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康德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分配正义为根本内容。他的"人应从自然状态走入法权状态"的理论,突出了分配的正义,并将其作为持有的正义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他的以权力的分配为中心、以人民对人民的义务为特征的正义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洛克、卢梭等人的理论以及新教小宗派思想加以吸收融合后形成的,对当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 标签: 自然状态 法权状态 分配正义
  • 简介:雅克·马里坦的"位格"理论(源自"三位一体")是关涉人的本体论存在的非常有特色的思想。"位格"是具有神圣性、超越性的实体,其界定着眼于人的精神中高尚神圣的一面,与着眼于肉体及其欲望的"个体"范畴相对。从位格与共同善的关系来看,共同善着眼于位格人的共同福祉,对于世俗共同善而言,作为上帝形象的位格超越于世俗社会。位格理论是马里坦回应基督教世俗化浪潮的理论根基,对于纠正现代人过于注重物欲享受的偏向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马里坦 位格 个体
  • 简介:众所周知,由于克里普克的工作,弗雷格的涵义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无效的。但事实上,弗雷格的理论真的被克里普克决定性地反驳了吗?这是一个有趣而富于挑战的问题。本文认为,克里普克对涵义理论的典型反驳并没有击中涵义理论的关键;毋宁说,克里普克树立了一个反驳的目标并将其归到弗雷格身上,但问题在于,这个被设想的目标并不能恰当地归于弗雷格。本文通过对弗雷格涵义理论之所以被提出的论证的重构,以及对克里普克反驳的评述,来解释为什么克里普克并未真正击倒弗雷格。以之为基础,本文论证了涵义概念是可以辩护的,但不是在"新弗雷格主义"的路径上去辩护,而必须以"约定"概念为核心来对其给予辩护。

  • 标签: 涵义 克里普克 新弗雷格主义 约定
  • 简介:<正>科技道德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证科学技术沿着健康道路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运用道德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间的科技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科技道德的研究对象与定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啊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科技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每个国家理论界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科技道德 若干理论问题 科技活动 科技工作者 学行 个人与社会
  • 简介:<正>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从母胎里分娩出来,一开始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法对它施加影响,使他成其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个人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作出种种反应,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人的主动性。这种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个人对于社会事物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通常被人们称为“社会化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这种社会化全过程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生长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该社会有它的道德标准。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要求个人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道德标准的人。个人也相应地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做出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人从生来是无

  • 标签: 道德社会化 玩具 年幼儿童 道德判断力 皮亚杰 判断是非
  • 简介:<正>魏晋士族妇女的风貌黄佩芳浙江学刊6一个罕见的女性世界——兼及《金瓶梅》的道德与美学思考吕红未定稿16“爱”的代价——格鲁吉亚卖淫研究(苏)加比阿尼·马努伊尔斯基现代外国哲学科学文摘12浅议当前家庭伦理建设李烨理论导刊6社会现代化中的婚姻家庭问题潘允康广州研究7

  • 标签: 论文索引 伦理学 社科 孔子研究 学刊 伦理思想
  • 简介: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蕴涵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他关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述,表明了其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他对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自由的诉求;他对原子排斥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平等的关注。这些思想与近代契约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它并不是对近代契约论的翻版,它关于人的思想、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观念的理解与近代契约论有着显著的区别,而这正是其对近代契约论的超越之处。

  • 标签: 马克思 博士论文 原子 自由 平等
  • 简介:今年10月,在刚刚结束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与会学者深深感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的灵魂一直与我们同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中国,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青年。这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但也有些人尤其是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丛书。

  • 标签: 国杰 伦理学家 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品质 道德修养 活着
  • 简介:"经济学帝国主义"往往会带来对功利最大化的推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效率的崇尚。因此经常有人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效率主义等混为一谈。但就其实质而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这些主义有关联但却本质不同,更不能相互替代。所以有必要在厘清"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表现的基础上,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上述主义区分开,以便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经济学帝国主义 功利主义 物质主义 效率主义
  • 简介:虽然近些年有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国内美德伦理学的当代研究仍处在复苏初期。考虑到美德伦理学曾经长期是以儒家伦理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和学理进路,在现、当代中国伦理学语境中重释、乃至重构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似乎更有理由要求更多更高的理论关注和学术探究。因此,本文主要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究,主要涉及关于美德伦理学的身份再确认;关于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德伦理学所面临的几种指控。

  • 标签: 美德伦理学 现代身份 基本方法论 “现代身份”确认 指控
  • 简介:以湖北省当阳市“一户三化”活动为个案,探讨文明村镇创建的市场化模式。从理论上说,文明村镇创建市场化运作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实践上说,创建文明村镇关键在于要积极培育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市场,要努力提升文明中心户的市场竞争力,要认真搭建文明中心户与农民群众互动的市场平台。

  • 标签: 文明村镇 市场化 当阳市 一户三化
  • 简介:湛若水以“天理”为道德根据,为其由参差不齐之现实人性回复到本然之性的德性修养理论奠定了基础。在湛若水这里,作为规范理性的天理并不与主观对立,它植根于吾人心中自然发出的道德感,因而能为道德努力提供动力支持。他以“随处体认天理”为核心的德性修养理论,将认知、实践与境界融为一体,兼具境遇性、亲身性与习熟性等品格,体现出他对道德实践的审慎思考与复杂体察,并向细密化和深层化迈进。

  • 标签: 人性论 德性修养 知行并进 境遇性 亲身性
  • 简介:道德选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三个方面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一、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理论前提;二、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依据;三、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目标。其次,从西方哲学史的宏观背景中就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的成败得失进行讨论。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道德选择 理性 中道 幸福
  • 简介:<正>今年5月29日至30日,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社科联、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文联、天津作协联合召开了“天津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理论讨论会”。与会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当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义1.现实意义。有些学者认为:弘扬民族优秀

  • 标签: 民族优秀文化 理论讨论 天津市 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 毛泽东
  • 简介:择偶在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偏好并参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择自己认为是具有"优良品质"的伴侣,而人类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挑选"高品质"配偶的有力工具。本文从Haidt的道德五基准理论出发,探讨道德规范与人类择偶标准间的联系,系统地阐述了道德的五个基准:伤害/关爱、互惠/公平、内群体、等级/权威和贞洁/圣洁准则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及心理的影响。未来研究应重视文化差异性、道德理论本土化等问题,并考察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标签: 道德理论 道德规范 道德五基准 择偶理论 择偶标准
  • 简介:在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中,基于合宜性的报偿,是其道德论证的重要主题。在他看来,美德总会得到报偿,而报偿也最能鼓励和促进美德的发扬光大,因而美德与报偿的情感及社会机制,不仅涉及个体德性与幸福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公正与良序社会的重要实现方式。诠释其报偿理论的伦理内涵,对于当下伦理秩序与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 标签: 亚当·斯密 美德 道德报偿