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贺州大平瑶族乡仁喜坪盘瑶打醮仪式是道教醮仪民俗化与汉瑶文化交融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空间。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当下,盘瑶打醮仪式的基本要素得以传承的同时也发生了变迁,与道教醮仪、西南地区其他族群打醮仪式等均有差异性,但仪式本身所体现的祖先崇拜、鬼神观念等传统民间宗教的内核却是始终如一的。盘瑶打醮个案说明民俗文化空间仍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根基。

  • 标签: 盘瑶 打醮 民俗文化
  • 简介:佛牙是佛陀舍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佛牙崇奉在印度佛教中就已经存在,后随同佛教的东传一起进入中国.佛牙舍利在唐武宗以前主要是皇室崇奉供养,此后逐渐演变为公卿士大夫及高僧、信众开放式的供养形式,故今天发现的佛牙多为宋辽时期民间家族式瘗葬物.透过佛牙的大量面世和流传历史的追溯,使我们了解到宋辽社会各阶层舍利崇奉礼拜状况,对佛教历史文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佛牙 影骨 流传
  • 简介:敦煌冬安居资料的发现,有着重要意义。它证明,敦煌佛教不仅与印度律仪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更与中亚佛教律仪有深厚的历史关连。根据P.2807《七月十五日夏终设斋文》及P.6005《释门帖诸寺纲管》等内容的记载,使我们得知敦煌佛教教团,同印度及中原一样,在都司的组织及地方官府的参与下,每年举行管内僧尼结夏安居,并有解夏设斋活动。而冬安居亦是敦煌佛教教团年中行事之一,六时礼忏等构成了敦煌佛教安居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大正藏》 敦煌佛教 《四分律》 原始佛教 比丘 僧团
  • 简介:欧洲全称欧罗巴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东欧5个地区。欧洲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的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欧洲承袭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后又与基督教文明交融出光辉灿烂的西方文明。15世纪的文艺复兴,使欧洲的各种文艺形式都有辉煌的成就,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有惊人之作。

  • 标签: 考察学习 见闻 古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文化遗产 西方文明
  • 简介: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工作,学习和借鉴有关国家民族语文工作的先进经验,应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基金会的邀请,由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民族语文工作考察团”一行14人,于2007年1月24日至2月6日,分别前往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学习考察。笔者有幸参加前往,现将两国的部分有关隋况作简要介绍,以飧读者:

  • 标签: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学习 民族语文工作 多元文化 基金会
  • 简介:满族的家族祖先祭祀活动仍然保留很多传统习俗。续谱针对父系血缘关系,家神祭祀针对家族神灵系统,作为满族穆昆(家族)文化的一个范式,二者储存、传承的是族人与两套祖先关系的知识、人神之间与人们之间关系的秩序、群体性质、群体生活规则、个人道德约束等等信息。关于满族家祭祖先的理解应该是一种当地人的本土思维和民族志学者解释的产物,通过仪式类型的分析、叙述,或许可以传达出满族祖先信仰的某种真相。满族家族祭祀活动已经与其古老的传统有了差别。

  • 标签: 满族 穆昆 续谱 家祭 萨满
  • 简介:《瑜伽焰口》是寺院中最为广泛的法事活动之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本人旨在通过对河北柏林禅寺《瑜伽焰口》的音乐考察,进一步了解佛教音乐在不断的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依附、冲突、融合、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一种具有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柏林禅寺 瑜伽 河北 佛教音乐 中国化
  • 简介:本文利用人类学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以漠北回鹘人为主研究其宗教信仰文化的变迁过程,讨论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变迁,尤其是维吾尔人文化历史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宗教文化的变迁、当时居民对新皈依的伊斯兰教的态度、伊斯兰文化对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增加的新因素,居民作为新文化伊斯兰教的接受方式,如何对待传统与新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之间关系等方面。对维吾尔人而言,喀喇汗王朝时期接受伊斯兰教是成为维吾尔历史上的规模最大的第一次文化变迁时期。维吾尔人文化变迁模式可分为几个阶段,即信仰摩尼教时期,信仰佛教时期,信仰伊斯兰教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本文利用文化人类学文化变迁理论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

