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松潘地区苯教中"大鹏鸟"形象大量出现在神像背屏正上方、苯教寺庙屋檐正脊中部和庙宇内的柱头上,表明其在苯、佛融合中强化的护法神身份。该形象在上古时期的汉文化、苯教和印度教记载中相似度较高,后进入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不同的传播背景中又发生了变化,且演变轨迹及成因,随着民族的迁徙而复杂难辨。本文试从现存岷江上游松潘地区苯教寺庙的踏查资料中,考述大鹏鸟形像特征多元生成背景,并探寻变化的根源,认为大鹏鸟在多元信仰中具有重要的调和作用。

  • 标签: 松潘 苯教 佛教 大鹏鸟 多元文化
  • 简介: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天主教神职队伍越来越年轻多元,而且新加入到宗教生活中来的成员更倾向于传统的宗教生活和衣着方式。据设在华盛顿的“使徒应用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美国宗教社区的人员组成以及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项由“全美宗教职业会议”授权从事的研究显示,各个年龄、各行各业的男女继续蒙召过一种奉献的宗教生活,而且新一代成员对天主的敬拜、特质以及集体生活重新表现出欣赏的态度。

  • 标签: 天主教 多元化 美国 神职 宗教生活 生活方式
  • 简介:在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社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村落到城市并日趋多元的研究过程,研究领域日益广泛;现在的社区研究有对经典田野点的再研究,也有对新形势下相关问题的多元研究。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典民族志中的村落之一——山东青岛台头村一直是社区研究的实例和典范。台头村是传统的中国北方村落,是社区形式的一种。这个位于胶东半岛的海边村落从第一次为人所知到现在的几十年间经历了许多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同时它也目睹了社区研究方法在中国的产生和本土过程以及多元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社区研究 再研究 多元化发展 台头村
  • 简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以下简称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由上万个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印尼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官方承认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

  • 标签: 宗教信仰 印尼 东南亚国家 印度尼西亚 伊斯兰教 共和国
  • 简介:关于伊斯兰与多元主义的关系,美国著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SeyyedHosseinNasr)已从宗教多样性和伊斯兰内部的多样性进行过深入的阐述,还有大量作品阐释过特定背景下多元主义的存在条件:在先知时代和《古兰经》的启示里,在伊斯兰与其他信仰群体关系的整个历史中,在当代世界的伊斯兰内部,在穆斯林反思自身文化位置的美国文化境域。

  • 标签: 美国文化 多元主义 伊斯兰 穆斯林 学术争鸣 《古兰经》
  • 简介:本文尝试采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剥离的方式对回族民居进行梳理和呈现,即从全国范围内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到'围寺而居,以坊而治'的传统聚居社区组织方式,再到'形散,神不散'的具体民居建筑,三个层面呈现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三大特征

  • 标签: 回族 民居 建筑文化
  • 简介:以道信与弘忍为标志性人物的东山法门继承了菩提达摩的禅学精神,启发和成就了中国早期禅宗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六祖惠能。东山法门将在达摩禅学中居于首要位置的佛性本体归结为自心本性,并且试图以“守一”和“守心”的方便形式为普通一般根器的学人提供一种可以普遍遵循、并且贯彻始终的修习模式。东山法门是以“守一”或“守心”的方便形式来贯通本来清净的心性本体与扫相离妄的般若空观的方法和精神的。后来惠能继承了东山法门“即心是佛”的心性本体思想,同时非常强调自性本有般若之智,以佛性本体与般若方法在当前一念心上的直接合一,扬弃了“看心看净”的方便模式,基本上完成和构筑了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论和实践特征

  • 标签: 守一 守心 看心 看净 佛性本体 般若方法
  • 简介:家庭伦理指家庭中的伦理关系及调节原则,是社会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人格塑造和家庭和谐的根本性问题。中亚东干人来源于分"三波"由中国境内迁居中亚的回族,(1)目前主要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有少量分布,人口约16万人。

  • 标签: 东干人 伦理特征
  • 简介:“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等大德倡导以来,经过近百年的探讨、实践和弘扬,已经获得佛教界和社会各界的赞许和认同,成为当今全世界汉传佛教界共同举扬的旗帜,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宝贵的智慧结晶”.“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涉及到对佛陀本怀的准确把握和对佛教弘传历史、佛教现状的清醒反思,更需要对现代文明乃至未来社会的特质、走向进行深刻洞察.“人间佛教”的提倡、实践与弘扬是当代全球汉传佛教界的“集体智慧结晶”,因此,梳理“人间佛教”的内涵与发展,深化“人间佛教”的思想,这是佛教界、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命题.

