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海中,远远望去,仿佛航行在云雾中的仙舸,又像尊海上卧佛。从普陀山到洛迦山,机动船约半小时航程,山岛虽近在咫尺,但途中水势澎湃,海浪起伏,古人传说须经过“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小岛孤峙海中,四周礁石嶙峋,千姿百态,像数不清的玉色珊瑚围绕仙山。

  • 标签: 南海 自在 普陀山 方能 古人
  • 简介: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同时又有系列宽容的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教会法对异端分子的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存在和运作,也说明这宽容的渊源不是对真理的怀疑和冷漠,而是出自对神恩的信心、对他人良知的尊重。真理只能在历史进程中得以认知,而对宽容的评价也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按照12世纪教会法学家格兰西的理解,处分异端分子的方式和举措典型地展示了正义和仁慈统舍爱,而爱就是关怀人类的拯救。不论是对罪犯处以罚还是鼓励他们与上帝和教会和解,相应的教会法规范都应该遵循,但是解释和应用法律必须考虑时间、地点、案件和当事人的特殊情形,据此减免刑罚或停止律法的施行。有时教会宽恕异端分子,期望他们能因此更快地纠正谬误。宽恕,不应该是神职人员渎职的借口;严格执法,也不应该蜕变成贪图和炫耀个人权威的机会。教会法对株连的批评尤其值得借鉴。教会法关于宽容的原则在律法的解释和施行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迫害和滥用权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知在寻求真理的同时又怀抱宽仁之心何其难也!

  • 标签: 历史语境 12世纪 西欧国家 绝罚 法论异端
  • 简介:罚(excommunication)在《英华大词典》中译为“革出教会”;该词典还说明,“大革出”是指开除教籍。在中古西欧,罚在宗教、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有重大意义,准确认识这教会处分是研究教会史和探讨中世纪社会深层结构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 标签: 历史语境 12世纪 西欧国家 绝罚 法论异端
  • 简介:近年来,国内知识界流传着西方文化正在或者已经没落的说法。面对这样的论断,深思之后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西方文化是否仍然具有生命力?如果有,其生命力的根源和动力何在?这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关系到我们如何判断和定位西方文化的未来走向。

  • 标签: 文化生命力 西方文化 信仰 理性 知识界
  • 简介:致力世界和平是宗教界的共同目标赵朴初会见并宴请世界宗教和平者会议主席行人民政协报讯(记者张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7月30日再次强调,致力世界和平是全世界宗教界的共同目标。宗教界对世界和平事业确实负有...

  • 标签: 世界宗教 会议主席 世界和平 赵朴初 共同目标 是宗教
  • 简介:崆峒为道教名山,源远流长,素有“天下道教第山”之称,追溯由来,还得从轩辕黄帝朝拜崆峒山问道广成子说起。崆峒山周围有许多山名、地名、宫观,如望驾山、倒回沟、候侍沟、棋盘岭、遇真宫、问道处、二郎石、十万沟、大象山等,都与黄帝问道广成子相联系。在当地民间,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仙话盛传下来。

  • 标签: 崆峒山 道教 黄帝 民间故事 广成子
  • 简介:二祖寺位于禅宗名山——安徽岳西司空山,是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道场。慧可是河南洛阳人,年轻时出家,博览诗书,遍学大小乘义,并能默观时尚,独蕴大照,解悟群,对当时流行的义学造诣颇深。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至嵩山少林寺访菩提达摩,立雪断臂,求道至诚,达摩许之,付衣钵,赐号慧可,为中国禅宗二祖。

  • 标签: 菩提达摩 嵩山少林寺 禅宗 道场 求道
  • 简介:据房立中主编的《新编鬼谷子全书》,全国与鬼谷子事迹有关,称为鬼谷、鬼谷洞、鬼谷墟、鬼谷庙,鬼谷祠和云梦山、鬼谷山的地方有38处之多,大都分布在河南、湖北、湖南,陕西,浙江、新疆等省区。江西贵溪亦有云梦山鬼谷洞,也是因鬼谷子曾修真讲学于此而得名。鬼谷子生当中修道究竟到过哪些地方?时隔二千五百多年,孰真孰假,已无从确考。不过,从史料记载和文物遗迹来看,鬼谷子确曾隐修于江西贵溪云梦山鬼谷洞。

  • 标签: 鬼谷子 云梦山 考略 文物遗迹 史料记载 江西
  • 简介:《酒诫》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葛洪的篇文章。收录《抱朴子外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分析当时盛行的酒风所引发的种种社会弊病,认为饮酒对人有害无益,严重戕害了个体生命的本然状态,从而力主禁酒。葛洪在文章中视酒为“害性之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对酒的溢美之辞截然相反,

  • 标签: 葛洪 《酒诫》 魏晋时期 中国 酒风
  • 简介:当各地某些寺院将除夕撞钟及春节进香等祈福活动日益以商业化操作,违背佛家众生平等之本怀时,难得的是,南京毗卢寺除夕夜向市民开放,并隆重举办免费撞钟迎新春活动。届时,寺内全体僧众齐集大雄宝殿诵经,与市民共迎新春佳节。此风值得提倡。

  • 标签: 除夕夜 诵经 生平 春节 寺院 南京
  • 简介:佛陀跋陀罗作为60卷本《华严经》的翻译者,娴于禅定功夫,且曾居庐山两年,向慧远传授佛法,尤其是“念佛三昧”,其对中国华严宗、禅宗与净土宗三大宗派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分析大正藏及元以前经典记载,有些失译佛经事实上可以归于佛陀跋陀罗名下。比照佛陀跋陀罗、慧远时期和隋唐以后对“念佛三昧”的理解可以看出早期与隋唐后净土宗对念佛三昧所能达到境界的理解。他和鸠摩罗什对色空的理解更阐释出他所传达的佛教中观见,尽管历史上龙树的大量中观论著由鸠摩罗什所翻译。

  • 标签: 佛陀跋陀罗 华严宗 禅宗 净土宗 念佛三昧
  • 简介:周计林同志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副区长,主要分管旅游、环保等工作.今年3月27日,他因积劳成疾,患突发性脑溢血,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周计林同志为五台山旅游的宣传、促销,为五台山经济的迅速增长,为五台山佛教圣地的繁荣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实践了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 标签: 周计林 五台山风景区 佛教文化 工作作风 道德素质
  • 简介:在古代的印度将各类花朵有序用线穿在起形成花串。用以供养诸神礼敬佛陀的供花形式。汉语称之为花鬓或华鬓。鬓字发音man,美丽的丝发,戴在头上的花饰品。花鬓这种花供养形式缘起十分久远,最早就是身上美丽的装饰品,也是贵族祭祀用来佩戴以示身份象征,是现在印加地区,东南的佛教国家寺庙里主要的供花形式。

  • 标签: 世界 装饰品 花形 供养
  • 简介:《福建宗教》2001年第2期上刊林必锋、耕先生《茅山派道士周元真世居嘉禾,嘉禾是否今厦门——与〈福建宗教史〉作者商榷》(下简称《茅》文)的文章,对(福建宗教史)作者提出的周元真是厦门人的说法提出质疑,希望作者能进步考证。(福建宗教史)的第编《道教与三一教》的作者是笔者的导师林国平教授,由于他事务繁忙,要我来答疑。

  • 标签: 茅山派 周元真 浙江 嘉兴市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