  • 标签: 宗教文化 文化变迁 文化的整合与重构
  • 简介:自韦伯以来,宗教与经济的关系一直广受讨论。在彝族的信仰体系中,自然神、鬼魂和祖先信仰表现出三类不同特点的经济理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神和鬼魂的影响力逐渐弱化,但祖先信仰的重要性则得到提升。综合而言,彝族宗教与世俗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化,先后经历了共生、分离和复兴三个时期。前述变化反映出当下彝族宗教与世俗经济的双向关联,以及与这种关联有关的发展困境。

  • 标签: 彝族 社会变迁 宗教世俗化
  • 简介:一、前言2001年,为了响应党中央“情系西部献爱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在省民宗委的倡导下,全省宗教界慷慨解囊,纷纷向西部省份捐款(与浙江省对口的主要有四个省、自治区:西藏、新疆、贵州和四川),普陀山佛协捐款达150万元。一年过去了,省民宗委认为有必要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实地考察。2001年9月3日至9月9日,由省民宗委钟小毛主任率领的浙江省宗教界代表团,赴四川省的广元市、阆中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我作为佛教界的代表,有幸参加了此次考察考察团共计五人,此外还有省民宗委干部郑国元、天主教金仰科神父、基督教汪吉生牧师。

  • 标签: 浙江 宗教工作 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
  • 简介:谭世宝在2007年第5期《佛教文化》上发表文章《天下名山僧开多的历史考察——以明末清初云南名山僧开多作典型例证分析》。文章认为,“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单句始见于元人文集中,“天下名山”多有佛教僧侣居处修行的寺院庵堂的现象,应是中晚唐以后才逐渐形成并引起文人关注的。作者提出,由于慧能等人的南禅宗及其各分支向边远的乡村山区的大发展,形成了不论是名山还是不名之山,佛教的建筑都比儒、道两家的多。

  • 标签: 名山 史考 《佛教文化》 明末清初 佛教僧侣 中晚唐
  • 简介:灵隐慧远是南宋佛教禅宗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高僧,学成于四川,弘法于川外,一生历住名寺,得到孝宗皇帝的数十次召见,门下弟子众多,法脉广布,远播海外。对慧远一生行实的考察无疑是研究灵隐慧远的重要部分。

  • 标签: 灵隐寺 慧远 行实
  • 简介:书松尼众寺院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唯一的一座尼众寺院,地处于德钦县奔子栏乡境内,距奔子栏乡政府西北方向28公里,位于行政村的一座象头山腰上,海拔2800米左右。传说此处是一头大象的头顶部,两侧山峦正好形为象耳,象鼻延伸到行政村以南公路的左侧。

  • 标签: 书松尼众寺院 云南 地理位置 佛教 修行制度
  • 简介:慧持(337—412),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庐山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大师的胞弟.曾与胞兄一起师从道安法师。太元六年(381),因为北方战乱,慧持随兄慧远南下,打算去广东罗浮山潜修,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庐山之清静,于是驻锡龙泉精舍,后在江州刺史桓伊的襄力助下建成东林寺并定居于此。

  • 标签: 历史变迁 大师 柴桑 中国佛教 江州刺史 东林寺
  • 简介:上海自1843年开埠,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了。昔日殖民地租界的十里洋场,如今已成为名闻遐迩的国际性大都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抓住了振兴浦东,发展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而伴随着新世纪上海新一轮发展的佛道教,也在悄悄地发生潜移默化的变迁

  • 标签: 上海 佛教 道教 社会慈善事业 人才培养
  • 简介: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西北民族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资源、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及严重的灾荒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①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诸多有识之士奔赴西北进行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做准备。在此浪潮中,女华侨林鹏侠亦不畏艰险,只身一人深入西北各省区,广泛接触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对西北地区的地理、资源、文化、风俗、社会等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民族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就林鹏侠西北行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在考察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一介绍,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示在民族危机、社会动荡的特殊时代里归国华侨林鹏侠女士这一壮举。

  • 标签: 民族危机 林鹏侠 西北考察
  • 简介:西藏那曲佛教代表团一行30人,由那曲佛协常务副会长吉中活佛率领,11月6日到我会考察了解我省佛教情况。在座谈中,省佛协副秘书长、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和吉中活佛介绍了各自的佛教工作开展情况。通过交流及情况介绍,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和了解,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开展双方交流和往来,以进一步促进佛教工作的开展。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邢越生,那曲地区副书记、副主席、民宗局局长也参加了座谈会。

  • 标签: 佛教工作 佛教协会 杭州市 浙江 西藏那曲佛教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