  • 标签: 一体并行不悖 人间佛教史 佛教史观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汉藏佛经翻译大家及其所提理论的历史梳理,归结出汉藏佛经翻译理论的三个共同特性。汉藏佛经翻译理论所具有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当今经典翻译同样具有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 标签: 翻译理论 汉译佛经 藏译佛经
  • 简介:本文阐述了道教善书与一般善书之间的关系,指出道教善书属于民间善书的范畴,有着民间善书的共性。但道教善书又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本文对道教善书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道教善书的三个主要特征

  • 标签: 劝善书 道教 藏外道书 道德教化 三教一理 暗室灯
  • 简介:陈育宁、汤晓芳在2007年第4期《西北民族研究》上发表文章《回族古代宗教建筑的文化艺术特征》。文章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研究了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作者认为,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从这个视角,

  • 标签: 宗教建筑 艺术特征 建筑文化 回族 古代 《西北民族研究》
  • 简介:苗族有一定数量的女神祭坛,分布于苗族社会的私人空间及公共空间。相对来说,私人空间的祭坛数量较多,且遗存完好,带有极强的“家为巫史”之遗风;苗族女神祭坛相对于苗族女神数量来说,神多坛少,有神无坛的情况明显;从其筑建规制看,多简易粗糙,有坛无庙,或坛多庙少的情况突出。苗族女神祭坛的空间设置具有圣俗时空转换的意义,可透视苗族早期社会的生命状态,是寻找和辩识苗族远古时期人类始祖的标识,其变迁映照出苗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 标签: 苗族 女神祭坛 空间设置
  • 简介:萨满教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原始宗教,在萨满教研究中,“萨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在分清对于萨满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定义之基础上,阐释了萨满的宗教特征,提出中国南方汉族地区也存在着萨满和萨满教。文章进一步认为萨满教应该归属民俗宗教的范畴,同时不应该与巫术混为一谈。

  • 标签: 萨满 民俗宗教 巫术
  • 简介:一、汉语系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概念随着称呼的变化——由唐代的"蕃商胡贾"、五代的"蛮裔商贾"到宋代的"土生蕃客"或"五世蕃客",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渐渐完成了中国、本土的历程。"在唐代,伊斯兰教多少还有点侨民宗教的性质。而在宋代,伊斯兰教则是中国人的宗教了。"[1]元代,色目人(以穆斯林为主要成分)地位较高。"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汉语系 蕃客 有元一代 胡贾 苏非主义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高雄清真寺外籍穆斯林群体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在宗教文化差异与融合上进行探讨。台湾是一个多元宗教与文化融合的社会,1989年台湾开放聘雇外籍劳工,其中尤以印尼外籍劳工占大多数,其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因此使得台湾伊斯兰教文化逐渐多元,此一现象及特点成为台湾独特的伊斯兰教文化。本研究透过考察高雄清真寺后发现,台籍和外籍的穆斯林群体之间的互动与文化结合,不因地域或文化的差异而产生距离,反而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而缩短了彼此距离,进而更快地增进双方的融合及适应。期盼解读及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及过程,能提供学界一份对台湾伊斯兰教的微观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教在台湾社会的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教 高雄清真寺 穆斯林 多元宗教文化
  • 简介: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是红水河流域壮民族舞蹈及信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原始舞蹈文化的遗存,是舞蹈的历史积淀。文章阐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具有特色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在祭祀仪式中,巫师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具有民俗性、民族性、地域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等特征以及健身娱乐价值。这些舞蹈与传统体育结合发展,在壮族传统舞蹈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类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 标签: 红水河流域 原始宗教 祭祀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