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五台山、恒山与霍山是山西省的座名山。五台山,又称清凉山,它与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同为佛教四大名山,而其寺院规模则堪称首位。北岳恒山乃道家圣地,《水经注》中亦称玄岳,其山重峦迭嶂,气势雄伟,山间不乏琼楼玉宇、飞瀑幽泉,号为一方胜地。霍山,又名太岳山,《禹贡》分天下为九州,霍山为冀州之镇,名刹广胜寺就在它的范

  • 标签: 四大名山 清凉山志 玄岳 北岳恒山 《水经注》 太岳山
  • 简介:《佛说无量寿经》曼陀罗。此幅曼陀罗是豪尔德·史特多尔特(HaroldStewart)先生二十多年前在京都购人的,在当时这种“无量寿经曼陀罗”还鲜为人知,近年来模仿此图绘制的作品才逐渐流行,其原件被推测为日本江户时代中晚期作品。该图为长139厘米、宽68厘米的木刻着色挂轴画。曼陀罗的作者以其对经义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 标签: 《佛说无量寿经》 佛经 曼陀罗 法藏比丘
  • 简介:行云流水一孤僧苏曼殊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创作于一身的"奇人异僧".从革命的角度说,他意志坚定,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推翻清朝统治和袁世凯帝制尽心竭力;从创作的角度说,他多才多艺,以风格独特的诗歌、小说、散文、翻译、绘画树帜文坛,赢得生前和身后无数读者的击节和赞赏;从身份的角度说,他是个亦僧亦俗、亦侠亦儒的革命者和文艺家.他曾获得的桂冠大体停留在不大反映本质的"诗僧"、"情僧"、"风流和尚"、"革命和尚"等一类称号上,然而随着这位传奇的历史人物的"真面目"越来越清晰呈现于世,而不再继续充当人们揣测的对象.

  • 标签: 苏曼殊 佛教文化 文学创作 生平
  • 简介:9月13日至19日,由全柏音副秘书长带队的中国佛教协会赴西藏慈善慰问团一行赴闩喀则边境等地为4.25地震受灾寺庙捐赠《十万颂》经书并进行慈善慰问调研。此次活动是4.25地震后中国佛教协会酋次深入日喀则受灾边境寺庙进行慰问调研,慰问团一行在边境地区行程2500多公里。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边境地区 日喀则 寺庙 捐赠 副秘书长
  • 简介:天台智者大师一生止观等持,依据经论,以《法华经》经义为宗旨,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依托,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并传承北齐慧文禅师的“一心观”、南岳慧思禅师的“法华昧”,加上自己修学的体证,直承佛旨,建立起教观并重、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的天台宗。

  • 标签: 智者大师 天台宗 佛教 《法华经》 《大智度论》 《涅粲经》《大品般若经》
  • 简介:经中国佛教协会和浙江省佛教协会批准,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佛教协会于去年冬季举行传授坛大戒。这是普陀山佛教协会继1993年和l995年后第次传戒,亦是普陀山首次传授二僧戒。

  • 标签: 传授 普陀山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 批准 浙江省
  • 简介:1987年8月19日,南山寺住持慈音给五台山管理局打来电话,说南山寺住的居士,从中台顶买回了金钱,是工人们从祈光塔下偷挖出的…….我接到电话随即到南山寺详细了解情况:8月9日,原平下正华村柳茂生、霍福印、霍存保游中台顶,从维修祈光塔的民工手中,以每枚一元买下枚.回到南山寺后,人玩弄欣赏着,被慈音看见,即报告了五台山管理局,柳茂生等也很快下山回了原平.

  • 标签: 遭遇 南山寺 管理局 五台山 电话 住持
  • 简介:我是一个半路失明的盲人.中学时代视力还是2.0的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患青光眼,医治无效,不幸成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盲人.

