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游香港,绝大多数人不可忘怀的是它的繁华和富贵,然而,我的香港之行,撞击着灵魂的却是一颗树,一棵见证香港百年历史的榕树。

  • 标签: 香港 城市 榕树 娄底市 长沙市 城市规划
  • 简介:一、历史的佛教与当代的佛教今天,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中国佛教在21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和探索成果,希望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真实、全面而富有活力的中国佛教。首先,我想把21世纪的中国佛教放置于更深远的历史时空中。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佛教现状,实际上是中国佛教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来自于过去,预示着未来,并非一个孤立的片段。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教教育 中国佛教界 佛学研究 汉传佛教 人间佛教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历经了二千多年沧桑变化,为我国人文、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佛教造像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和时代的延续。从魏晋南北朝的瘦骨清像,到隋唐时期的雍荣华贵、宋代的朴素内敛、明清时代的浮华繁复诸相,在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中,都能追寻到一定的历史印记,无不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

  • 标签: 佛教造像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 代的延续 隋唐时期 佛教传入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历经数千年沧桑演变,为我国人文、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佛教造像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和时代的延续。从魏晋南北朝的瘦骨清像、隋唐时期的雍荣华贵、宋的朴素内敛,到清时期的浮华繁躁,在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中,都能追寻到一定的历史印记。无不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

  • 标签: 佛教造像 国人 浮华 印记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 简介: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荟萃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艾丹·索撒尔在《城市理论与中国城市》中说,中国具有“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的未曾中断的城市文化传统”。而中国古代道教的城市观,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化传统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城市观 道教 文化传统 古代城市 人类文明 精神文明
  • 简介:壮族麽教是以布麽为其神职人员、以司麽为其主要经典、以古麽为其主要宗教活动的壮族原生性民族民间宗教.当前壮族麽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壮族 麽教 现状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就一直探讨这样一些问题:鬼到底是什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如此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总是萦绕着人们的头脑,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这世界上没有鬼,为什么鬼的各种传闻会在人们耳朵边时时可以听到,如果这世界上有鬼,可是又有谁亲眼看见过鬼呢。

  • 标签: 鬼文化 鬼观念 观念形态 灵魂 亡魂 传统文化
  • 简介:现代日本社会存在着寺院、神社、教会等多种形式的宗教,而这些宗教的成立及其活动都将接受日本法律的制约和保护.简言之,一所寺院如需展开正常的宗教活动,首先在法律上必须接受作为"宗教法人"的核准并获取"法人"资格,其次此寺院必须在寺院规章中注明其为受法律保护及约束的"宗教法人".以下将简述日本宗教法人之现状.

  • 标签: 宗教法人 日本宗教 法人现状
  • 简介: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按城乡联动、城乡结合的原则,改变城乡分割和城乡分治的做法以及重城轻乡的倾向,维持城乡两大经济社会结构的平衡,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系统,建立新型城乡协调关系。近三四十年来,经济发达国家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普遍出现向农村扩散工业,就地发展非农产业或实行兼业的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趋势。

  • 标签: 城市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 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美国 经济社会结构
  • 简介: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穆斯林社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设穆斯林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城市穆斯林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着相关部门重视不够、穆斯林分散居住容易成为社区服务的盲点、社区情况复杂、一些基本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等问题。本文认为,只有(1)城市宗教管理部门重视并拨付适当经费;(2)伊斯兰教协会成为社区服务的主体;(3)充分发挥伊斯兰教职人员和清真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4)引导广大穆斯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服务,满足穆斯林各方面社会需求,才能够建成城市穆斯林和谐社区。

  • 标签: 和谐社区建设 穆斯林 大城市 和谐社会建设 伊斯兰教协会 南京
  • 简介:1月31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天主教“清洁及健康生活运动”组织发起主题为“丢弃垃圾,物尽其用!”的标语创作及照片故事比赛。比赛旨在提高年轻一代,尤其是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清洁及健康生活运动”于2006年1月以民间组织的形式成立,致力于推行2005年印尼天主教会全国教务会议所作出的一项决议。该决议呼吁以行动遏止环境恶化。

