝠 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