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圣经中有"人"、"称"、"公义"等词语,在这些词语中""所指为何,笔者一直不太清楚。在现今的教会之中,很多的信徒在谈到""(righteousness)这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称"、"人"、"义行"等,但是当理解这个字的时候头脑之中会有"侠义"、"忠义"、"义气"的意思。这样的理解非常不可取,因为""的含意很丰富,不但儒家著作里有很多含意,在圣经中也有很多含意。本文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分析儒家著作里""的含意,第二大部分分析圣经中""的含意,第三大部分是将之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 标签: 义人 义行
  • 简介:“体观”是净影慧远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慧远判教观、心识观、佛性观、修行观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慧远将诸法区分“同体”-9“别体”两个层次,同体之法“离相离性”、“无有一性”,别体之法有“体性”之差别,有性相之分。同体之法同时“无不性”,此即慧远“同体分”观念——“无有一性”是“同体”,“无不性”是“分”。在同体中,诸法的分别不是性相之分,而仅仅为“”之差别。“同一体中,随分万,举一寻体、即是其体”,体与是六相圆融的关系。同时,同体之法与别体之法并非截然对立,通过“摄事相以从体”,慧远将别体之法摄入同体之中,使别体之法也具备六相圆融的特性。此种思想,对于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四法界观念有重要启发。敦煌S.4303、S.613在“同体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出“体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强调“一体一切体,一一切”,体之间六相圆融、相互含摄。这是慧远之后地论师体观的延续。

  • 标签: 慧远 体义观 地论师
  • 简介:《谛证得经》是古印度重要宗教派别耆那教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这一经典构筑了耆那教系统的理论体系。它重视通过智慧获得真理,提出了"七谛"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该经表明了耆那教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思想。《谛证得经》通过"命我"和"非命我"的范畴,论述了耆那教关于生命现象和自然事物的主要理论;通过"五种智"的理论,展示了此教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观念。《谛证得经》对耆那教在历史上的成熟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谛义证得经》 命我 非命我 耆那教 印度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