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知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去探望,总理和老教授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老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

  • 标签: 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 伊斯兰教 温家宝总理 自然和谐 知名学者
  • 简介:2016年11月21—23日,“自然灾难·宗教·人文关怀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的近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受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所长委托,周冶副所长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辞。李刚教授、詹石窗教授、木村敏明教授、陈建明教授及高仓浩树教授依次作了主题演讲。会议围绕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的主要议题及代表性观点大致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宗教文化 自然灾难 人文关怀 综述 四川大学
  • 简介:一月十日,深圳电视台在“品茶论道”栏目中播出的内容有论及宗教、禅宗、六祖等问题,其中说“六祖慧能,斩断手臂,鲜血满地五祖才收其为徒……”不知所谓,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到过少林寺,看过当年慧可断臂立雪的地方的人,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 标签: 六祖惠能 慧能 深圳电视台 少林寺 宗教 禅宗
  • 简介:我们要分享的第二部分,我希望能够深化我所讲过的第一部分的内容。我的目的是要帮助你们能更完全把握我所提到的关于教牧辅导的首要基本原则——善于倾听人对我们所讲的。我想再次以提问来开始,在教牧辅导中我们要听的是什么?你们可以回顾我对该问题的回答有以下三个方面:我们倾听故事;倾听感受;以及倾听行为模式。我现在想要回到以上三个方面,讲得更

  • 标签: 讲故事 牧师 心理学 家庭 感受 行为模式
  • 简介:基督教圈子中,不少信徒都有敬虔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在教会积极参与侍奉的信徒,他们对人充满爱心,又长期忠心地参与教会各样工作。但是当教会人士与其他教会弟兄姊妹接触,彼此合作时,能做到合一侍奉、彼此配搭的例子却较少;而关心教会外的小区、积极地在公共空间作见证的可能更少。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 标签: 大众 关怀 教会 基督教 信徒 侍奉
  • 简介:起源于欧洲的临终关怀理念,其宗旨是帮助各种临终患者能够在身体舒适、心情平静安宁的情况下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给予临终者家属以适当的安慰,使他们获得精神支持,从容地接受现实,最终让“逝者魂安”“生者心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临终关怀其实就是不同族群关于死亡的文化体验仪式。

  • 标签: 临终关怀 哈萨克族 传统 文化人类学 精神支持 文化体验
  • 简介:尽管直至1967年英国的圣·克里斯托弗救助院(St.Christopher’sHospice)的建立,才被学术界普遍视为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兴起的标志,其创立者桑德丝(Dr.CicelySaunders)被奉为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创始人[1],但是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无法脱离于基督教的文化场域,就其源头而言依然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

  • 标签: 文化场域 Saunders 克里斯托弗 世尊 桑德 菩萨道
  • 简介:栖岩寺人文历史概览姚雅欣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东南25公里的中条山,素以“河中诸寺胜赏之最”的形胜景观闻名,更以其悠久、丰富的人文历史而著称,在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栖岩寺的建筑虽然多已毁弃,但从现存碑刻、文献资料考证,参诸部分实物资料,可...

  • 标签: 历史概览 人文历史 隋唐时期 舍利塔 中条山 《大智度论》
  • 简介:前言中国人很喜欢过节,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也不少,除了比较传统的,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还有一些比较新潮的本属于西方人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记得小的时候,很盼望过节,因为过节了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有零花钱。现在长大了,依然喜欢过节,除了可以放假休息,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热闹、乐享天伦之外,就是会收到很多祝福,不论是远处的、近处的;新朋旧友、亲戚邻里;通过口头的、电子的方式传递着彼此的祝福。不论如何,这是一个表达美

  • 标签: 拿俄米 路得 摩押 就这样 耶稣基督 小说写作
  • 简介:至明代,地处贵州铜仁地区印江江口的梵净山已有兴隆的佛教活动。其时,因得明神宗母亲作佛法外护,山中各处均有起寺造塔的记载。万历神宗皇帝(1573-1620)的母亲姓李。这位李太后虔诚信佛,她的兄长李国舅更是时时“思慕三宝,渴仰出家求道”。于是皇家出钱出力在梵净山为他开山建寺,供其作清修道场。鼎盛时

  • 标签: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梵净山文化 贵州 佛教活动
  • 简介:天亚社韩国仁川讯)在仁川教区的“分享希望”社会福利中心开办半年以来,超过六百名失业人士前往登记,中心每天又为八十名失业工人提供午膳。该中心秘书韩相旭1月9日向天亚社说,中心于去年7月14日开放初期,每日只有10至20名失业人士到访,现在于增已平均每日...