  • 标签: 民间组织 天主教会 环境问题 印尼 健康生活 印度尼西亚
  • 简介:纳雍作为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县份,解放以前,统治者历来“都以这片地区鸾远,鞭长莫及,治理困难”为由,常采取羁糜管理,根本谈不上促进地方建设与发展。

  • 标签: 民族地方 现状 解放以前 地方建设 多民族 统治者
  • 简介:在"道法自然"的核心美学原则指导下,道教发展出了自己的山居生活模式,营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社会、与自然相亲、天人合一、独具一格的理想环境。本文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山居模式的三重意义:首先,它象征着以"道"为最高标准的神圣空间,是修道者最终的归宿和"家园";其次,园林对山居的重构突显出山居环境保真养性、自然天放的审美价值,反映了好道者的环境审美理想与人生境界;第三,道教以一种"介入"的审美方式使山居的生态美学维度从生态平等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展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美学追求。

  • 标签: 道教 山居模式 环境美学
  • 简介:投资软环境的优劣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大,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工程相继上马,西部地区“硬环境不硬”的局面已有所改观,并有望在今后5年至lO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较为滞后,“软环境太软”仍是多数投资者对西部地区的评价。

  • 标签: 西部地区 投资环境 地方经济 政府职能
  • 简介:去寺院,正好赶上做消灾法事,看着诸位师父和众居士认真虔诚的样子,突然想起了刚从书上看到的经忏佛事的弊端和许多师父对经忏佛事的反感。有的师父甚至发誓说,宁可饿死,一辈子决不从事经忏佛事。其实,从民国以来,对经忏佛事的批判,何曾一天停止过,而经忏佛事又何曾一天停止过。想到这些,感慨万千。深入思索,发现经忏佛事也有其合理性啊,毕竟,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如果克服弊端,如法举行,有问题的经忏佛事完全可以变成合理的经忏佛事。

  • 标签: 佛事 历史 两面性 寺院 法事 虔诚
  • 简介: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存在,也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有悠久的历史和广大的信徒,根据国外有关统计,现今世界上基督教徒约20亿,穆斯林约12亿,佛教徒约3.6亿,印度教徒约8亿,犹太教徒约1400万,新兴宗教的信奉者约1.2亿,全世界61亿人口中约80%的人信仰

  • 标签: 上海宗教网站 管理对策 宣传工作 办网宗旨 网上宗教活动 自主自办教会
  • 简介:湖北省东南角的黄梅县索有“小天竺”的美誉。“佛教大事问黄梅”更体现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历史上,黄梅是一个佛教国,在方圆不大的地界内,禅宗四祖道信大师设道场于双峰山(又称西山),五祖弘忍大师接受四祖衣钵后设道场于东山,其后,六祖慧能与神秀竞偈于东山寺,得传五祖衣钵。1994年11月,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梅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禅宗应初创于道信,形成于弘忍,发展于慧能”的观点。照此观点,黄梅无疑成为最重要的禅宗胜地。

  • 标签: 禅宗 慧能 中国佛教 大师 国际学术研讨会 渊源
  • 简介:按照“三步走”战略目标,2050年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的国家的水平,初步实现现代经,城市化率届时将达到70%-80%,这意味着2000年至2050年的50年中,我国需有7.2亿——8.8亿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分流农民、减少农民、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农民变市民,成为一项战略任务。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民族工作 2050年 “三步走” 2000年 战略目标
  • 简介:关于道教现状和弘扬道教问题的思考张继禹道教以阐扬真常自然之道为深旨,践行济世度人之宏业,为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同时也是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载体,道教与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共生息,并伴随华夏文明的步伐,迈进现...

  • 标签: 道教文化 道教现状 道教徒 现代文明 文化素养 道教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