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是民族精神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历史承担者和开拓者.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民族精神 与时俱进
  • 简介:研究当前我国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共产的看法和评价,考察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共产的基本认知和价值期待,这对于完善的理论和政策、协调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改善的作风和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回收和分析针对不同民众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普通民众对于我国执政党的观念认知和评价态度之间的差异和共识,反映出我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报告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普通民众 中国共产党 观念认知 价值期待
  • 简介:<正>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员的修养》中说过:“共产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33页)。共产主义道德就是这种最高尚的美德。这次整党对广大党员来说,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努力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党性,做合格的党员,进而争取成为优秀党员。要达到这个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认真进行道德的修养和锻炼,做遵守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的战斗力,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党员 政治道德 党的利益 起模 剥削阶级
  • 简介:执政伦理是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执政伦理理念、执政制度伦理、执政主体的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执政伦理理念是对如何规范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的理性认识,是指导执政伦理建构和实践的思想价值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执政伦理理念的核心。

  • 标签: 执政 执政伦理 执政伦理理念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文章探讨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共产执政道德建设";分析了中国共产执政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定性;梳理了中国共产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基础,指出了中国共产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路向与视角;构想了中国共产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框架;阐述了中国共产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方法;这对于加强中国共产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提升中国共产执政道德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共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
  • 简介:<正>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苏联改革 伦理学研究 道德教育 科学会议 烦琐哲学
  • 简介:<正>据苏联《哲学科学》1984年第2期报道,苏联高等教育部所属伦理学问题委员会于1983年6月22至23日召开了扩大会议,由该委员会主席A.И.季塔连科作关于苏联国内高等学校伦理学发展前景的报告。报告人分析了伦理学与现实精神实践的联系这个当前紧迫的问题,认为必须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领域内的科学研究。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苏联 高等学校 报告人 哲学科学 社会主义精神
  • 简介:<正>1990年7月苏联伦理学家A·И·季塔连科教授访问我国时说过,最近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组织了以“道德是什么”为题目的讨论会。有位苏联名人评论说,研究了几十年道德的伦理学家还弄不清道德是什么,其是怪事。其实,对道德概念作出科学界定并非易事。不同的伦理学专著和教科书往往有不同的道德定义。道德是什么?怎样表述道德定义?这是苏联学者长期争论、不断探讨,至今尚未获得一致认识的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苏联哲学 道德概念 道德解释 文献 道德现实
  • 简介:<正>胡汝泉著的《共产主义基本知识》一书于1985年4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紧扣时代脉膊,密切结合当前改革和人们的思想实际,针对十年内乱中搞乱了的理论问题,从根本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共书共分五章,重点论述了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是科学的革

  • 标签: 共产主义理想 理论问题 时代脉膊 基本知识 出版社 思想实际
  • 简介:<正>胡耀邦同志说:“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27页)。所以,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是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信念是人们进行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标签: 共产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要任务 新局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简介:<正>由林建初、王伟和戴扬毅三同志合写的《简明共产主义道德原理》一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明原理》),在建设精神文明的不息热潮中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对于向群众普及共产主义道德知识,促进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俗化、大众化,是《简明原理》的一个重要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在广大人民和青少年中普及,就需要有大众化、通俗化的读物。而《简明原理》一书正是与现实生活紧

  • 标签: 共产主义道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 道德理论 现实生活
  • 简介:<正>艾滋病是“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美国科学家于1981年6月发现的,至去年底,全世界已发现12万多名患者,实际人数可能有30万人。今年以来统计的最新数字是139886人,实际人数约为2—2.5

  • 标签: 苏联 艾滋病患者 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实际人数 真理报
  • 简介:<正>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结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道德的哲学理论,辩证法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主要原则适用于道德认识。社会决定论和道德。道德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它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作用。客观与主观、社会与个人的辩证法。道德中的阶级因素和全人类因素。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列宁主义 教学大纲 苏联 道德行为 目的和手段
  • 简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乌托邦传统发展到巅峰阶段的产物,作为现实对立面的存在,通过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而成为改造现实、推动现实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表达和论证,他本人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处于“断裂”前后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否有本质差异?能否进行统一理解?若着眼“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一崇高目的和归宿来加以理解,用之筹划未来社会的蓝图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真正践行,就可以得出根本不存在所谓断裂,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极具启发意义。

  • 标签: 共产主义 “断裂” 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