  • 标签: 福利中心 失业问题 失业者 韩国 午餐 创造就业机会
  • 简介:伊历1424年朝觐期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共组织约4700名各族穆斯林前往沙特参加正朝。朝觐人员于2004年1月5日至15日,自北京、乌鲁木齐、昆明三地,共乘坐20架包机前往麦加圣地履行朝觐功课。自有组织朝觐开始以来,这是中国伊协组织人数最多的一年。为了搞好新形势下有组织的朝觐工作,中国伊协千方百计提高朝觐服务

  • 标签: 胡锦涛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宗教工作 朝觐功课
  • 简介:2004年6月12日在无锡灵山召开了主题为“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的研讨会。江苏与上海社会学界的专家与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佛教研究学者首次合作,进行跨学科的探讨,研究佛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功能,佛教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佛教的社会关怀意义等论题。会议开幕式上,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无锡市政府、无锡市委统战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到场致贺并作指导。

  • 标签: “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 无锡市 灵山 赵朴初 江苏省梵音团 佛教音乐会
  • 简介:连登居士早植善根,少年信佛,礼觉汀老和尚为师,研究佛法。曾随董岳琳老居士学医兼研诗赋。后从胡根天等名家学画,又从秦咢生等名师学习书法,深得名师指教,自己又勤学汉隶魏碑,并攻钟、王、赵等书法,能会融诗、书、画三艺于一体,功底深厚,

  • 标签: 居士 禅心 书画 秦咢生 书法
  • 简介:人们在追求健康和延缓衰老的努力中,往往借助于医药或医疗技术,其实如果注意发挥人类固有的自我防卫的天然本能——重视调控情绪,做好自我保健可以产生开启健康人生的重要作用。多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和药物,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情绪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情绪兴奋产生于大

  • 标签: 养生保健 情绪 心态 身体素质
  • 简介:江苏省镇江市是我国伊斯兰教传入较早的地区之一,唐朝初年就有来自阿拉伯、波斯地区的商人前来贸易、经商,并建有清真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镇江府志》记载:“清真礼拜寺系唐贞观二年(628年)始建于仁安坊阜民街,明洪武间毁后再建。”宋元时期,在镇江定居的穆斯林人口大增,米芾、萨都刺等一大批回族官员在此留下了清廉的政绩和无数传世书画作品。

  • 标签: 镇江市 清真寺 人文 历史 唐朝初年 伊斯兰教
  • 简介:2004年7月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和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社会转型期的传统宗教与社会关怀》学术会议,特邀请无锡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国平先生作主题报告,该报告为我们研究当代宗教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根据作者整理后的文稿略作删改。

  • 标签: 佛教文化 人文关怀 社会道德 灵山 慈善基金会
  • 简介:佛教临终关怀的生命思想,乃立基于个人生命的“广度”,由佛教信仰的角度切入,对个人整体生命的“深度”作身、心、灵全面的关怀,同时对社会提供应有的照应。本文指出佛教临终关怀应该具备三大特质:其一,关怀的方式:透过深度心灵对话、协助接受死亡、缓解临终恐惧、开展内在佛性力量,不断趋向证悟菩提;其二,关怀的范畴:始于发病的治疗,历经往生前后的救度,以至亲属的悲恸辅导;其三,关怀的层面:照顾病人身、心、灵,以及对社会的照应。研究者不断地藉由《药师经》所蕴含的生命思想内涵,作出交叉论述,指出《药师经》深具上述佛教临终关怀的三大特质,并且阐述药师佛的生死智慧确实完整融摄佛教临终关怀的生命思想。

  • 标签: 临终关怀 安宁疗护 中有 五蕴 药师经
  • 简介: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信仰的主流,因其专注彼岸之往生,故曾被讥为“专属送死之教”,然而正是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净土宗在临终关怀和终极关怀上的殊胜。这里主要是从心灵抚慰角度来阐释净土宗于临终关怀方面的价值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 标签: 生死观 净土宗 往生 临终关怀
  • 简介:斐奇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神学带有浓烈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梳理斐奇诺的人文主义思想背景和主要特征,介绍了他的非主流人文主义享乐观、人生的目的在于回归上帝的论断和提倡"古代神学"等三大人文主义特点,初步说明了其基督教人文主义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 标签: 斐奇诺 基督教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享乐观 古代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