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介廉种子,官川开花,我要结果”是西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为追求自身价值目标而说过的极其重要的一句话。综观马启西先生的一生以及西堂发展的历史,他的追求,在其不懈的努力及西堂对智思想的继承与实践中得到了实现。

  • 标签: 刘智 马启西 西道堂 伊斯兰教
  • 简介:成都局治,在东汉因老子为张陵说经的传说而成为五斗米二十四治之一。在唐代开元中道士罗上清请章仇兼琼重修殿宇,并改局治为局化。而后王建据蜀,收局化起五凤楼。王衍又重建之,遂成名观。有宋之时,局观多次修整,殿宇辉煌。且屡有达官名儒奉祠于斯,以致诗文中每每言及,名重天下。承元乱世而毁,明人易址重修,清代毁而复建,几经周折,名气渐湮。加之无著名道士主管,今日已难觅局观之遗踪。

  • 标签: 玉局治 玉局观 建置
  • 简介:《老子想尔注》是三张五斗米古籍,是我们研究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下面就其“”和“诫”稍作阐述。

  • 标签: 老子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 资料 古籍
  • 简介:主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首先提出logos的观念,他主张万变的宇宙不离其“宗”,而logos就是统摄万有的原理。《约翰福音》中logos的中文译名多采用“”。Logos既有“说话”或“理性”、“规律”之意,又有“知识”或“智慧”之意。《约翰福音》导言的“论”是基督教论的中心思想,更成为早期教父思考上帝和基督关系的重要根据,成为新约神学乃至基督教神学基督论的重要基础。《道德经》以为其系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此书中的是其作者回应人内生命的呼唤、需要和盼望而引申出的理论,也是他在经验世界所领悟的道理的特性和功用归纳的总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约翰福音论和道德经论的异同来探讨二者的意义。

  • 标签: 《约翰福音》的“道论”《道德经》的“道论”
  • 简介:1月6日,西安市道教协会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听取了《西安市道教协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安排》、《西安市道教协会2015年经费收吏情况说明》报告和西安东岳庙教产落实的工作进展及相关情况,讨论并通过了增补匡崇然道长和贾法念道长为市道协副秘书长的决议。

  • 标签: 动态 道教协会 常务理事会 西安市 副秘书长 东岳庙
  • 简介:上海市道协召开六届五十七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3月18日,上海市道协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五十七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上海市道教协会宫观管理人才库管理办法(讨论稿)》,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回顾了上海市道协2016年2月份的工作。贵州省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3月23日,贵州省清镇市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清镇市道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及新一届领导班子。

  • 标签: 道协 道教协会 全国两会精神 代表会议 工作报告 管理办法
  • 简介:(一)参玄访、云游三清三清山位于江西省饶州、玉山县城北六十四公里,因京、虚、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山巅”故名。三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自古享有“三清绝尘器天下无双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之盛誉。相传三国方士葛玄重孙,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曾在三清山精思炼志悟道“葛洪修道”茅庐,现因年久失修,所存无几。但葛洪著《抱朴子畅玄》一书,完稿于三清山,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书成为后世道教重要经典。至今海拔1816m的三清诸峰,尚存当年葛洪的炼丹井、炼丹炉、飞仙台……

  • 标签: 葛洪 道教理论 道教名山 悟道 修道 经典
  • 简介:宗教与文学作为人之意识形态两类重要形式,其关系由来已久。在西方,宗教文学泛指:“具有重要宗教内容的文学”。宗教文学可分为五类:“其一,弘扬宗教信仰的基本读物;其二,陈述个人宗教意识的文学;其三,关于宗教主题的大众文学:其四,触及宗教问题而富于哲学和准哲理性的作品:其五,基本上是非宗教的想象作品,但是含有很多宗教的内容。”文学所展现的是非

  • 标签: 《玉官》 许地山 小说 宗教文学 人物塑造 基督教
  • 简介:先生大鉴:多年不见,弛想为劳。有自北来者,均说公大弘法事,无任钦动。兹有恳者,南京古林寺有龙藏③一部,内缺一百余册(详如另纸),不识此项版片归谁所管?能否开刷补缺?(开刷用何手续,回示务详)务祈指教。想菩萨量弘,当必不吝诲也。敬请安!