  • 标签: 基督教 神学思想 教会 圣曲
  • 简介: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本论文专题探讨派佛教一切有的涅槃学说。一切有的涅槃学说建立在关于法的实有学说的基础之上,所谓法的实有,是指宇宙构成成分的实有,每一种实有的成分又包含有不变的法体与刹那的作用。所谓涅槃就是指止灭刹那的作用,达到唯有法性的寂灭状态,或者说是圣者证入法体的解脱状态。有的涅槃是一种实有自体的存在,这是以法体实有为基础的涅檠概念。有的涅檠概念又称作择灭无为,而最终的解脱状态又细分为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两种。本论文对这些与涅槃相关的概念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证。并指出,一切有是以脱离现象界的生命,消融于无生命的绝对界为解脱的最终目的,与印度哲学中的解脱论的传统,尤其是胜论学派的解脱论从思想本质上是相一致的。

  • 标签: 实有涅槃 法体 刹那作用 择灭无为 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
  • 简介:我们前面谈到,初期佛教的时代大体为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380年,约150年左右。在这150年中,前45年释迦牟尼创立宗教交亲自领导教团的时期。其后约40余年.是释迦牟尼的两位大弟子大迦叶与阿难相继领导教团的时期。阿难逝世以后的约60年中,佛教教团领导人的更替情况,虽有种种传说.但至今缺乏详细的考证。

  • 标签: 分裂 释迦牟尼 领导人 公元前 大迦叶 佛教
  • 简介:随着释尊的人灭,弟子将其四十九年(有说是四十五年)所宣讲的教法结集成四《阿含》或五《尼柯耶》,说名“经藏”;将释尊所有教示重颂及教规编辑成所谓的“达磨”、“毗奈耶”,此包含了早期佛教的精髓。释尊的说法,是针对不同对象的,所以都很简短和片断,对当时的弟子来讲,是能够接受的,但对于后来的弟子,释尊的教理就不容易领悟,便有了阐述的必要。(关于阿毗达磨的起源与成立的经过,可

  • 标签: 缘起说 弟子 教理 教规 佛教 对象
  • 简介:是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唐代尤其如此.敦煌发现的佛反映了佛教禅宗在唐代的繁盛局面.禅宗运用佛进行传教,受佛教世俗化的趋势推动,也是自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有意识"援儒入佛"的倾向.

  • 标签: 唐代 敦煌 佛曲 禅宗
  • 简介: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顺":顺天意、顺时代、顺民心"求":求做合格公民、求做合格道人、求做合格善人一、"爱":爱学习、爱吃苦、爱帮人(一)爱学习本人出生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贫苦家庭。在父母自身都无法生存的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上学的条件的,

  • 标签: 合格公民 学习 旧社会 吃苦 孩子
  • 简介:贪、嗔、痴,佛教称之为“毒”。贪是贪爱五欲,五欲有两解是能使人的感官觉得快意舒服的色、声、香、味、触:二是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嗔是愤恚无忍,与人不能合群,个人修养差。痴是愚顽无明,不懂为人为僧的道理。这“毒”,严重危害佛教徒的身命与慧余,不但不能修成道果,而且使僧尼丧失了起码的资格。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教规教义 作风建设 宗教问题
  • 简介:雄奇的剑门山脉由广元逶迤南来,进入梓潼县境后,山势由险峻转为平缓;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潼江,恰似一条绿绸般的飘带。山水在这里相亲相偎,山连水,水绕山,形成了“九潼江七山”的幽美的自然景观。七山上古柏森森,群峰凝翠。绿涛翠浪之中,隐现出一丛飞檐翘角、红墙碧瓦的巍峨宫殿,这便是遐迩闻名的七山大庙,文昌帝君的发祥地。

  • 标签: 七曲山大庙 梓潼县 中国 文昌帝君 道教 历史发展
  • 简介:作为派佛教的一支,有承认佛乘(菩萨乘)的存在,并从各个方面对佛、菩萨、波罗蜜道及乘差别进行了深入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本文所做的只是对相关材料的归纳与梳理。

  • 标签: 佛教文化 大乘观念 波罗蜜道 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