  • 标签: 徐森 玉函 森玉 版片 大鉴 古林
  • 简介:唐代天皇悟与龙潭崇信这两代禅师,在天皇禅系中属于开创丛林基业的一辈。虽然这两代禅师可供研究的文献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有限的文献资料,窥见这两代禅师艰苦创业的境况来,也仍然可以品味到这两代禅师的禅法与禅教作风来。

  • 标签: 佛教 天皇道悟禅师 唐代 禅法 天皇法嗣 《龙潭考》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尊师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各行各业都讲究尊师重。那么,人们为什么尊师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们重视所传的,所以人们尊师。“”是无形相可见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老师 道德修养
  • 简介:平常在家时,诸位也常常学习佛法,研讨佛法,但我们的研讨仅仅是理论推演,理论上的讨论,理论上的认识而已,受八关斋戒就不一样,是真正的要把佛法和世法与自己的生命结合在一起。

  • 标签: 开示 佛法 斋戒 生命
  • 简介:赵朴老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佛法不只是讲出世,还有许多是讲入世的,应该把有关入世法的论著加以搜集整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资粮。”朴老的远见卓识有待志士仁人去实现,而本栏则愿以一席之地聊供浅谈。浅谈,是指篇幅不大,题目不大,决非指蕴含不丰富、道理不深刻。我们力争每一篇都能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将佛法与人世密切联系,为“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做一份努力赵朴老在谈话中还提到革命先烈翟秋白。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便曾经说他自己之献身革命,恰恰是由于受到“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的影响。佛教思想能产生这样一种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有些人认为学佛便会消极,其实,原子能可以发电、治病,也可以杀人;原子能自身并无是非,是非都在运用的人身上。佛教思想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子能”?

  • 标签: 菩萨道 佛教思想 人间佛教 赵朴 世法 学佛
  • 简介:是《坛经》的根本主题。它与佛、佛性、自性、本心等词可以互换。、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它的本性是“无二”。的对立面是非,非主要是贪嗔痴等迷心。修道是从迷心到本心的过程,从迷心到本心的转变不需要漫长的修行,而是在一瞬间。从迷心回归本心即是得道、明心见性、成佛。成佛的状态是一个智慧的、充满爱的、自由的、快乐的状态。人成佛后,他所在的世界也就变成了净土。

  • 标签: 《坛经》
  • 简介:戒嗔生活的小镇,前段时间忽然流行起了跆拳,不过参与训练的却不是成年人,而是镇里小学的学生。

  • 标签: 跆拳道 冠军 成年人
  • 简介:古人关于书的阅读,只说是“书难读”一类话,对于读法,只说是“得诀归来好看书”一类话,意为书只有得到口诀后,才能一通百通,看个明白。传统观念中,口传是高于文录的。

  • 标签: 读法 阅读 口诀 初探 古人 传统观念
  • 简介:"《圣经》是人在圣灵感动下写出神的话来",这是我们基本信仰中对《圣经》的根本看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圣经》观。但是,在圣灵感动下的人,也就是圣经各卷的作者,又无一不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因而在他们写出神的话时,又很难绝对地摆脱其历史、文化背景,甚而无法摆脱其性格与文笔的特

  • 标签: 圣经 文化背景 上帝 希腊文 圣灵 希伯来
  • 简介:每论及《道藏》源流,咸谓六朝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分道教经书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继之有“孟法师”撰《纬七部经书目》,以“四辅”佐“三洞”,即以太玄辅洞真部,以太平辅洞玄部,以太清辅洞神部,正一兼辅诸部,总称为七部经书。然则,“孟法师”究系何许人,名叫什么,史籍记载不详,因之后世说法不一,亟待考证。

  • 标签: 道教义枢 孟景翼 陆修静 孟智周 洞真部 正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